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州回鹘
回鹘的一个分支
沙州回鹘,是唐时期活跃在中国西北的少数民族,是回鹘的一个分支。
外交
自1037年至1052年,沙州多次(至少有11次)向西夏的对手宋朝朝贡,其中多次是回鹘人所为。不管是回鹘人还是汉人,都说明沙州是处于相对独立地位的,而且是亲宋的。换言之,与宋对立的西夏很自然地便被视为回鹘的对手了。
其次,在西夏攻取瓜、沙后,回鹘势力并未消亡。如康定元年(1040),宋大理寺丞石延年建言要联络瓜、沙回鹘,“使犄角兴师以分贼(指西夏)势”。第二年,沙州回鹘的“镇国王子”曾上表宋朝,要合力进攻西夏。既有王子,就应有可汗(持反对意见者甚至有人否定可汗与政权间的必然关系,这又另当别论)。类似的例证还有不少,所谓沙州此时存在回鹘政权之说当非空谷来风。
再次,在沙州向宋朝贡的记录中,庆历元年(1041)十月和翌年二月的遣使人是“沙州北亭可汗”。此号的出现,更有力地证明了回鹘政权的存在。但持反对意见者却将此人归为高昌回鹘或龟兹回鹘的可汗,使人油然而生吊诡之慨。
文化
回鹘文是维吾尔族先民使用的文字,形成于8世纪中叶,借用中亚粟特文字母创制而成。藏经洞出土的回鹘文文献属于早期回鹘文文献,其时代大致相当于沙州回鹘时期。
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和安西榆林窟有不少沙州回鹘洞窟,而且在多处洞窟中都可以见到回鹘可汗的画像,亦应为沙州回鹘政权存在之一旁证。对此,持反对意见者却予以猛烈抨击,他们或推定其为高昌的外来户,或猜测为来自甘州的回鹘可汗,而独不推论其为沙州本地的回鹘统治者。
研究
西夏虽攻占了河西走廊的西部,但无任何迹象表明西夏曾在这里建立过有效的统治,而相反的例证却很多。1989年11月,《沙州回鹘王国及其政权组织》的报告引起了激烈的争论。第二年,“敦煌学国际研讨会”在敦煌召开,同时,李正宇提交了《悄然湮没的王国——沙州回鹘国》。以更丰富的资料和更富条理性和逻辑性的论述进一步证实了沙州回鹘国的存在。沙州回鹘国的问题由此而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之所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了研究而最终却得出相同的结论。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25 08:01
目录
概述
外交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