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华轩,男,京剧
武生。最初是清朝某府的书吏,不过是个戏迷,业余时间票戏。他票的都是
武生戏,拜的老师是专傍武生泰斗
杨小楼的
丁永利。他长得又高又魁梧,人送外号“沈大个儿”。有这样好身材,学艺又刻苦,加上他有文化,能揣摩
人物性格,所以在走票时就是名票。辛亥革命成功,清室逊位,沈华轩丢了差事,干脆下海做了专业演员。演杨派
武生戏如《长坂坡》、《艳阳楼》、《金钱豹》等。学杨都学得很地道,很有光彩。特别是扮演三国戏中的赵云,人高技精,虎虎有生气,更是非常受观众欢迎。
一个业余演员,学生、学旦等文戏而最后享名,由
票友而成专业,已经颇为不易,但尚不乏人。而票武戏最后下海成角儿,在剧坛上能有一号,那是太不简单了,得流下多少汗水,所以沈华轩是个人才。由于他见过世面,有文化,所以他还有组织才能,能拴班。
马连良曾在一九二二年搭其班社。同年,
梅兰芳应邀去香港演出,
杨小楼因病未能同往,便由沈华轩顶替,沈华轩的
昆曲底子深厚,他所演的霸王,与杨小楼的路子不同,是按
昆曲《千金记》的演法,很有独到之处。
1922年
10月15日,农历壬戌年八月廿五日:10月15日至11月22日,
梅兰芳应香港太平戏院邀请,首次率领独自组建承华社剧团140余人赴港演出,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演出。
由于《霸王别姬》是新排演的戏,因此港方要求演唱此剧。但
杨小楼患病,未能同行,所以,
梅兰芳邀
武生沈华轩配演霸王一角。
梅兰芳到达香港之前,香港总督司徒拔爵士就接到英国驻华公使艾斯顿的一封信,特别关照要对梅兰芳多加照拂,理由是梅兰芳“平时对于促进中英两国之间的友谊多有尽力”。司徒拔不敢怠慢,立即下令警察署,要求全程保护
梅兰芳。
梅兰芳到达那天,九龙码头人山人海,除了荷枪实弹的大批警察外,更有闻讯而来的普通市民。因为人太多,一时间造成港九之间的轮渡停运达数小时之久。
梅兰芳在香港的演出相当轰动,前往太平戏院的观众无以计数。当他上演《霸王别姬》时,竟有两三人合坐一个座位的奇景出现。因观剧者太多,每次戏散后,退场时因拥挤而造成多人被撞倒,失物者也因此逐日增多。戏院不得已,又在
梅兰芳的大轴戏之后加演一出由粤伶陈少五等人的演出,让一部分戏迷继续滞留在戏院,以此达到分散人流的目的,这种情况在香港是从来没有过的。
港人除了看梅戏,更多的是想一睹
梅兰芳的风采。
梅兰芳去戏院看粤剧,原本看粤剧的观众却转过头来看他;当他在饭店进餐时,市民从四面八方拥来,转眼间就将饭店围了个水泄不通。最让人惊心动魄的是,在饭店对面的高约十丈的九层住宅楼上,不少人为占领有利地形,以便清晰地看到
梅兰芳真容而不顾危险且不听警察劝阻,竟攀援而上,因此有人调侃道:“真是舍命探梅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