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
海河流域滦河支流青龙河的支流
沙河,北魏时称“小沮”;清代称“凉河”、“青龙河”;清以后,因其河床沙质,又称之为“沙河”。因流经长城冷口关,下游的迁安市又称“冷口沙河”,《 秦皇岛市志》《青龙满族自治县志》皆称沙河。位于青龙满族自治县西部、迁安市东北部,海滦河水系滦河支流青龙河的支流。发源于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八道河镇西部的头道沟,流经青龙满族自治县迁安市的王厂、八道河、狮子坪、肖营子、上道河、建昌营及大望都庄等地。至迁安市枣行村南注入青龙河。河道全长76公里,全河总流域面积为455.6平方公里,河源至河口的自然落差为347米。主要支流有白洋河、凉水河。
名称演变
《水经注》载:“小沮水发冷溪,世谓冷池,又南温泉注之,又南与大沮合为卢。”清同治年间《迁安县志》载:“青龙河亦日凉河,源出都山,由冷口关流入,经建昌营与白羊河相会,又南经卢龙西南入于漆水,即古卢水之小沮也。”上述历史记载表明,沙河在北魏时称“小沮”。清代称“凉河”、“青龙河”;清以后因沙极多,而称“沙河”。《迁安市志(1987~2006) 》又称冷口沙河。
干流概况
河道走向
沙河流经青龙满族自治县王厂、八道河、狮子坪、肖营子、七道河、迁安市建昌营及大望都庄等地。河道全长76公里,其中青龙满族自治县境长59公里。流域面积455.6平方公里。
其中,沙河上游位于青龙满族自治县西部。其主支流发源于八道河镇西部的头道沟(一说郭杖子),该支流先由南向北流至二道沟门村东后,改向由西向东流,在头道沟门东500米处,由北向南流向的小棒棰沟水汇入,再向东至王厂村西由南向北流向的钱杖子水汇入;再向东至王厂村东由北向南流向的抄道沟水汇入;继续向东至八道河村南约2公里处有源于都山南麓的由北向南流向的边杖子水汇入。此后河道流向改为由北向南直泻而下,在狮子坪附近有发源于鹰不落山东麓老肖家水及盘道沟水汇入,在肖营子南有佛龛沟水汇入。流经上、下抱榆槐、自家店、汤杖子的河水在长城南侧西二道河村南汇入,发源于七拨子村的白羊河流经白羊峪口至建昌营与大望都庄之间汇入沙河。最后,沙河在卢龙卸甲庄附近汇入青龙河。沙河流经的主要地域有八道河(含原王厂)、娄杖子、肖营子、七道河(含原白家店)等乡镇。青龙境内长52公里(一说59公里)。河床宽15米~100米。青龙县境内流域面积350.78平方公里。
沙河上游位于迁安市东北部。由冷口关过长城进入迁安市境内,称冷口沙河。南流经建昌营镇东关,到望都庄村东南有白洋河注入,再南流至大贤庄村北有凉水河注入后,向东南流至建昌营镇枣行村南(对岸为卢龙县卸甲庄附近)注入青龙河。在迁安境内长14.9公里,流域面积为91.97平方公里,约宽130米,沙卵石河床。在境内跨河主要公路上有钢筋水泥结构桥梁两座:三屯营至抚宁公路桥(建昌营镇东),迁安市城至徐流营公路桥(青山院东)。
河道特征
沙河,自源头至长城段,河道曲折,水流湍急;在冷口越长城后,进入迁安市境内,河道比降变缓,水流也开始渐趋平稳,在大小望都附近白洋河水汇入后水量增加。河床从上至下约宽15~100米之间。河源至河口的自然落差为347米。
水文特征
沙河多年平均流量为3.8立方米/秒(一说3.46立方米/秒),最大年平均流量近10立方米/秒,发生在1959年;最少年平均流量为0.95立方米/秒,发生在1968年;年平均径流总量为11820万立方米(冷口水文站1987年到2006年实测1.04亿立方米);最大年径流总量为28360万立方米,发生在1959年;最小年径流量总量仅为3016万立方米,发生在1968年(最小0.11亿立方米);该河汛期最大洪峰流量为2500立方米/秒,枯水年份的最小流量仅为0.02立方米/秒,结冰期约为80~90天。多年平均输沙量18.2万吨。
因长城内外山洪和白羊河水的影响,大水之年时有沙河暴涨暴落现象。因河道弯曲狭窄,行洪不畅,经常漫溢成灾,对沿岸村庄危害较大。1959年~1984年,发生较大洪水9次,其中1000立方米/秒以上洪水6次。1979年洪峰高达2170立方米/秒,是新中国后一次最大洪水,给沿岸造成重大损失。
主要支流
