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巨蜥(Varanus griseus),又名沙漠巨蜥,
巨蜥科动物,主要分布在中亚、西亚、以及北非地区。
荒漠巨蜥体长1尺10寸,尾巴长2尺4寸,牙齿尖锐。吻端凹陷,鼻孔斜开,较接近眼窝。脚趾较短,
尾巴圆或稍为扁平。头部的鳞片非常细小,背部鳞片细小及光滑。在颈部两侧的鳞片呈锥形。腹部
鳞片光滑,共有110-125行。
荒漠巨蜥分布在
土耳其、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利比亚、埃及、以色列、叙利亚、
黎巴嫩、伊朗、阿拉伯、阿曼、土库曼、哈萨克、乌兹别克、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坦、撒哈拉西部、毛利塔尼亚、马里、
尼日尔、乍德、苏丹、
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及
印度西南部。
栖息于沙漠、沙丘或干燥荒地 性格相当粗暴,受到威胁时会将身体与颈部膨胀,将身体弓起并发出低沉的嘶吼,沙漠巨蜥是挖土的高手,但沙漠与粘土层不易挖掘,所以有时他也会以地面鸟类的巢穴为其居所;能在短距离(约100-150公尺)内以时速20公里的速度冲刺。食性广泛,以昆虫、小型脯乳动物、窝牛、鸟类、蜥蜴、蛇类,其他动物的蛋和腐肉等为食,也吃其他毒蛇,本种对蛇的毒液具有特别的免疫力。
荒漠巨蜥是
变温动物,在特别炎热和干燥的地方,有
夏眠的现象,以度过高温干燥和食物缺乏的恶劣环境。可分为白昼活动、夜晚活动与晨昏活动三种类型。不同活动类型的形成,主要取决于食物对象的活动习性及其他一些因素。
这种现象叫做自截,可认为是一种逃避敌害的保护性适应。自截可在尾巴的任何部位发生。但断尾的地方并不是在两个尾椎骨之间的关节处,而发生于同一椎体中部的特殊软骨横隔处。这种特殊横隔构造在尾椎骨骨化过程中形成,因尾部肌肉强烈收缩而断开。软骨横隔的细胞终生保持胚胎组织的特性,可以不断分化。所以尾断开后又可自该处再生出一新的尾巴。再生尾中没有分节的
尾椎骨,而只是一根连续的骨棱,鳞片的排列及构造也与原尾巴不同。有时候,尾巴并未完全断掉,于是,软骨横隔自伤处不断分化再生,产生另一只甚至两只尾巴,形成分叉尾的现象。
荒漠巨蜥为卵生(Oviparous)、一般于夏季产卵于温暖潮湿而隐蔽的地方。卵数由一二枚到十几枚不等。卵的大小与该种个体的大小有一定的关系。卵多为长椭圆形,壳革质而柔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