《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日语:色彩を持たない多崎つくると、彼の巡礼の年),是日本作家
村上春树于2013年
出版的
长篇小说,同年十月,中文简体版正式上架,这是村上春树的突破之作,是不一样的村上小说。这部小说叙述一位36岁铁道工程师多崎作,在女友木元沙罗的
鼓励下,决定一个个去拜访年少时集体遗弃他的挚友,展开关键旅程。
内容简介
《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这部小说讲述一个36岁痴迷于铁路的工程师重新掌握自己人生的故事,作品描绘了主人公多崎作努力克服内心深处幽暗部分中的失落感与孤独绝望,展现并歌颂了主人公的坚强。作者在该书的开头中写到:“从大学二年级的7月到次年1月这段时间,多崎作几乎只是在考虑一件事——死亡。”
主人公多崎作在高中时代有几个亲密的好友,他们的姓氏中分别带有“赤”、“青”、“白”、“黑”,而“多崎”这个没有色彩的名字令他感到一种“无法言喻的距离感”和不安。主人公独自背井离乡来到东京求学,却被这4人告知要与他断交。不明所以的他陷入了强烈的失落感与孤独绝望之中。多年以后,而今功成名就的多崎作仍然对当年莫名其妙就被朋友疏远这件事耿耿于怀。在女性友人木元沙罗的鼓励下,他为了探寻自己16年前被拒的“理由”,再次踏上“巡礼”旅途。
而此次引导主人公多崎作踏上旅程的旋律则是
弗朗兹·李斯特的《
巡礼之年》。
“并不是一切都消失在了时间的长河里。那时,我们坚定地相信某种东西,拥有能坚定地相信某种东西的自我。这样的信念绝不会毫无意义地烟消云散”——十六年的彷徨迷惑,换来一场决然的巡礼之年,当最后一块拼图集齐,重回完满的正五边形,剩下最稀薄的人,重建大地。
人若真的受伤,通常会无法直视伤口,想隐 藏它忘却它,把心门关起来。这是一个成长的故事。要成长,伤痛就得大一点,伤口就得深一点。 ——村上春树
作品目录
书中曲目
第一年:瑞士游记
1. No. 8. Le mal du pays (Homesickness) 乡愁
2. No. 9. Les cloches de Genève (The Bells of Geneva) 日内瓦的钟声
第二年:意大利游记
3. Sposalizio (Marriage of the Virgin) 贞女的婚礼
4. II penseroso (The Thinker) 沉思者
5. Canzonetta del Salvator Rosa (Canzonetta of Salvador Rosa) 萨尔瓦多·罗萨的小调
6. Sonetto 47 del Petrarca (Sonnet 47 of Petrarch) 彼特拉克十四行诗第47首
7. Sonetto 104 del Petrarca (Sonnet 104 of Petrarch) 彼特拉克十四行诗第104首
人物介绍
多崎つくる(户籍上是“多崎作”)
主角。故事中为36岁,单身。从小时候就喜欢火车站,东京的铁路公司负责车站设计的工作。故乡在
名古屋。
赤松庆
主角高中的亲密友人。现居名古屋。开设了一家以提供员工教育为目标的公司,并在名古屋享负盛名。
青海悦夫
主角高中的亲密友人。现居名古屋。于
Toyota旗下的高级品牌
Lexus经销商中上班。
白根柚木
主角高中的亲密友人。钢琴老师。于YAMAHA音乐教室任职。死前在
滨松居住,现已亡故。
黒野恵里
主角高中的亲密友人。陶艺家。与来自芬兰前往日本学习陶艺的男子结婚,现居芬兰。
木元沙罗
作的女性友人。比作大两岁。工作是旅行社业务。居住于东京。
灰田
作在大学时期为数不多的朋友之一。大学二年级下后就消失踪迹。
灰田的父亲
作大学时期时担任秋田公立大学的哲学系讲师。大学斗争时期曾经休学,进行一年的流浪生活。
绿川(みどりかわ)
灰田的父亲于休学时期打工的旅社中的长期住客。曾向灰田的父亲谈论起关于自己要死的事情。
创作背景
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完成了从工业社会向消费社会的转变,即将迎来80年代的经济鼎盛时期。在这个众人都对经济前景充满信心,迈步进入新时代的时刻。面对时代转折,村上觉察到的是一个对个体自我具有更大的控制性、侵害性的时代即将到来,这个时代就是他后来在小说中所称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这时,他已经对这个已经逐渐到来的时代感到了厌恶。
点评鉴赏
