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橘(学名:Citrus reticulata 'Shiyue Ju'),又名“砂糖橘”(桔)、“沙糖橘”(桔),“十月桔”。是芸香科柑橘属小乔木。分枝多,复叶,翼叶通常狭窄,
叶片披针形,椭圆形或阔卵形,叶缘至少上半段通常有钝或圆裂齿,花单生或簇生;花萼不规则;花柱细长,柱头头状。橘络甚多或较少,果肉脆,味浓甜;种子少籽,多胚,少有单胚。果期农历10月。
栽培历史
十月桔又名沙糖橘。种植历史悠久。据记载早在400多年前已有栽培,至明代已盛产,列为朝廷贡品,成书于明代流传至今的《柑子苦》一书即是佐证。以后清代、民国时期,直至新中国成立都有栽培记载。
1978年后,十月橘随栽培及选育技术的不断进步,果实品质的提高,进入了较快的发展时期,尤其是20世纪末至今十月橘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广东省迅速发展,2007年从粤东到粤西,甚至到粤北的韶关,种范围不断扩大。在2007年全国经济作物优势区域规划实施成果交流会报告中显示,粤西、粤东、中、粤北已经成为广东省四大柑橘优势区域。2008年广东省农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已将在粤东到粤西建设名优柑橘产业带,其中在粤中片区肇庆、云浮和惠州市重点发展种植砂糖橘。由于受气候和纬度影响,砂糖橘除在广东、广西外,国内其它省份少有发展,福建龙岩、漳州,江西赣中、湖南衡阳、云南河口地区在 2004~2006年相继对砂糖橘进行引种观察表明,除了在云南河口地区表现较好外,其余地区均未能达到与原产地一样的品质。另外2010年在北方的北京地区也有在大棚温室栽植成功的报道。
形态特征
综述
小乔木。
枝叶
分枝多,枝扩展或略下垂,刺较少。单身复叶,翼叶通常狭窄,或仅有痕迹,叶片披针形,椭圆形或阔卵形,大小变异较大,顶端常有凹口,中脉由基部至凹口附近成叉状分枝,叶缘至少上半段通常有钝或圆裂齿,很少全缘。
花
花单生或2-3朵簇生;
花萼不规则5-3浅裂;花瓣通常长1.5厘米以内;雄蕊20-25枚,花柱细长,柱头头状。
果实
果形通常扁圆形至近圆球形,果皮甚薄而光滑,或厚而粗糙,淡黄色,朱红色或深红色,甚易或稍易剥离,橘络甚多或较少,呈网状,易分离,通常柔嫩,中心柱大而常空,稀充实,瓢囊7-14瓣,稀较多,囊壁薄或略厚,柔嫩或颇韧,汁胞通常纺锤形,短而膨大,稀细长,果扁圆形,顶部浅凹,蒂部微凸,纵横径3.8-4.2厘米× 4.8-5.5厘米,重53.2-62.3克,深橙黄色,部分橙红色,常有绿色色斑,皮厚2-3毫米,
瓢囊8-10瓣,果肉脆,味浓甜;
种子
种子20粒或少籽,多胚。
种子通常卵形,顶部狭尖,基部浑圆,子叶深绿、淡绿或间有近于乳白色,合点紫色,多胚,少有单胚。果期农历10月。
分布范围
原产中国广东(四会),广东栽培最多,其次是广西,江西、湖南、四川、重庆、浙江、贵州,云南和湖北等省、市也有种植。
生长环境
十月橘适宜种植的气温绝对不能低于-5℃,平均年气温在18-32℃。十月橘喜欢阳光,适宜在<25°的山坡,在两旁山腰山脚地带的南坡和东南坡向。十月橘需有充足的水源,以土层深厚的沙质红壤或者粘壤的土壤为最佳。
生长习性
十月橘是典型的地方性树橘品种,气候因素对其正常生长、幵花和坐果均有一定影响。十月橘在年平均气温18~21℃地区生长良好,但当温度≤-5℃时果实出现明显冻害症状。2007年农国成研究认为十月橘花粉的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温度 24~26℃,空气湿度70~80%),在花期高温(30℃以上)干燥时,容易引起花期短、焦花多等问题,进而影响坐果。果期为农历10月。
繁殖方式
十月橘繁殖有实生、营养和嫁接三种方法,嫁接最优。实生苗根系好但结果晚,常用作砧木;自根苗生长弱,应用少;嫁接苗结合了两者优点,生长快、结果早,且能培育出适应不同环境的苗木。现代技术如容器育苗、微芽嫁接也已被广泛应用。
栽培技术
种苗选用
