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虹光,1948年8月出生于江苏
如皋林梓镇,中国内地女作家、编剧,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
人物经历
沈虹光,1948年8月出生,江苏
如皋人,年幼时随父母在南通生活,后来迁居武汉。
1960年8月,沈虹光小学还没毕业就被湖北省话剧团招为学员学习表演。虽然之后因三年的自然灾害,学员班被迫裁员,但沈虹光还是和其他几个孩子一起被留了下来。
1972年,湖北省话剧团决定改编一个朗诵剧《高原风雪》,该剧讲述的是武汉测绘大队到西藏测绘遇到叛匪英勇牺牲的故事,她在该剧的七场戏中担任了三场的编剧,由此开始了她的编剧之路。
1973年,创作散文集《戏剧人生》。
1982年,独立创作个人首部话剧《五二班日志》,该剧以一本班级日志为线索,描写了江城某小学五年级二班里五个小学生的家庭及校园生活,获得第2届全国优秀剧本奖。
1983年,出版短篇小说集《美人儿》。
1985年,创作话剧《
寻找山泉》,该剧获得屈原文艺创作奖、第3届全国优秀剧本奖。
1986年,从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
1988年,创作话剧《搭积木》。
1989年,出版剧作集《沈虹光剧作选》。
1990年,创作话剧《丢手巾》,该剧讲述了四位年龄不同、性格迥异的女性的生活片段。
1991年,沈虹光获得“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1992年,担任电视剧《戏剧人生》的编剧,该剧由
朱琳、付绍业、
王斑联合主演。
1994年,担任话剧《
同船过渡》的编剧,该剧讲述一对小夫妻,给一名退休老教师登征婚广告,想把老太太嫁出去,广告引来一位退休老船长,由此发生了一连串的故事,她凭借该剧获得第4届全国戏剧会演编剧奖、曹禺戏剧文学奖。
1999年,创作话剧《幸福的日子》;同年,创作话剧《战成都》。
2000年,沈虹光被中国文联授予“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同年,担任爱情剧《
浪漫之旅》的编剧,该剧由
孔笙、
吴奇联合执导。
2001年,出版小说《结婚十年》。
2003年,创作话剧《临时病房》,她凭借该剧获得曹禺戏剧文学奖。
2005年,担任湖北省文化厅的副厅长。
2007年,当选为湖北省文联主席;同年,在中国话剧百年之际,获得“文化部优秀话剧艺术工作者”荣誉称号。
2009年,创作话剧《我的父母之乡》。
2012年,出版散文集《落地》,该作品收录了沈虹光创作的81篇散文随笔;之后,担任省文化厅主管艺术的副厅长。
2015年,出版历史纪实文学《壮士无言》,该作品收集了她创作的关于抗战、关于女性革命的系列作品。
主要作品
编剧作品
文学作品
获奖记录
出版图书
人物评价
沈虹光是位从不缺激情的剧作家,正因为此,她在欣赏各个艺术门类的同时,也为这些艺术门类的发展奔走呼号,尽可能在能力范围内创造出好的条件。她话剧中的命运感,更多的是一种对饮食男女婚恋家庭的近于宿命的悲剧性感受。她剧作中的命运感,虽是从对普通人的婚恋情状的深切体验中溢出,却又最终凝为对世俗生命的一种透彻的感悟(荆楚网、《艺术百家》综合评)。
沈虹光的城市题材话剧多有如下特征:在集中、紧凑的时空环境中抒写女作家对孩子、女性或老人的浓浓深情,探讨工业化社会、商品经济浪潮席卷下的职业女性的家庭与婚姻;以主场景开场以建立主要人物关系;主场景反复出现以稳定故事结构;日夜交错,以夜戏表现冲突,最终日戏解决冲突等等。这些体现出沈虹光的舞台创作旨趣。她的戏剧在平凡中见真情,深入了生活和人性的深处,所以才能够超越民族和国家的界限。她总是把人性中的美好一面放大,她作品中的戏剧冲突是建立在对人性的美好理解或者期望基础上的。但这又并不意味着她单纯。她沉浸在理想的世界中,但她是了解人生的复杂和艰难的,所以她又情不自禁地要反映出生活的艰难一面。只是其艰难的程度有一个预设,即可以让人性的闪光穿透,使之从人的心灵深处发出美丽的光芒,让世界充满暖意。换言之,她所想表达的人生的艰难归根到底是为了让人性的力量迸发出来,而不是为了表现艰难而表现艰难,为表现人性丑恶而表现人性的丑恶。所以,她的话剧是一首歌颂人性美的诗(《戏剧之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