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南县,隶属于
山东省临沂市,地处
鲁中地区,临沂市中北部。东邻
日照市莒县,西接
蒙阴县,南邻市区,北接
沂水县。介于北纬35°18′26″—35°46′15″,东经118°6′36″—118°43′31″之间,总面积1719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10月,沂南县辖1个街道、13个镇,1个乡。截至2022年末,沂南县常住人口79.19万人。
历史沿革
夏
今沂南地属东夷。
商
今沂南地属人方。
西周
今境西部属鲁国,东部属莒国。
春秋
部分地域为齐之阳国。
战国
楚灭莒、鲁后,今境交替为楚、齐所有。
秦始皇二十四年(前223年),秦灭楚,今境东部属秦国,西部仍属齐国。
秦
今境属琅琊郡莒县。
西汉
今境大部地域属兖州城阳国;南为阳都县,北为东安县,东北部属莒县,西北部属卢县(“卢”一作“虑”)。
此外,今双堠镇大部和青驼镇西部属兖州泰山郡华县,今境南部和东部少数地域属徐州的琅琊郡、东海郡;蒲汪镇大部属新山县,葛沟镇南部属魏其县,青驼、砖埠两镇的南部属临沂县,葛沟镇西南部属开阳县。
东汉
今境大部地域属徐州刺史部琅琊国,为阳都、东安、莒县、开阳、临沂等县地,少数地域属兖州刺史部泰山郡;西北部属盖县,西南部属费国(侯国,县级)。
三国魏
今境大部属徐州;南为琅琊国阳都县、临沂县地,北属东莞郡东安县;湖头、蒲汪一带属青州城阳郡莒县;西南部属兖州泰山郡费县、华县。
西晋
今境大部属徐州琅琊国;今境中心地区为阳都、东安两县地,南部少数地区属华县、费县、临沂县。东北部属青州城阳郡莒县。
东晋
咸和二年(327年)始,先后属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南燕等国,政区设置均沿用西晋制度。
南北朝
南朝刘宋时,今境分属徐州东安郡发干县、东莞郡莒县、琅琊郡费县。
北魏延和四年(435年),属东徐州东安郡发干县,东莞郡莒县,北徐州琅琊郡即丘县、临沂县、费县。大部地区为发干县地。
太和二十二年(498年),东徐州改称南青州。
东魏天平元年(534年)后,今境大部地区属东魏南青州东莞郡。
北齐武平三年(572年)后,今境大部地区属北齐南青州东安郡。
隋
开皇三年(583年),废郡设州,今境分属莒州东莞县、莒县和沂州临沂县、费县。
开皇四年(584年),东莞县改称东安县。
开皇十六年(596年),东安县改称沂水县。
大业三年(607年),改州为郡,现境属琅琊郡的沂水、临沂、莒县、费县。
唐
武德四年(621年),置沂州,今境南部属之,分隶临沂、费县。
武德五年(622年),今境中心地区属莒州;大部属沂水县,东部属莒县。
贞观八年(634年),撤销莒州,沂水县改属沂州(琅琊郡),东部随莒县改属密州(高密郡)。沂州、密州均属河南道。至德年间废道,今境属兖海观察使沂州。
五代
政区建置基本上沿袭唐制。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今境均属沂州,为沂水等县地。
北宋
属京东东路。大半属沂州;今境中心地区属沂水县,南部属临沂县、费县。东部属密州莒县。
金
天会六年(1128年起),今境属金山东东路莒州(大部属沂水县,东部属莒县)和沂州(青驼一带属临沂县、费县)。
天会八年(1130年),金立刘裕为齐帝,今境属齐。
天会十五年(1137年),刘裕被废,今境属金。
兴定二年(1218年),红袄军一部的首领李全投南宋。
兴定三年(1219年),李全攻下青、莒等州,今境属南宋的京东路。
宋宝庆三年(1227年),李全降蒙古,今境属元。
元
属中书省山东东西道宣慰司益都路莒州沂水县、莒县和沂州临沂县、费县;今境大半属沂水县,东部属莒县,南部属临沂县,青驼镇西部属费县。
明
洪武元年(1368年),今境分属山东行中书省青州府莒州和济宁府沂州;大半属莒州沂水县,东部直属莒州,今青驼镇大部及砖埠镇南部直属沂州,青驼镇西部属沂州费县。
