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师桥
慈溪观海卫城东部的古镇
沈师桥位于慈溪观海卫城东部,是一座历史悠久、人才辈出、古迹众多的古镇。沈师桥建镇始于宋代。南宋初明州市舶司沈恒居此地,遂成村落。
结构
沈师桥之景,首推太极图,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太极古镇之一。师桥太极图乃明初武将信国公汤和所构建,与国内众多以太极为主题的古村落相比,师桥太极古镇不仅有太极村落之图,而且还有书面记载。
至上世纪90年代初,沈师桥太极图古村还非常完整,太极路、河、阴眼、阳眼、莲花池、聚气塘等全存。后因旧镇改造,部分已毁,但框架仍十分明显。
景观
太极古镇沈师桥
古桥是古镇一景
在师桥古镇内,纵横河道上今还存有十余条造型精美的古石桥。最有名的当然首推沈师桥。沈师桥由沈恒所建。当年沈恒在明州市舶司任上退休之后,爱明州乡下鸣鹤滨海之地的芦苇湿地风光,遂定居于鸣鹤北乡,成为师桥沈氏之祖。乾道六年,沈恒为开化乡内民智,在家设“海隅书屋”,亲自教授讲学,自任塾师,附近学子纷至沓来。因馆前有河,为方便交通,淳熙十三年,沈恒捐资在馆前建桥,以利学生过来。有学生万琦称桥为“沈师”,故称“沈师桥”,从此沈师桥就成为三北老幼皆知的学府名村。宋代罗炳写的《沈师桥记》中,有“师桥者,乡大夫沈公建而名之者也”的记载。
沈师桥高大气派,精心砌制,用料规整,全长8.5米,桥面宽4米,由5块长条石铺砌。桥孔跨水3.3米,南北各设5级石阶。桥上的整块栏板石长4.3米,石质异常光滑细腻,伫立了这么多年没有丝毫风化。桥的东西两边各刻“沈师桥”三个字,桥名为钱塘名士吴淦所书,而两边桥墙上都有一对镇水螯首,栩栩如生,忠实地守护着这座古桥。据说螯首的两只眼睛是乌金做的,“文革”时被人取走。现桥重建于清嘉庆二十年,重修于同治十二年。这是一座单孔的石梁桥。造桥者有意让人站在桥上,能看见十余里外的五磊山主峰顶。
在师桥境内还有东塾、西泽两桥,与沈师桥规格相同。这三座桥比三北境内一般古桥要宽大,主要因高台阁行会需要而建。
西泽桥,位于沈师桥西侧高店跟街西塘家钳,是沈师桥最古老的一座桥,始建在北宋或之前。《师桥沈氏宗谱》载:“西泽桥,土名唐家桥,坐坤向艮兼寅申。”在沈氏迁居此地时已有此桥,现存西泽桥是民国十一年所修建,是一座精致气派的石桥。桥面很阔,东西走向,两面各有台阶五六级。桥基厚实,为抬梁式石桥。桥面铺有四块梅园条石,旁有两栏,也用上等梅园条石所立,桥栏外侧居中书有“西泽桥”桥名,两旁精雕有花纹图案,还书有“民国十一年八月,俞尧华书,里人重建”等落款。
东塾桥又名东桥头,位于沈师桥东侧。桥上旧有文昌阁,初建于明洪武年间,现桥为清嘉庆七年重修,民国八年里人再修,全长10米,跨径4米,桥高3.7米。
境内有名的还有唐荔桥。唐荔桥俗名洞桥。位于沈师桥境东,唐荔桥名出自虞氏先祖虞荔,虞荔是初唐名士虞世南的父亲,梁武帝时曾任中书舍人,以文史名于世。唐荔桥始建于唐,现桥为清道光十一年四月重修。系单孔石拱桥,长13米,桥宽3米,跨径3.2米,顶高2.5米。主体保存尚好。是浙东名桥之一。
唐荔桥西侧有永凝桥。永凝桥建于民国二十年,由乡绅虞琴轩所建。为梁式石板桥,长13米,跨径3.9米,桥宽2.65米。永凝桥桥栏上刻有桥名,系隶书,字体劲美,为民国大书家于右任所书。
沈师桥东西两侧还有聚星桥、聚奎桥、双聚桥、东泽桥等,今均存。其中双聚桥之名为清代师桥名士,官翰林院编修、陕西提督学政的沈卫所书。
众多古建筑精品保存完好
沈师桥最有名的古建筑当数“大夫第”。大夫第在三北鼎鼎有名,民间有传:“三北有三绝,第一绝为鸣鹤双河牌楼,第二绝为师桥大夫第门头,第三绝为掌起同泰弄阴沟。”可见大夫第之名声。大夫第大门头可谓三北地区最精致的门楼。门头石块既粗又厚,大门砖块上有“福禄寿”三字。当年门外有两只石马、擂鼓等,还有旗杆,走进大门,是一个很深的明堂,前为三间二楼大堂,屋共三进,厅里有厅,两边是厢房,外围还有厢房,共有楼屋四五十间,占地约十亩。院内有数棵大梅花树。整幢宅院显得十分大气和古朴。可谓是沈师桥众多古建筑中的集大成者。