沙河在中上游河段支流甚多,其主支发源于青龙满族自治县八道河镇西部的头道沟,该支先由南向北流至二道沟门村东后改向由西向东流,在头道沟门东500米处有由北向南流的小棒棰沟水汇入;再向东至王厂村西有由南向北流向的钱杖子水汇入;再向东至王厂村东有由北向南流向的抄道沟水汇入;继续向东至八道河村南约2公里处有源于都山南麓的由北向南流向的边杖子水汇入;此后河道流向改为由北向南直泻而下,先后在狮子坪附近有发源于鹰不落山东麓的老肖家水及盘道沟水两条支流汇入;后从狮子坪南至长城冷口的近20公里的中游河段内,仅在肖营子南有佛龛沟水汇入;在长城北侧的西二道河南0.5公里处有抱榆槐水汇入;再向南流至建昌营与大望都庄之间有七拨子水汇入;最后在卸甲庄附近与青龙河水汇流前有白洋河汇入。
白羊河,位于青龙县境西南部、迁安市北部,发源于青龙县七拨子。向南流经流经黄花湾、六拨子、五拨子:四拨子、三拨子、张台子、二拨子等村,经白羊峪口过长城进入迁安市境,向东南经建昌营镇南至大望都庄东南注入沙河。多年平均径流量0.25亿立方米。沙卵石河床。河道全长29.5公里,流域面积145平方公里,其中青龙县境内河长14.5公里,流域面积94.84平方公里 ;在迁安市境内长15公里,河道均宽55米,流域面积53.2平方公里。雨季水量较大,冬春季节东密坞以下河床干枯断流呈潜流状态。
凉水河,位于迁安市东北部,季节性河流。发源于境内阎家店村北,向南流至洗甲河,折向东流至丁庄再折向东南至大贤庄村北注入冷口沙河。河道全长19.3公里,流域面积53.77平方公里。冷大公路于丁庄村北穿过该河,建有永久性水泥桥1座。凉水河村南有铁路桥(大秦线)。
治理开发
河道治理
新中国建立后,从1950年代开始沿岸群众就进行局部治理,搞小型疏浚和护岸工程。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工程标准低,防洪抗灾能力甚微。到1967年,新房子公社军屯大队和建昌营公社冷口大队动员群众先后搞了6道卵石护岸丁坝,全长300多米。随之,下游的望都庄公社也组织全社劳力在望都庄村东修筑了一道2800米长的防洪护村大堤。这些工程经受住了1969年922立方米/秒洪水的考验。
1972年春,中共迁安县委和县革委为根治冷口沙河,责成县水电局组织技术人员进行了全面勘测,制定了统一治理方案。当年4月。组织沿岸5个公社和海河民工团5000余人进行疏通河道、裁弯取直、开宽河道等工程,并在河岸的树行村至万军村危险段修筑沙石护岸坝21道。同时,两岸营造了一条宽50米的防护林。全部工程到当年5月底基本完成,共动用土石方90万立方米,用工15.4万个。
继大规模治理工程完成之后,部分社队又自行搞了一些护岸工程。截止到1986年底,共修建沙石丁坝28道,全长1746米;防洪围埝8道,全长1.3万米。较大防洪工程除望都庄防洪大堤外,还有鸡鸣庄防洪堤长1700米,万军护岸坝400米,大贤庄防洪堤长1000米,后窝子防洪堤长1300米,军屯洪堤长4000米。冷口沙河经过治理后基本上达到了1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两岸逐渐形成茂密的防护林带,充分发挥了防洪护岸作用。
蓄水工程
抄道沟水库,位于沙河上游青龙满族自治县原王厂公社抄道沟内,属王厂公社社办工程。1969年1月1日动工,1975年8月建成。控制流域面积12.1平方公里,总库容155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09万立方米,养鱼水面55亩。大坝为堆石坝,坝高39米,坝顶长120米,侧槽式溢洪道宽46米,最大泄洪量450立方米/秒。输水洞为坝身混凝土压力管,断面直径0.6米,长326米,流量0.6立方米/秒。该库原设计坝高41米,坝顶高程193.94米,坝体干砌石后面有一碎石楔形体。在施工中把坝高降为39米,将碎石楔形体改为堆石。1972年,堆石坝出现沉陷,由于背水坡度较陡(1:1),开始下滑,坝坡面数处鼓起,防渗斜墙后仰折裂,最大变形80厘米,纵横裂纹10多道。1973年汛后观察,微型横纹增至数十道,防渗墙失去作用,水库不能蓄水。1974年2月23日承德地区水电处批准了抄道沟大坝处理工程,并列入1974年水利基建计划。工程处理采用渣油防渗材料,在大坝迎水面浇筑一道厚0.05米的防渗斜墙,外面用0.06米厚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做模板,并用钢筋挂钩与坝面固结,共投资5.5万元,当年10月完工。1976年5月26日,经承德地区水利局批准,县水利局组织民工对水库进行了安全加固处理。溢流堰由原来非实用堰改为实用断面堰。堰加宽至46米,陡槽加宽至14米,边墙加厚。同时利用开挖溢洪道的石方加固大坝背水陡。坝底加宽10米,坡度变为1.13。坝外部分发电压力管道漏水,用环氧树脂进行了处理,整个维修加固工程于1977年底全部完成。
