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门菌属食物中毒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由一群革兰阴性杆菌组成的尤其是对人和动物都能导致疾病的病菌,其中以鼠伤寒、肠炎和猪霍乱杆菌最常见。其发病率高,在食物中毒各类原因中居首位,中毒症状有多种多样表现。一般可分为5种类型:胃肠类型、类伤寒型、类霍乱型、类感冒型、败血症型,其中以胃肠炎型最为多见。
病因
中毒发生的原因主要是食品被沙门菌污染、繁殖,再加上处理不当,未能杀死沙门菌。在加工被污染的猪肉及内脏时,常因加热不够或切块太大,食品中心部分仍有存活的细菌,食后可致中毒。另外,患病牛的牛乳,如加热不彻底也可中毒。生、熟肉食在加工及储存过程中,如刀具、菜板、储存容器再次被感染,同样会导致中毒。虽然本病全年均可发生,但大多数发生在5~10月间,其中7~8月份最多,通过苍蝇、鼠类等污染食品、水源等,也可造成中毒。沙门菌属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大量活的沙门菌随食物进入消化道,并在肠道繁殖,之后经肠系膜淋巴组织进入血循环,出现菌血症,引起全身感染。当细菌被肠系膜、淋巴结和网状内皮细胞破坏时,沙门菌体就释放出内毒素,导致人体中毒,并随之出现临床症状。
临床表现
沙门菌属食物中毒的潜伏期最短2小时,长者可达72小时,平均为12~24小时。主要有三种表现类型:胃肠型、伤寒型、败血症型,以胃肠型最为常见。前驱症状有寒战、头痛、头晕、恶心与痉挛性腹痛,继之出现呕吐、腹泻、全身酸痛或发热。每天腹泻可达7~8次,体温在38~40℃之间,病程约3~5天,一般2~3天腹泻停止,体温恢复正常,一般情况好转。严重者,特别是儿童,老年人和体弱者常因脱水、酸中毒、无尿、心力衰竭等,急救不及时而危及生命。可有低钾、低钠等相关症状。
诊断
本病可根据病史、发病中的表现,进一步做细菌学及血清学检验,即可确定诊断。
治疗
1.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呕吐物严格消毒处理,必要时禁食。
2.对症治疗
呕吐甚者可给予阿托品皮下注射或口服普鲁辛,剧烈呕吐不能进食或腹泻频繁者,应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或葡萄糖生理盐水。注意电解质补充。
3.病原治疗
单纯胃肠炎型一般不需应用抗生素治疗。
预防
应禁止食用病畜、病禽,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对肉、禽、奶、蛋类食品加工,储存应严防污染。食用时要煮熟、煮透,存放,加工时生熟食物要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