《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是一本回归之作,无论是故事主题、角色的设定、事件的铺陈还是读者的阅读体验。村上也说,这本书是最《挪威的森林》式的小说,都是关于成长之痛,仅仅是一对一的人物关系扩大到一对多,从而让伤口更深、更痛,故事更具张力。38岁的渡边与36岁的多崎作,不管是18年前在那微风拂过直子脸颊的草原,还是16年前毫无因由的决裂,人生只有直面伤痛,去审视、去追问、直至接受,才能懂得,人心的结合不只是因为调和,彼此伤害也能亲密联接,这样,生活才不至于艰难得难以忍受。既然勇气和生存是永恒的主题,那么带着死去的人的遗憾与希望活下去,就变得神圣起来。
生死是个大问题,这在村上的小说里,也不例外。《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开篇就是一大段对死亡的精彩描写。20岁的青春少年像梦游者一般应付着生活的必需步骤,漫无目的地游荡,他摸不到死亡之门,只能在梦境中直直地坠落。从常人的眼光看,他向往死亡的原因有些牵强,被一个小团体抛弃而要寻死觅活。但在村上的笔下,一切又合情合理:孤独而自认平庸的男孩经过某种偶然而奇妙的,或许是上天安排下的“化学反应”,融入了一个“和谐有序的亲密空间”。从此,一个毫无色彩或者说色彩稀薄的人获得了一群五颜六色人物的照拂,所以他一直是感恩而惶恐的,惴惴于这个团体在未来的不确定。当这种不确定变成了确定的抛弃且毫无因由后,他从这个和谐有序共同体的化学反应中获取的热量骤然停止,孤寂与寒冷迅速侵蚀于他。一个人的东京,因为有着这个团体,即使孤独,却不寂寞;五个人的名古屋,即使是故乡,没有了其他四个人,即使表面上不孤独,却寂寞森森。
20岁的多崎作认为死亡就是自己所处的世界不存在了,自己也就不存在了,这样想想,就很诱人。村上对死亡的描写带有浓重的存在主义色彩。加缪曾说,自杀是我们唯一需要严肃考虑的问题,我们无法决定自己生的方式与处境,但我们可以决定死亡的方式,因此,自杀是人类唯一能主宰自身的活动。能够主宰自我的死亡方式,的确足够诱人。幸与不幸,多崎作过其门不入,他没有死,或者说,他根本就死不成。
20岁的多崎作对死亡的解脱源自于一个奇怪的梦境,在这个梦境中,剧烈而陌生的情感——在那个和谐有序的小团体中不曾存在过的愤怒与忌妒——冲击着他,包围着他。这是一种生的力量。绝望到了尽头,生的力量喷薄而出,“抵消了一直以来苦苦纠缠他的对死的憧憬”。这种力量让他寻找到了对抗死亡诱惑的方式,即再次让自己的生活染上别人的色彩,即使那只是庸常的生活着,浑浑噩噩,不求甚解,包裹住自己,静待年华老去。多崎作与灰田的相遇,就是这样。灰田代表的色彩并不明艳,甚至于他经常讲述奇怪的死亡启示,却已然让多崎作产生了依赖。此时,村上果断地将灰田抽离,他从此消失在多崎作的生活里,杳无音讯。在村上的理解中,多崎作真正的成长并不能依靠外在颜色的渲染,而必须直面这被掩盖了16年的伤口。多崎作注定要失去有色彩的灰田,遇见没有色彩的沙罗。
沙罗没有色彩,但她是多崎作喜欢的,这样的喜欢并不是染色所带来的依赖。她告诉多崎作,他不需要依赖任何人,只需要面对过去的伤口,就能解脱,就能获得自身的色彩。于是,多崎作开启了他重拾勇气的巡礼之年。这并不是一个复杂的故事,悬念远没有村上在一开始铺陈的那么绝妙。对弱者的保护需要对强者的抛弃,而导致这一切的,是一个错误而虚假的观念。然而,弱者的生活要继续,必须将错就错;强者的生活,即使被误解,即使被抛弃,甚至会遭遇死亡危机,也一定能安然度过。强者,是赤、青、黑对没有色彩的多崎作的认知,却不是多崎作的自我认知。
36岁,开始着巡礼之年的多崎作,安然镇定,对当年真相掩盖下的错误寂静接受。当他们之中最具幽默感的黑略带绝望的叙述“那个美好的时代悄然逝去,而且一去不复返,各种美丽的可能性竟被流逝的光阴吞没,消失得无影无踪”时,曾经自认为色彩最稀薄的多崎作却能坦然面对。这样的信念绝不会毫无意义地烟消云散。”这样恰如其分的话,总是姗姗来迟。
姗姗来迟的又何止多崎作的话语。故事的开头预设了一个隐喻:多崎作感觉自己被生死纠缠,就像那“被巨鲸吞入腹中幸存下来的《圣经》人物”。在《旧约》里,耶和华将桀骜不羁的约拿投入巨鲸腹中,约拿对抗了三天三夜,最终以归顺而得拯救。多崎作的对抗持续了16年,直到他归顺了生活的本真面目。人,不可能如20岁的多崎作以为的那样毫无色彩,也不可能仅仅依靠他人的色彩来生存。内容空白,腹中空空的自己,在别人眼中却活泼而生动。如何感知和弥合这其中的差异,除了智慧之外,还需要勇气。在这个以色彩作为线索的故事里,生存的动力是发现自身多彩的一面和安然接受自己无彩的一面。这是36岁的多崎作姗姗来迟的领悟,也是支撑他“一个人就能横渡黑夜中冰冷的大海”的信念。从20岁到36岁,多崎作的成长在一夜之间,他做到了向死而生。