白道子水库,位于迁安北部长城脚下的原雷庄乡白道子村北,白羊河上游。控制流域面积2.5平方公里。由县水利局技术勘测设计,唐山地区水利局批准,于1975年11月2日,由原雷庄公社集体出工兴建,县水利部门负责施工指导,到1978年8月30日完成。坝址为石炭岩质,大坝为粘土斜墙坝,最大坝高23.5米,坝顶长201米,坝顶高程132.5米。溢洪道为岸边开敞式,堰顶高程129米,堰顶宽10.4米,深3米,最大泄洪量83.3立方米/秒。放水洞为石砌拱型,洞径1.3~0.8米,斜拉杆闸门启动,最大放水量1立方米/秒。库区上游有5条较大山沟,多年平均洪水径流量75万立方米,校核洪峰流量119立方米/秒,校核洪水总量117.1万立方米。库区洪水位132米,正常蓄水位129米,死水位115米。设计总库容115万立方米,兴利库容79万立方米,死库容4.5万立方米。灌溉面积2200亩,防洪标准为百年一遇,200年校核。
灌溉工程
白道子水库灌区,配套输水干渠一条长5000米,较大附属建筑物有渡槽2座。白道子水库建成后,因放水洞进水口山体坡度太陡,恐有坍塌堵塞放水洞危险,于1983年又搞了削坡护砌和溢洪道衬砌工程。从效益方面看,1980年~1981年间,抗旱浇地700亩左右,后因水库管理未实行责任制,工程设施不断被损坏,干渠已不能输水。1983年以后,只能浇灌坝下几亩稻田,但防洪作用较好。
冷口渠,始建于1964年4月,至年底完成,是由迁安市原建昌营公社12个受益大队集体出工修建的。渠首位于长城脚下的冷口村北冷口沙河右岸,引冷口沙河水自流灌溉。当时的工程规模较小,只是开挖了一条长4000米的输水干渠和23条支斗渠,修筑附属建筑物15座,计划浇地3000亩。但因旱年水源不足,工程又不配套,实际浇地千亩左右。
为扩大水源,提高灌溉效益,经县水利部门协助勘测,在渠首修建浆砌石重力截流主、副坝各一道,以切断地下潜流,增加渠道引水量,同时扩建渠系配套工程。设计确定后,报请唐山地区水利局批准,于1975年冬开始由建昌营公社组织全社劳力施工,到1976年汛前完成砌坝工程。主坝长95米,副坝长70米,主坝最大坝高8.6米,顶宽2米,副坝高3米。同时修建进水闸和排沙闸各1座。同年10月继续修建渠道扩建和配套工程,到1978年基本完成。扩建后干渠总长6公里,支渠7条长17公里,大小建筑物76座,其中干渠建筑物26座,支渠建筑物50座。此外,还在灌区内修建电力扬水站2座(果山、卧龙岗),并安装9台机组/254千瓦。经过扩建整修,全灌区可控制灌溉面积1.2万亩。完成土石方25万立方米,用工28.5万个。累计投资51.3万元,其中国家补助24.2万元。灌渠由1978年开始运行,当年浇地7000亩,1979年最高达到9000亩,两年平均粮食亩产400公斤,比过去提高近一倍。1980年以后,因连年干旱,水源减少,原计划引水2立方米/秒,但到1984年的4年中,用水季节仅能引入0.3立方米/秒,最枯时还不足0.1立方米/秒。因此浇地受到很大影响,为弥补干旱年水源不足,在截流坝下游,冷口沙河与清泉泉水汇流处又建临时抽水点1处,安装2台/10英寸轴流泵提水,以扩大水源。但因管理不善,部分渠道和建筑物被破坏,加之有的渠道渗漏失修,1985年以后仅能浇地5000亩左右。
水电工程
抄道沟水库电站,抄道沟水库建成时安装SJ-W30/18双击式水轮机组,装机容量84千瓦。因水轮机效益低,1977年改装本县水轮机厂制造的HLl29一LJ一35型水轮发电机组2台,单机容量75千瓦。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5 20:12
目录
概述
名称演变
干流概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