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喜欢黑夜
西/法/保2015年伊莎贝尔·科赛特执导电影
《没有人喜欢黑夜》是由西班牙、法国、保加利亚联合制片的100分钟剧情影片。该片由伊莎贝尔·科赛特执导,朱丽叶·比诺什菊地凛子加布里埃尔·伯恩等主演,于2015年2月5日在德国柏林电影节首映。
剧情简介
约瑟芬·皮尔里自大高傲,只身来到北极,想要追随丈夫罗伯特·皮尔里完成征服北极点的世界壮举。带着对北极自然风险的无知,约瑟芬被丈夫的随从和两个爱斯基摩人带领着向探险队的方向前进。经历了雪崩,死亡,约瑟芬越来越接近丈夫的踪迹,而北极冬天的降临也让生存状况越来越恶劣。抱着一定要见到丈夫的信念,约瑟芬留在了一个探险队小屋,和一个因纽特女孩阿拉卡一起熬过北极的冬日。在和阿拉卡相处中,约瑟芬发现阿拉卡和丈夫的关系非同寻常,甚至还怀了丈夫的孩子。恶劣的气候却使得约瑟芬不得不和这个因纽特女孩在没有白天的冬季里相依为命。约瑟芬最终在雪砖屋里熬到了探险队来接她与丈夫汇合,而阿拉卡只能被留在雪地里,和她已经在襁褓死去的孩子,等待冬天的过去。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职员表
演职员表参考资料
角色介绍
剧情中另一个关键人物罗伯特·皮尔里始终未出现,角色介绍参考资料
获奖记录
幕后制作
拍摄过程
《没有人喜欢黑夜》由西班牙、法国、保加利亚联合制作,外景在保加利亚和挪威拍摄,而内景的拍摄则是在西属特内里费岛完成。其中仅在北欧挪威,芬兰拍摄了10天左右,其余部分均在2014年6月的保加利亚摄影棚里拍摄。拍摄期间很多时候演员都必须“制造寒冷感”,因为在温暖的摄影棚里,演员必须依靠想象力去感知严寒。在朱丽叶·比诺什的要求下,摄影棚现场有一辆运送冷冻肉的卡车,可以让他们感受下寒冷。但朱丽叶·比诺什只进去了两次。
角色选择
伊莎贝尔·科赛特对日本文化情有独钟,2009年的电影《东京之声的地图》就选择在东京和日本演员菊地凛子合作。影片在确定扮演土著女子阿拉卡的演员时,伊莎贝尔·科赛特再次选择了菊地凛子。第二次和导演合作,菊地凛子片子有上半身全裸的演出,也是两人彼此信任的见证。
制作发行
影片评价
西班牙女导演伊莎贝尔·科赛特在极地的冰天雪地里,给观众讲了一个前后脱节、让人昏昏欲睡的故事。导演试图让影片呈现出一种史诗感,却显得过犹不及,影片中少有的几处描述两位主人公惺惺相惜的亮点,不足以挽救整部电影。
编剧米古尔·巴罗斯最大的功劳,就是把一对女主人公独自甩在1908年末至1909年初北极圈寒冷、荒芜的冬天。两个女人不仅要面对极端严酷的生存环境,还有一个很可能轻易让她们反目成仇的不为人知的事实。然而,影片花了40分钟时间才让两个女人见面。影片称其“灵感来自真实人物”,而约瑟芬·皮尔里在这里被塑造成为了一个独立、有想法的知识分子女性,不过影片的服装设计倒是让女主人公在一片银装素裹中显得与周遭格格不入,符合剧本对人物孤立无援这一处境的设定。
当剧情发展到约瑟芬开始和阿拉卡产生隔阂时,导演和编剧没能在这对十分有料的人物关系中进行足够的挖掘,部分原因可能是阿拉卡英语水平有限,因此两人只能进行简单的交流。影片的另一个问题是,场景的衔接过于跳跃,没有形成一条贯穿全片的、保持观众注意力的情感主线。
将所有不同的元素糅合起来形成情感冲击,影片中这样的例子实在少之又少。有一场戏倒是例外:当约瑟芬终于明白阿拉卡为何选择单独留下后,可以看到朱丽叶·比诺什扮演的角色大哭着冲向雪地,背景响起的钢琴曲烘托出她内心激烈而复杂的情感:震惊、顿悟、愤怒,还有怜惜。朱丽叶·比诺什和菊地凛子还算是比较令人信服地呈现出了人物之间的爱恨关系,这也几乎是影片唯一的成功之处了。
从技术的层面上来讲,相比Alain Bainée的四平八稳的艺术指导,摄影师Jean-Claude Larrieu的表现就有槽点了:手持拍摄的狗雪橇的镜头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但一堆特写和广角镜头却没有为情节服务。不过对于极地夜晚的呈现,还是令人信服的。
影片中还出现了一些雪崩和极地风光的资料片段,显得相当突兀。发生类似问题的还有对种族和阶级问题的探讨,论调格外复古,感觉就像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现代女权主义”的脚。(《好莱坞报道者》评)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30 02:41
目录
概述
剧情简介
演职员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