洪武九年(1376年),山东行中书省改为山东承宣布政使司。
洪武五年(1372年),沂州改属济南府。
洪武七年(1374年),改属青州府。
洪武十八年(1385年)至明末,属兖州府。
清
清初,今境分属山东省青州府莒州和兖州府沂州。
雍正二年(1724年),沂州升为直隶州。
雍正十二年(1734年),沂州升为府,并设附郭兰山县,莒州及所领沂水、日照、蒙阴3县归沂州府。
雍正十三年(1735年),降削莒州所领3县。至此,今境大半地域属沂水县,今湖头、蒲汪两镇及苏村镇的杨家官庄、姚家官庄,辛集镇的蔡家洼、高家屯、李家屯,葛沟镇的黄家屯属莒州,青驼镇大部及葛沟、砖埠、双堠3镇的部分村庄属兰山县,青驼镇西部属费县。
中华民国
民国元年(1912年),行政区划沿袭清末旧制。
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州,沿用道制。今境属
岱南道的沂水、莒县、兰山、费县。是年,兰山县改称临沂县。
民国三年(1914年),岱南道改称济宁道。
民国十四年(1925年),今境属琅琊道。
民国十七年(1928年),裁道,各县直属山东省。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各县属山东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
卢沟桥事变后,分属第三行政督察区沂水、莒县、临沂及第十五行政督察区费县。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属第三行政督察区沂水、莒县、临沂、费县。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今沂南全境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属鲁中南行政公署沂蒙专署。
1950年5月,属沂水专区。
1953年8月,属临沂专区。
1958年11月,沂南县撤销,辖区并入沂水、临沂、蒙阴、莒县等4县。
1961年8月,复置(7月国务院批准),属临沂专区。
1967年,属临沂地区。
1994年12月,属临沂市。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10月,南沂蒙县始建,辖原沂水县五区(辖界湖、明生、依汶、孙祖4乡)、六区(辖姚家店子、铜井、苏村、苗家曲4乡)、九区(辖塘子、岸堤、垛庄、崖子4乡)、十区(辖葛沟、左泉、河阳、张庄4乡)和原蒙阴县的二区(驻地官庄,官庄在今蒙阴县重山村西南,因修岸堤水库搬迁)、四区(驻地在今蒙阴县联城乡大庄村)。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6月,原沂水县十区划属临费沂边联县。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10月,原沂水县六区的姚家店子乡划归沂水县,沂南县划为明生、依汶、峙阳、永太、岸堤、垛庄、官庄、城子、蒙阴四区等9个区。
民国三十年(1941年)3月,蒙阴四区和蒙阴二区南部划入费北县。
民国三十年(1941年)6月,沂南县划为17个区:永太、明生、东平、和庄、孙祖、黄山、依汶、常山、崖子、垛庄、城子、艾山、岸堤、青石、峙阳、灵阳、官庄。