种植十月橘要求要育成壮苗之后再能种植,一般优良纯正的十月橘品种有细种十月橘和大种十月橘2种,培育时,株高要达到一定高度,根系要发达,且没有检疫性病虫害,要全面优质两种化的壮苗和大苗,没有明显的机械损伤等。
田间管理
幼龄树管理:在十月橘树幼龄时,施肥的重点在于培养好每次的树梢,在发梢前15天要施促梢肥。一般情况下,十月橘树施肥主要以液肥为主,随着树冠不断的扩大,要在树冠滴水线一下,挖穴进行施肥。到了秋季后,为培养优良结果母枝,要适当增施磷钾肥。
首先,合理间作。为充分利用植株间的空隙,在幼龄果园中,要间种一些与十月橘没有共同病虫害、矮杆、浅根的作物,充分利用幼龄果园株行距比较宽的优势,并可增加果园表土有机质,覆盖果园,同时,可为很多种类病虫害的天敌提供保护,如捕食满、草蛉虫和捕食性瓢虫等。其次,对树盘进行覆盖。为降温和保湿,增加土壤有机质,防止杂草丛生。再者,给山地果园幼龄树扩穴深翻。每年在6-7月,要对幼龄树进行扩穴深翻。要在果树达到盛果期的之前,完成全园的扩穴深翻,并充分地补充有机肥。
结果树管理:在每年开花前一年的冬春,十月橘开始花芽分化。在管理的时候,要控制夏梢的萌发。而秋梢决定着次年的结果母枝;冬梢如果大量萌发会影响花芽分化的效果,引起与花芽争夺营养的状况,因此也要控制冬梢的萌发。为促进花芽分化,在管理结果树时,要围绕着培育优良结果母枝,合理管理。并在生产管理过程中,要重点施好秋梢肥,控制夏梢和冬梢,实施放好秋梢。
首先,如何控梢促花和保果。①适时放好秋梢。②在栽培管理中,冬季到早春期间不能施水肥,不能施速效肥。③环割促花。在冬季的时候,植株最容易抽生冬梢,叶色浓绿。因此,为了促进花芽分化,控制冬梢。④为了保果壮果,要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在11-12月时促花。⑤疏梢控梢。为了减少春梢伸长和转绿时浪费树体的营养物质,在现蕾和落花之后,十月橘要采用人工摘除的办法,将相当多的营养春梢和落花的无果营养枝摘除。其次,要调控肥水。1年中要对结果树进行4次施肥,即在春梢前、秋梢前、采果前后以及冬季。另外,为壮梢壮果,施肥要在秋梢抽发前15天左右,要按照“春湿、夏排、秋灌、冬控”进行水分管理。
病虫防治
十月橘的病虫害主要有
螨类、柑橘木虱、疮痂病及黄龙病等等。因此,为有效控制病虫害,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全面贯彻“综合防治、预防为主”的植保方针,按照病虫害的发展规律和经济阀值,以生物防治为核心,科学使用化学防治技术。
采后贮藏
对采下的十月橘,应及时进行防腐处理,这不仅能有效防止病菌传染,减少在包装和运输过程中的腐烂损失,还能去除果面的尘埃、煤烟等杂质,使果品色泽更加鲜艳,提升商品价值。采摘后的砂糖橘果实,经过预冷和挑选后,可使用保鲜剂进行处理。保鲜剂种类繁多,其中常见的有虫胶涂料和液态膜(SM)水果保鲜剂两种应用方式。
主要价值
食用价值
十月橘果实酸含量0.7-0.8% ,固酸比19.91-20.34,十月橘剥皮易、无核,味浓甜,有香气,肉脆多汁,吃起来清甜。
经济价值
十月橘果皮中桧烯的相对含量极显著高于芦柑和狮头柑,赋予其胡椒香、木香、药草香及辛香;而相比芦柑,十月橘果皮中金合欢烯含量较低,但月桂醛和2-癸烯醛的含量则显著更高,分别带来皂香、蜡香、柑橘香及紫罗兰花香,以及脂肪、芫荽、蘑菇的独特气息;此外,十月橘果皮还含有相对较高的紫苏醛,展现出甜的柑橘、木香与辛香,可制精油。十月橘发酵果酒中含有大量的醇类和脂类物质,其中3-甲基-1-丁醇、辛酸乙酯、辛酸和苯乙醇是十月橘果酒香气的主要化合物。
药用价值
古人发现,“橘皮”作为中药,干燥后陈放日久的“陈”药效更好,“橘皮以陈久者为良”(南北朝陶弘景语)。古时“陈橘皮”药名为“橘皮”。《神农本草经》卷一载:“橘柚味辛温,主胸中痞热逆气,利水谷。久服,去臭、下气、通神。名曰橘皮。”陈皮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常用于食欲不振、痰多、呕吐、咳嗽、腹胀、胸闷、乳痈、呃逆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