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录》是公元2世纪后期古代罗马皇帝
马可·奥勒留传下来的一部个人哲学思考录,主要思考人生伦理问题,兼及自然哲学;是奥勒留所作的一本写给自己的思想散文集。这本与自己的十二卷对话,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所写,是
斯多葛派哲学(
斯多亚哲学)的一个里程碑。
《沉思录》来自于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身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摆脱了激情和欲望、冷静而达观的生活。马可·奥勒留在书中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摒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正直地思考。而且,不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还要付诸行动。
马可·奥勒留把一切对他发生的事情都不看成是恶,认为痛苦和不安仅仅是来自内心的意见,并且是可以由心灵加以消除的。他对人生进行了深刻的哲学思考,热诚地从其他人身上学习他们最优秀的品质,果敢、谦逊、仁爱……他希望人们热爱劳作、了解生命的本质和生活的艺术、尊重公共利益并为之努力。《沉思录》是一些从灵魂深处流淌出来的文字,朴实却直抵人心。
马可·奥勒留在位的二十年是一个战乱不断、灾难频繁的时期,在他统治的大部分时间里他是在帝国疆域或行省的军营里度过。而《沉思录》的内容大部分就是他在这期间鞍马劳顿中写成的,利用辛劳中的片暇,写下与心灵的对话。同时,马可·奥勒留·安东尼是著名的“帝王哲学家”,他在希腊文学和拉丁文学、修辞、哲学等方面受过良好的教育。
《沉思录》是两千年前古罗马皇帝
马可·奥勒留对人生进行的深刻哲学思考,通过认真学习和拜读此书,有以下诸多感悟:他告诫在喧哗都市中整日忙碌的人们,要有闲暇时间反省自我,不断学习历练人生;要保持心灵的宁静,减少欲望淡泊名利;要珍惜眼前所拥有的,只有现在才是重要的;坚持“理性”的人生观,遵从“本性”地生活。它主要探讨什么是善,我们应该过怎样的生活。这是一本很难读的哲学著作,但是一本可以安顿灵魂的书,更是一本可以让我们的心灵变得纯净和高贵的哲学自省书。书中凝聚着作者思想的结晶,闪耀着智慧的光辉。它以一种理性的思维方式,至今仍给我们带来许多教益与启迪。
在《沉思录》中,作者这样告诫自己:“生活中总要有一点闲暇。”在这闲暇中让我们浮躁的内心回归到平静,对自己的道德品质、个人修养、责任良知、行为习惯等方面多做反省。同时,《沉思录》告诉人们,不要执着倏忽不定的外物世界,不要执着于身外的名与利,不要活在外力的迫使下;而要按照自己的意志,按照社会理性的要求活动,放弃那些只对作为动物存在的人有用的东西。
关于文体,《沉思录》撰写的体例是看似没有前后联系的箴言体。关于这个体例,第一个编纂者柯西朗德也同样感到疑惑,奥勒留之所以要写作这样一部哲学著作又何以要采用这样独特的体例,是因为在柯西朗德的年代,就如同我们现在一样,只有完整论述的文章才被视作哲学作品的完美形式。我们不仅要避免在形式上将《沉思录》单纯视作富有哲思的随笔、箴言来对待,也要避免在内容上草率地认为它是一种伦理学思想的汇编、或作者随兴而发的人生感悟。而要认识到,作为晚期斯多葛哲学思想的代表之作,它有独特的内在基础,这一内在要求它必须通过一种“备忘性质的笔记”来完成。但因为它并没有严谨地依照论题表里深浅进行组织,它作为一种理论,其完整性当结合整个斯多葛学派的背景来补全而其论题,却应被把握为围绕“主体”问题而进行组织。
从命名来看,“沉思录”是后世添加的名字,它本身是奥勒留写给自己的一本书,没有任何出版和面向公众的意愿在其中,因此奥勒留自己并没有命名它。多数的手稿或是没有题名,或是加有“为自己而作”注脚。但这个朝向并不意味着这部著作具有一种私人性,对比同为罗马皇帝的
奥古斯都,奥古斯都采用一种日记体例,也同样为着自己而写下思考或感悟,然而,更多的主题却是涉及公共事务或私人生活的事件。而奥勒留的《沉思录》所记录的却与之大相径庭,他更关心的哲学主题是一种原则性的,例如:让任何行为都不要无目的地做出,也不要不根据完善的艺术原则做出,让这些原则对你有足够的力量。因此,这个“自我”就不仅仅是日常生活中的个体,而是一个参与哲学训练的个体。这使得我们无法继续采用二十世纪后的诸多历史学家的观点,将之视作一个表达帝王内心世界矛盾、挣扎和情感的作品,而是应当将之视作一本记述个体训练中,根本性的生活原理的著作。
1992年,我问
克林顿,除了《
圣经》,哪本书对他影响最大。他略微沉思了一下,回答说:“
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盖瑞·威尔斯(《
纽约书评》第45卷第15号)
这不是一本时髦的书,而是一本经久的书,买来不一定马上读,但一定会有需要读它的时候。近两千年前有一个人写下了它,再过两千年一定也还会有人去读它。——
何怀宏马可·奥勒留的著名代表作《沉思录》具有极其丰富的道德修养内涵,通过对《沉思录》道德修养思想的分析,可以充分挖掘出其对当代公民道德素质培养的现代价值,以期对当前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和谐社会有一定的启示作用。马可·奥勒留的道德修养在其本质上仍与基于历史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活基础之上的人的现实具体需要有所偏离,其根本目的和落脚点并不是为了人民的普遍利益,而是为了维护剥削阶级的利益,因此,其道德伦理思想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凡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并不能因此而否定它的积极作用。马可·奥勒留在《沉思录》中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的道德修养思想,尤其是个人自觉修养,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系统工程,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马可·奥勒留:(Marcus Aurelius,公元121—180年)著名的“帝王哲学家”,古罗马帝国皇帝,在希腊文学和拉丁文学、修辞、哲学、法律、绘画方面受过很好的教育,晚期
斯多葛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奥勒留也许是西方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哲学家皇帝。自青年时代起即三度出任执政官,并在40岁(161年)时成为拥有全权的皇帝。但是,他坚持同养兄维勒斯一道继承皇帝之位,形成罗马帝国的历史上第一次由两位具有同等地位和权力的皇帝共执朝政。他为帝国夙兴夜寐地勤勉工作,作为体恤民情的法律实践者,他颁布大量法令,作出诸多司法决定并从民法当中删除不合理的条款,作为统帅,他为平定兵患动乱而风尘仆仆征战四方,并最终死于军中。利用辛劳当中的片暇,他不断写下与自己心灵的对话,从而著就了永悬后世的《沉思录》。他是一个比他的帝国更加完美的人,他的勤奋工作最终并没有能够挽救古罗马,但是他的《沉思录》却成为西方历史上最为感人的伟大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