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伊琪1979年同名专辑粤语歌《沙鸥》, CLASSICAL POP 风格。旋律极流畅而富有歌咏性, 令歌者尽情展示着她歌声中擅长的无比迷人的线条,仿佛海鸟在天空中回旋划出的美丽弧线。
方伊琪1979年专辑《沙鸥》,
CLASSICAL POP风格。同名主题歌《沙鸥》配乐除钢琴、铜管乐及弦乐之外, 还加入海浪及鸟鸣音效,使得乐曲更具有鲜活感。
进入副歌 ,歌声旋律有了更激烈高低起伏和张弛;并且,原本流畅的线条被相同音符的 ( 去去去/飞飞飞) 打断了, 这仿佛是对沙鸥在暴风雨中奋力振翅的特写, 而每一次短暂阻滞, 紧接着换来的都是幻划出一道美丽弧线。
在远方, 有你我世界..
音调逐渐升高了, 歌词韵脚的变化及将叠字改为密集语速的句子。歌者和音乐一起,强度一浪高过一浪,将歌曲推向情绪强烈而壮丽的最高潮。随着最后一句 (向前往...)歌声又恢复了美丽的线条, 似一道光, 最终顽强地划破迷雾,飞向远方。
70年代中后期,随着粤语歌的制作水准提高,社会对其定位也不再只是符合中下层欣赏口味、音乐粗糙的歌曲。这一时期开始,借鉴外国音乐以进一步丰富粤语歌内容成为创作者共识,《沙鸥》的创作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而生。同一时期,其中
许冠杰为代表借鉴及翻唱通俗简单、朗朗上口的西洋流行小调被听众广泛接受;
顾嘉辉以西洋音乐为基础,点缀少量中国音乐元素,借助电视主题曲的传播平台也广受欢迎,并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市民的音乐情趣。然而,由于市场运作机制、听众接纳能力及人才激励等方面问题,本地创作未能更上层楼,80年代中演变为翻唱日本流行歌为主,香港乐坛由盛转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