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平(SHENG Ping),凝聚态物理学家,
香港科学院院士、
美国物理学会会士,
香港科技大学蒙民伟博士纳米科学教授及物理系讲座教授。
人物经历
1967年,沈平毕业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获得物理学学士学位。
1971年,获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
1973-1979年,在RCA实验室任职研究员。
1979-1993年,加入埃克森研究中心任职高级研究员,并于任内担任时长三年的理论组主任。
1994年,加入香港科技大学。
1999-2008年,任香港科技大学物理系主任。
2013年,就任香港科技大学蒙民伟博士纳米科学教授。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沈平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凝聚态物理。他在美国RCA实验室任职期间,率先开展了
液晶材料和衬底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工作,并且建立了无序材料中的电子跳跃关联和涨落诱发隧道导电理论机制。在1979-1994年任职埃克森研究中心期间,沈平的研究兴趣扩展到无序材料和
多孔材料中的波的多次散射现象。自1994年加入香港科技大学后,他转向
纳米技术方向的研究,并在此期间致力于超薄碳纳米管的超导性质和巨电流变液效应的探索。他引领了局部共振声学材料的发明,并导致了声学超材料这一领域的形成。沈平和他的研究伙伴同样解决了两相不可压缩流体的可移动接触线这一经典难题。
据2022年6月香港科技大学官网显示,沈平共发表超过450篇期刊文章,并著有书籍 《Monograph on Wave Scattering, Localization, and Mesoscopic Phenomena (Springer, 2006)》。
代表性论文
Materials Horizons 4, 673-680 (2017).
Nature Materials 13, 873-878 (2014).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06, 7299-7303 (2009).
Phys. Rev. Lett. 101, 204301 (2008).
Nature Materials 2, 727-730 (2003).
Phys. Rev. E 68, 016306 (2003).
Science 292, 2462-2465 (2001).
Science 289, 1734-1736 (2000).
Science 271, 634 (1996).
Phys. Rev. B 21, 2180 (1980).
2015年1月,沈平以第二完成人身份与
温维佳等学者合作完成的《巨电流变液结构和物理性质的研究 》项目获得2014年度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人才培养
沈平常爱提醒他的学生,世上没有“免费教学”,他期望学生同时也能教他一些新的知识。
2010年4月9日,沈平为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师生做了一场题为“声学超常材料和动态质量密度”的讲座。
2010年5月9日至14日,沈平在
华南理工大学理学院进行为期一周的讲学,讲学内容包括两部分:一维超导电性、电流变液的静力学和动力学。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沈平曾任《Solid State Communications》编辑委员会委员,《New Journal of Physics》《 Journal of Royal Society A》《SIAM Journal on Multiscale Modeling and Simulation》等期刊编辑,中央研究院应用科学研究中心顾问委员,Kavli理论物理研究所的顾问委员。他亦曾是《Physical Review Letters》的组别副编辑。
他现为香港科技大学高等研究院的资深学人,同时亦是
台湾交通大学的访问讲座教授。
人物评价
沈平教授是液晶-基板相互作用及声波超材料方向的先锋人物,在电流变液、液固介面反应及纳米结构材料等研究方向亦有开创性的贡献。他在教学上也是一丝不苟,对学生循循诱导。(香港科技大学评)
沈平教授在纳米材料、软凝聚态物理学和波功能材料等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