民国三十年(1941年)9月,官庄区和岸堤区高湖一带、艾山区的部分村庄划入蒙阴县;青石区和崖子区的部分村庄划入费东县,成为费东县的青石区和盆泉区。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2月,峙阳区、灵阳区划属沂水县,沂南县辖永太、东平、和庄、孙祖、依汶、常山、艾山、岸堤、黄山、崖子、垛庄、界牌12个区。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2月,永太区划属沂东县。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3月,官庄区、高湖区和艾山区的部分村庄划回沂南县,高湖区并入岸堤区。此时,沂南县辖依汶、和庄、东平、孙祖、界牌、垛庄、官庄、艾山、岸堤、常山10个区。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官庄区划属蒙阴县。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0月,费东县撤销,其青石区和盆泉区划归沂南县,分别并入垛庄区和崖子区;沂临县撤销,其张庄、河南、青驼、土山、铁山、高里6区划归沂南县,全县辖青驼、铁山、张庄、孙祖、崖子、河南、依汶、东平、土山、常山、垛庄、岸堤12区。
1949年7月,沂东县撤销,其寨西、永太、葛沟、河阳4区来属。此时,沂南县辖16个区。
1951年5月,区以序数命名:一区(东平)、二区(依汶)、三区(常山)、四区(岸堤)、五区(孙祖)、六区(垛庄)、七区(崖子)、八区(青驼)、九区(张庄)、十区(土山)、十一区(铁山)、十二区(李官)、十三区(葛沟)、十四区(河阳)、十五区(永太)、十六区(寨西)。
1952年1月,撤销十区(土山),辖区划归原一区(东平)、九区(张庄)、十一区(铁山)、十四区(河阳);原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区依次改称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区。15个区辖145个乡:一区辖营里、金佛、辉峨、南寨、界湖、大成、苗家、胡埠、神墩、独树、中疃、历山、新柳、薛家14个乡,二区辖栗沟、葛庄、里庄、店子、依汶、林泉、明生、夏庄、凤台、孙隆、松林11个乡,三区辖横河、安乐、柳洪、保护、城子、辛庄、桃花峪、双泉8个乡,四区辖岸堤、北村、王山、池畔、岩路、明峪、三峪、高湖、新兴、芦山、岩山、塘子12个乡,五区辖孟良崮、代庄、铁峪、里庄、孙祖、高庄、匣石7个乡,六区辖青石、黄仁、垛庄、洪山、北庄、长明、尚庄、界牌、上峪9个乡,七区辖龙口、梭庄、盆泉、菜峪、响河、东河、营后7个乡,八区辖河疃、店子、艾峪、陡沟、青驼、南店、坊庄、崖子、吉拉、石门10个乡,九区辖张庄、金厂、松山、宅子、和庄、沿汶、黄埠、薛庄、峪子、下峪、大峪11个乡,十区辖砖埠、岳庄、高里、长汪、泉头、洙阳、双凤、尤家埠子、黄疃9个乡,十一区辖朱里、完沂、邓庄、五屯、许庄、元沂、三关庙、泉口、李官、石屯、寨里11个乡,十二区辖葛沟、团埠、福利、坊前、巩头、官泉、高阜、坊南8个乡,十三区辖左泉、李林、河村、河阳、大疃、杨坡、大庄、西湖、交良、桃花10个乡,十四区辖榆林、双汪、石泉、山子、辛集、永太、秦家、涌泉、彭家庄9个乡,十五区辖坡里、圣母、聚宝、土山、拐头、车疃、于家官庄、侯宅、杨家庄9个乡。1953年7月,沂水县的五区(城子)、六区(良水)、七区(峙阳)划归沂南县,分别称沂南县第十六区、十七区、十八区。
1955年10月,设界湖镇(区级),一至十八区的区名依次改为大成、依汶、常山、岸堤、孙祖、垛庄、崖子、青驼、张庄、高里、李官、葛沟、河阳、永太、寨西、城子、苏村、铜井。
1956年2月,垛庄区和崖子区东河、营后、泉桥、梭庄4乡划入蒙阴县,以崖子区的其余乡及青驼区部分村庄组成双堠区;沂水县的英山、刘家岭2乡划归沂南县城子区;撤销永太区,所辖村庄分别划归河阳、寨西、苏村等区。
1958年2月,撤区建乡,全县辖1个镇(界湖)26个乡(高湖、依汶、孟良崮、马牧池、明生、孙祖、岸堤、里庄、双堠、青驼、张庄、砖埠、高里、李官、白石埠、杨坡、葛沟、蒲汪、库沟、辛集、苏村、张家哨、湖头、鲁家庄、铜井、独树)。
1958年9月,撤销高湖、明生、独树、里庄、高里5个乡,分别并入岸堤、界湖、依汶、砖埠等乡镇,时辖1个镇21个乡。