沈师桥最大的一幢大屋称为“金鸡门头”。金鸡门头前后四进,第一进为三间门头,后三进结构相同,都是十一间楼屋加两边二厢房。这样共有48间楼屋,大门朝东,房子坐北朝南,西边厢房外围还有一排七间三弄楼屋,以及其他附楼等,可谓是三北最大的大屋之一。金鸡门头有大小青石门头十多座,砖雕栏窗十多只。金鸡门头之名,取之金鸡克蜈蚣。当时大屋建后,旁有小屋经常失火。因蜈蚣属火,故在门头绘金鸡以镇之,隐克火防火之意。金鸡门头大屋的分房布局图现还存,此图长约2米,宽有1.5米,用墨笔在宣纸上绘成,因年代久远,部分蛀裂,现已进行了裱衬。
金鸡门头东侧,有“河下大屋”。河下大屋坐南朝北,临河向街,因位于街河之下,故俗称河下大屋。大屋前后三进,呈方形。头进是门楼,门头呈八字形,门楼东西共九间,南有小天井。楼很高,大门居中,过厅穿堂而过。门厅上方旧悬有一横匾,上书“大夫第”三字。过穿堂后,是第二进大门,进大门是一个大明堂,两侧是砖雕花格窗,使明堂和厢房分隔开来。河下大屋的建筑质量相当考究,房龄200多年的房子,可以说都没什么变动过。大屋内用料非常讲究,不用一根不好的木料。民间传说,当年建此大屋,足足用了六年时间,人们说买料三年,建造三年。由此可见该屋主人的“精品意识”。据说当年屋主人栖居于旁边的乐家大屋,亲自督工,精工细作,严格把关。大屋由此而名为师桥第一楼,足见其质量的精固。
除上述三座豪宅外,沈师桥境内尚有数十幢有名的古建筑。有明代永春堂、永丰门头、进士门头、新塘角斗大屋、凤翔门头、旗杆门头、五份屯大屋、花屋门头、西洋楼、三份屯大屋、朱界后沿大屋、东楼屋、西楼屋、阴墙门头、九思堂等等。在塘下村还存有一座明代古寺资西寺。
在资西寺南侧,现还存清末著名藏书楼——抱经楼,抱经藏书楼是沈师桥人沈德寿所建,抱经楼有藏书目录传世,被誉为近代中国乡村藏书界之翘楚。
历史背景
人材之盛为乡上之冠
据明礼科给事中、提督浙江学政的维扬王玉藻所撰的《沈氏师桥记》载:“自南宋迄国朝(明朝)以沈合李数百年间,由周易登乡书者七人,由尚书登乡书者六人,由毛诗登乡书者十五人,登甲第者十人,由春秋登甲第者五人,由礼记登乡书者五人,余由郡邑明经入太学者且比比矣。”
据统计,南宋至清,族中曾中进士21位,举人32位,贡生25位。民国年间著名的七君子之一的沈均儒,其大名也在《师桥沈氏宗谱》上:“均儒,沈翰次子,字秉甫,号衡,县学附生,光绪二十九年癸卯科顺天乡试第十九名举人,三十年甲辰科第五十一名贡士,殿试二甲赐进士出身,授刑部贵州司主事。其弟恂儒,字孚,号实甫,附贡生,花翎知府衔,直隶知州。”沈均儒是师桥沈氏后裔,其祖上从沈师桥迁至嘉兴。
沈师桥最盛名的人物,首推明末忠臣沈宸荃,字友荪。崇祯十三年庚辰科会试进士,拜御史,鲁藩监国初,兴义兵,曾历兵部尚书,随监国航海,后保鲁王在福建殉难,事载《明史》本传及王相国顼龄所撰《沈氏二忠传》中。
师桥沈氏高官还有累官至大理寺正卿、刑部尚书、入经济名臣传的沈一鹏,字鹏冲,授大名府推官,升兵科给事,擢拜四川道御史。相当于现最高法院院长和司法部长。明代还有沈廷夔,字九华,任锦衣卫镇抚指挥,诰授荣禄大夫。
《师桥沈氏宗谱》所载,沈师桥在古代被授大夫者有数十人。近代有沈九成、沈士诚、沈星德等沪上闻人,当代有香港明星沈殿霞,还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人大代表、著名岩土力学家沈珠江,清华大学教授、著名水利专家沈之良等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3-24 02:09
目录
概述
结构
景观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