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动物群
沙漠里的动物群落
沙漠动物群,顾名思义,即沙漠里的动物群落,分布地区包括中国西北、蒙古、苏联中亚、阿拉伯、北非撒哈拉、北美西部和澳大利亚中部等沙漠地带。这些地区干燥炎热,生长稀疏,有大片流沙和砾质沙漠,缺少食物、水源和隐蔽条件,生态环境恶劣。
动物群种类
沙漠地带动物群种类和数量均贫乏,脊椎动物中以啮齿类和有蹄类为主;鸟类很贫乏,以地栖种类为多;爬行类中特别适于沙漠环境的蜥蜴等种类较多;两栖类的种类和数量极少。
动物群特点
1、沙漠动物群具有对干旱的适应性:如许多小型动物(包括昆虫)可从食物中通过分子转换取得水分,并能形成一系列减少水分耗失的适应机制;昆虫、爬行类、鸟类和啮齿类有夏眠习性,降水时才苏醒;有蹄类(如骆驼)不仅耐渴、耐饥,还具有远距离寻找水源的能力。
2、沙漠动物群还具有对开阔景观的适应性:大、中型动物具有迅速奔跑或跳跃的能力,如野驴、鹅喉羚、羚羊、更格芦鼠;啮齿类、爬行类和许多昆虫则营洞穴生活,如沙鼠和跳鼠;小型食肉兽和鸟类常利用啮齿类的废洞生活;北美西部巨仙人掌粗茎是荒漠鸟类挖洞营巢的地方;沙地生活的动物可迅速遁入沙层以逃避敌人,如北美科罗拉多荒漠的鬣蜥、中亚的沙蜥等。
3、沙漠动物群具有与周围环境一致的沙土色,如沙鼠、跳鼠等。对高温的适应表现为,多数动物具有夏眠和夜出习性。因晨昏与夜间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大,它们(例如亚非两洲的沙鼠、跳鼠和美洲的更格芦鼠)均夜间活动。
典型沙漠动物
骆驼
骆驼,沙漠中的耐旱动物,能在沙漠中长途跋涉,耐干旱耐辛劳。它们是如何保存水分的呢?有许多传说,但事实上并不像传说中的那样骆驼将水储存在它们高高耸起的驼峰上,因为那里面存的是脂肪而不是水;也不是保存在胃里,那里面存有的只有正常含量的液体。有科学家认为,骆驼最为重要的储水器官,是它们那超大型的鼻子。
科学家解释说,在炎热缺水的沙漠环境中,骆驼能够在自己呼出的气息中回收水分。骆驼的鼻孔内壁是由一种叫做“鼻甲骨”的螺旋状组织构成的,这是它们与其他哺乳动物的相同之处。不同之处在于,骆驼的像古本手卷一样卷起的鼻甲骨有着巨大的表面,而且在通常情况下是干燥凉爽的,这样,当温暖的含有水分的潮湿空气从骆驼的肺部呼出来时,鼻甲骨就能有效地将含在其中的绝大多数水分重新回收。此外,骆驼还有一种非比寻常的本领:白天,它们可以使自己的体温比正常体温上升好几摄氏度,不出汗也不会中暑;到了夜间,当周围环境温度下降时,它们才慢慢地将身体的热量散发出去。
鸟类和哺乳动物
鸟类和哺乳动物经常暴露于日晒风刮中,随时都有脱水的危险,它们采取的最明显的适应方式就是到处漫游。与鸟类的季节性迁移行为不同,这种漫游行为是随机的,漫无目的的。一些善飞的鸟类为了追逐雨云,会一气飞上几千米,目的只是为了享受那片云降下的雨滴。
鸟类饮水的方法十分奇特,只有斑鸠和鸽子是能直接将水吞咽下去的鸟类,而其他鸟类都是用喙点水,然后仰起脖子让水顺势流进喉咙。
在干旱地区,一些大型食草动物饮水通常依赖于相隔很远的水塘,它们常常会一连数天甚至更长时间没有水喝。一旦找到水,它们就会痛饮一番。其实,与其说是因为它们渴得厉害,还不如说是它们知道在未来的日子里可能还会有干渴没水喝的时候。除了直接饮水,世界上一些最干旱的地区的大多数动物,从沙鼠到长颈鹿,它们能从植物里吸取身体所需要的水分,而一些食肉的蛇类和蜥蜴则从捕获的动物的新鲜血液中获得水分。
昆虫
昆虫也需要水分,比如蚂蚁,体内就有2/3是水分。那么,对于一生都生活在极干燥的面粉柜中的粉甲虫,它们又是怎样获得所需要的水分的呢?原来,它们所需要的水分有一部分是它们自己“制造”出来的——将碳水化合物转化为水,从中获取水分。人类的新陈代谢作用与之相似,只是这些小虫子们做这件事比我们人类强多了。粉甲虫、衣物中的蠹虫,还有白蚁等,都有将碳水化合物转变为水的本领,何况即使是极干燥的面粉,也含有5%至15%的水分。
陆地上的昆虫对于自己体内的水分非常“吝惜”。它们的身体一般都有坚硬的外壳,这种外壳与哺乳动物的皮毛比起来,更容易保住水分,减少蒸发。像鸟类和爬行动物一样,昆虫在排泄废物之前,会回收其中的多数水分。等脚类动物如潮虫,它们身体的水分循环与其他动物正好相反,它们是通过肛门吸收水分,这意味着,如果它们感觉到口渴,只需坐下就能解渴。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06 10:56
目录
概述
动物群种类
动物群特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