1958年10月,全县设20个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界湖、依汶、马牧池、岸堤、双堠、青驼、孙祖、孟良崮、张庄、砖埠、白石埠、葛沟、杨坡、辛集、库沟、李官、蒲汪、张家哨、苏村、铜井。
1958年11月,沂南县撤销,苏村、铜井、界湖、张庄、白石埠、辛集、库沟、依汶等公社及蒲汪、张家哨两公社的大部、孙祖公社的15个村划归沂水县,马牧池、双堠、岸堤、孟良崮等公社及孙祖公社的大部划归蒙阴县,李官、青驼、砖埠、葛沟、杨坡5个公社划归临沂县,张家哨、蒲汪两公社的13个村划入莒县。
1961年8月恢复沂南县时,全县辖界湖、依汶、马牧池、岸堤、双堠、孙祖、青驼、张庄、砖埠、葛沟、河阳、大庄、辛集、蒲汪、张家哨、苏村、铜井等17个人民公社。
1963年1月,营后、梭庄、东河3个乡由蒙阴县划归沂南县双堠人民公社。
1963年5月,人民公社改称区,区辖人民公社(小公社)。全县有17个区124个公社:界湖区(8个公社):神墩、永胜、明生、夏庄、南寨、营里、界湖、独树依汶区(6个公社):里庄、葛庄、保护、栗沟、林泉、孙隆马牧池区(6个公社):城子、横河、双泉、柳洪、桃花峪、安乐岸堤区(11个公社):高湖、岸堤、池畔、北村、兴旺庄、芦山、三峪、新兴、王山、塘子、岩路双堠区(7个公社):梭庄、响河、龙口、艾峪、崖子、双堠、盆泉孙祖区(7个公社):孙祖、孟良崮、代庄、匣石、高庄、石山、铁峪青驼区(7个公社):朱家崖子、赵庄、店子、青驼、吉拉子、河疃、石门张庄区(7个公社):张庄、涝坡、峪子、下峪、和庄、沿汶、宅子砖埠区(7个公社):砖埠、石沟、山南头、高里、泉头、薛庄、岳庄葛沟区(6个公社):沙汀、官庄、葛沟、陈家堰、巩头、长沟河阳区(7个公社):左泉、刘家店子、杨家坡、河阳、高阜、大疃、侯宅大庄区(5个公社):大庄、金佛、交良、栏、土山辛集区(7个公社):世和、双汪、榆林、永太、王庄、李林、辛集蒲汪区(7个公社):拐头、圣母、车疃、石泉、寨西、蒲汪、杨庄张家哨区(9个公社):陡沟、姜家庄、湖头、李家哨、张家哨、葛家庄、英山、坡子、薄家店子苏村区(7个公社):北于、小河、杜家庄、房岭、良水、苏村、夏家庄铜井区(10个公社):铜井、石桥、灵山、金桥、马泉、两泉、杜山、寨子、鲁家庄、新王沟。
1963年12月,葛沟区长沟人民公社划归临沂县。
1968年8月,区改称人民公社,原区辖人民公社改称管理区。
1978年4月,蒙阴县重山公社的6个村庄划归沂南县,与岸堤公社西部的部分村庄组成重山公社,时辖18个人民公社。
1981年12月,界湖公社更名界湖镇。
1984年6月,撤销人民公社,全县设17个区61个乡(镇):界湖区(1镇3乡):界湖镇、南寨、明生、永胜依汶区(3乡):依汶、大保护、朱家里庄马牧池区(3乡):牛王庙、横河、安乐庄岸堤区(5乡):岸堤、中高湖、兴旺庄、塘子、南岩路孙祖区(3乡):孙祖、代庄、连顶双堠区(4乡):双堠、后崖子、东梭庄、南石门青驼区(3乡):青驼、东陡沟、大磨石沟张庄区(4乡):张庄、留田、北沿汶、双峪砖埠区(4乡):砖埠、高里、山南头、南薛庄葛沟区(3乡):葛沟、穆家巩头、王家堰杨家坡区(3乡):杨家坡、河阳、南双泉大庄区(1镇2乡):河村镇、后土山、后交良辛集区(3乡):辛集、库沟、涌泉蒲汪区(4乡):蒲汪、杨家庄、圣母冢、大王庄湖头区(4乡):湖头、齐家店子、薄家店子、张家哨苏村区(1镇3乡):苏村镇、小曹家营、夏家小河、小杜家庄铜井区(1镇3乡):铜井镇、孔家湖、鲁家庄、新王沟。
1985年9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将重山、北河东、圈里、葛墟、潘家沟、贾家庄子等6个村划入蒙阴县,把原17个区61个乡(镇)调整为7镇(界湖、岸堤、青驼、张庄、大庄、苏村、铜井)21乡(朱家里庄、依汶、马牧池、中高湖、代庄、孙祖、双堠、南石门、砖埠、高里、葛沟、杨家坡、河阳、辛集、库沟、蒲汪、大王庄、湖头、东张家哨、鲁家庄、独树)。