向死而生不仅是多崎作珍贵的领悟,也是村上小说哲学性的集中体现。故事从绝望开始,以希望结局。无论沙罗最终是否接受多崎作,至少多崎作不会真的去死,即使他习惯于用死来恐吓自己。“没什么大不了”,多崎作会这样安慰自己的。
作家是语言哲学的实践者。维特根斯坦将语言的界限设定为主体自身,“即只能是我能理解的语言的界限,意味着我的世界的界限”。在常识所定义的公共世界的一致性之外,个体的私人体验隐藏在心灵深处,不为人知。若需表达,只能通过“我”,其表达的程度与真假,完全取决于“我”自身。多崎作的生与死,既是主人公个体的选择,也是作家村上为他设定的世界的界限。这条界限,是作家村上所理解的语言和他所观察的世界的界限。
一方面,作家是体贴的,只有亲切地关照生活才能写出好作品;另一方面,作家又是任性的,话语权在手,读者便要认可他世界的界限。作为畅销书作者的村上春树,无疑是幸福的,他写作的“专横”与“任性”获得了很大程度的宽容。如此这般,对村上来说,转型也好,回归也罢,就这么坚持写作下去吧,“我就要回到老地方,我就要走在老路上”。
社会影响
2013年6月3日,日本公布了国内上半年间畅销书排名。位居榜首的是村上春树4月新上市的长篇小说《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该排名是由主营出版物的代销日本出版贩卖株式会社(日贩)依2012年12月至6月3日的畅销书排行榜排出。
村上春树的这部新作从2013年4月才开始销售,而他发行上一篇长篇小说至今已有3年之久。此部新作讲述36岁的工程师多崎作在李斯特的钢琴曲《巡礼之年》引导下探寻自己16年前突然被4位好友要求“断交”的原因,从而克服心灵创伤、打开心扉的过程。这部名家新作的问世在日本图书市场聚集了极高的人气,也是村上春树所有作品中销售速度最快的一部,发售第7天就创造了销量破百万的市场佳绩。
日本信息服务公司“ORICON”2013年12月2日公布了2013年(2012年11月19日~2013年11月17日)畅销书籍排行榜,村上春树的《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位列综合类榜单第一名,估测销量为98.5万册。
作品评价
真相裹挟着“痛”与“善”,未解而又不该解开的秘密若隐若现。然而就如沙罗对多崎作所说,“即使记忆可以隐藏,历史却无法更改”。的确,总有一天得鼓起勇气,直面过去。就算那里满是不解之谜也要勇敢面对。村上春树大概是想对读者这样说。 ——佐佐木敦(早稻田大学教授)
村上春树的文学已成为现代日本文学的代表。 ——RobertCampbell(东京大学教授)
如何战胜痛苦,是遗忘还是直面现实?村上春树和我们的心灵的巡礼之旅,才刚刚开始。——横尾和博(文艺评论家)
正是这个直视过去的伤痛,试图重塑人生的多崎作,让我产生了共鸣。 ——吉村千彰(《朝日新闻》编委)
从《没有色彩的多崎作》中,可以看出作者刻意采取了克制的态度,他也许是怀着痛苦,希望通过“创造有形的东西”,来描绘出意欲前行的人们的姿态。 ——《读卖新闻》
被村上春树比作《挪威的森林》的新作,反映现实人生的因缘际遇,带领读者进入他擅长的生死二次元课题。 ——《中国时报》
《没有色彩的多崎作》主要表现从团体中脱离出来的人生的困苦,不像《1Q84》一样让人感觉用力很深,容易与读者产生的共鸣。 ——《南方都市报》
作者简介
村上春树,日本现代小说家,生于京都伏见区。毕业于
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演剧科,亦擅长美国文学的翻译,29岁开始写作,第一部作品《
且听风吟》即获得日本群像新人奖,1987年第五部长篇小说
《挪威的森林》上市至2010年在日本畅销一千万册,国内简体版到2004年销售总量786万,引起“村上现象”。2013年4月,《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面世,七天突破100万册,创日本文学史上的最快突破100万册的纪录。
其作品风格深受欧美作家的影响,基调轻盈,少有日本战后阴郁沉重的文字气息,被称作第一个
纯正的“二战后时期作家”,并被誉为日本80年代的文学旗手。
写作之余,热衷翻译英语文学、跑步、爵士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