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其震(1907年2月10日-1993年6月16日),出生于四川重庆,原籍湖南长沙。医学家,教育家,生理学家,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中国医学科学院教授、名誉院长。
人物生平
1907年2月10日,沈其震出生于四川重庆(今重庆市)。
1923年,考入同济大学医学院。
1927年—1931年,就读于
东京帝国大学医学院,毕业后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1931年,任职于北平协和医学院。
1934年,到天津开设诊所。
1937年7月,参加了
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任军医处处长。
1941年1月,任新四军卫生部部长;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3年,调至延安任中共中央军委卫生部第一副部长。
1945年,任全国解放区救济委员会副主任。
1949年,任大连大学医学院院长。
1952年,任中央卫生研究院院长。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56年,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
1957年,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和协和医学院合并)。
1966年2月,出席中国共产党中国医学科学院第三次代表大会。
1979年10月,出席中国农工民主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983年11月,出席中国农工民主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1988年11月,出席中国农工民主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1992年12月,出席中国农工民主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93年6月16日,在昆明逝世,享年87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1931年,沈其震在北京协和医学院从事神经介质的研究;1953年—1956年,从事恶性疟疾和血吸虫病的研究与防治;1954年,从事对紧缺名贵中药进行引种、驯化、病虫害防治等研究工作;1958年,从事抗菌素生产菌种的研究工作,发现全新的抗菌素创新霉素及抗肿瘤的新抗菌素平阳霉素;1959年,从事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和甲肝减毒活疫苗的研究及生产工作等。
沈其震在中国医学科学院任职期间,先后组织创建了劳动卫生研究所、寄生虫病研究所、药物研究所、抗菌素研究所、流行病学研究所、医学生物学研究所、病毒学研究所、实验医学研究所和药用植物试验站等10多个科研机构。
沈其震的代表论著有《发热论》《我国古代本草概观》《中西医学交通史》《预防医学之史的考察》《宋元医学概观》等,其他论著部分参考如下:
[1]沈其震.由上海甲型肝炎流行所想到的[J].群言, 1988(06):33-34.
[2]沈其震.广义系统的概周期解[J].科学通报,1954(10):36-53.
[3]沈其震.几种粮食的营养价值的分析[J].
人民军医,1954(1).
[4]沈其震,薛公绰,对于我国医学研究工作的几点建议[J].科学通报,1954(02):81-81.
[5]沈其震,薛公绰.苏联医学科学的研究工作[J].
科学通报,1954(02):10-19.
人才培养
1948年,沈其震筹建大连大学;1949年,大连大学建立。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沈其震的叔祖父
沈荩因揭露清廷和沙俄签订的卖国条约而被处决,沈其震的祖父因受到株连而弃官返乡,在长沙兴办工矿、文教事业,曾任岳麓书院院长、湘雅医学院中方董事长等职。沈其震的父亲为同盟会的成员。沈其震的母亲被庸医误诊而逝世。沈其震的弟弟是植物病理学家
沈其益教授。
沈其震的妻子是王务安。
沈其震有中国文学诗词和书法修养,他一生共创作了300多首诗词。例如,《浣溪沙》诗:“六十年前大练兵,中兴事业许苍生,何其兄弟毁同盟。内战内形成过去,一门袍泽集京城,胸藏全局策和平。”
人物评价
“沈其震为了新中国的医药卫生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
中国民主同盟评)
“沈其震是中国人民军队和新中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为新中国的教育、科研和医疗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大连医科大学评)
“沈其震是中国医疗卫生和医学科研的先驱和领导者。”(
遵义医科大学评)
“沈其震为中国医学科学院的创建做出了卓越贡献。”(
同济大学校史馆评)
“沈其震是新中国医学科学的奠基人之一,杰出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代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特别是中国医学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病毒学专家
顾方舟教授评)
“他(沈其震)是一位忠厚的长者,平易近人的朋友,温文尔雅的诗人,造诣精深的学者,清正廉洁的领导。”(有机化学家
梁晓天院士评)
“沈老(沈其震)才华横溢,学贯中西,是一个人文素养深厚,又极富生活情趣的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原部长
高强评)
“沈其震是新中国医药卫生界的开国功臣。”(细胞生物学家
薛社普院士评)
后世纪念
2021年9月,协和历史贡献人物雕塑揭幕仪式在协和医学院举行,由
中国美术馆馆长
吴为山创作的沈其震等9位协和院长、校长雕塑矗立于
协和医学院壹号礼堂西侧雕塑园内。
大连医科大学校史剧《沈其震》,是由校图书馆员自编、自导的,该剧以沈其震的革命生涯为主线,追忆了大连医学院组建历程,展现了第一代大医人的赤胆忠心、矢志不渝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