1990年,全县设界湖、岸堤、青驼、张庄、大庄、苏村、铜井7镇,朱家里庄、依汶、马牧池、中高湖、代庄、孙祖、双堠、南石门、砖埠、高里、葛沟、杨家坡、河阳、辛集、库沟、蒲汪、大王庄、湖头、东张家哨、鲁家庄、独树21乡,辖978个行政村。
1994年11月,葛沟、砖埠、辛集、湖头、蒲汪5乡撤乡设镇。
1996年12月,孙祖、杨家坡2乡撤乡设镇。
1997年12月,双堠撤乡设镇。
1999年,全县设15镇13乡978个行政村。
2001年1月12日,沂南县区划由原来的15镇13乡合并为15个镇2个乡。具体情况是:张庄镇、苏村镇、葛沟镇、杨家坡镇、砖埠镇、马牧池乡原行政区划保持不变,撤销11个乡镇,将独树乡合并到界湖镇,鲁家庄乡合并到铜井镇,朱家里庄乡合并到依汶乡,中高湖乡合并到岸堤镇,代庄乡合并到孙祖镇,南石门乡合并到双堠镇,高里乡合并到青驼镇,大王庄乡合并到蒲汪镇,东张家哨乡合并到湖头镇,库沟乡合并到辛集镇。
2003年3月,依汶乡撤乡设镇。全县辖16个镇1个乡,976个行政村两个社区。
2005年,根据临沂市委、市政府关于调整合并部分行政村规模的意见,结合各乡镇实际,将界湖镇大白石窝村等643个行政村合并为265个行政村,将铜井镇黄崖村等3个行政村更名,保留名称的332个行政村,规模调整后全县共有600个行政村(社区居委会)。
2008年,沂南县辖界湖、岸堤、孙祖、双堠、青驼、张庄、砖埠、葛沟、杨家坡、大庄、辛集、蒲汪、湖头、苏村、铜井、依汶等16个镇和马牧池乡,共有600个行政村(社区)。
2011年,沂南县辖界湖、岸堤、孙祖、双堠、青驼、张庄、砖埠、大庄、辛集、蒲汪、湖头、苏村、铜井、依汶等14个镇(街道)、经济开发区和马牧池乡。
2017年,辖15个乡(镇、街道)和1个工业园区,296个行政村(社区)。
区划现状
截至2022年10月,沂南县辖1个街道、13个镇,1个乡。共296个行政村(社区)。沂南县人民政府驻
界湖街道。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沂南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临沂市中北部、沂河中游、蒙山东麓,南接
临沂市河东区、
兰山区和
费县,北靠
沂水县,西连
蒙阴县,东靠
莒南县及
日照市莒县。介于北纬35°18′26″—35°46′15″,东经118°6′36″—118°43′31″之间,总面积1719平方千米。县城界湖,位于县境中北部,北至铜井镇南泉庄13.5千米(直线距离,下同)接沂水县界,东至蒲汪镇大于家庄22千米接莒县界,东南至葛沟镇崔家庄22千米接临沂市河东区界、莒南县界,南至砖埠镇洙阳村25千米接临沂市兰山区界,西南至双堠镇大顶子山33千米接费县界,西至孙祖镇大崮顶21千米接蒙阴县界,距临沂市政府所在地56千米,距省会济南180千米,距首都北京520千米。
地形地貌
沂南县位于
沂蒙山区中部,
蒙山东北边缘,属鲁东南低山丘陵区。地貌分区特征比较明显,自西而东依次为低山区、平原、丘陵。西部为低山区,属山东地台的一部分,面积1029.68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58%,海拔400—762.8米,相对高程200—400米。山间沟壑纵横,山下有小块平地。中部为平原区,位于沂河两岸和汶河、蒙河下游地带,为洪、冲积平原。海拔88—100米之间,面积412.73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23.3%。该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县境东部为丘陵区,海拔100—240米之间。丘陵连绵起伏,丘顶多呈浑圆状。丘冈间有小块洼地、平原。丘陵区面积331.67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18.7%。
沂南县境内共有大小山头3400余座,大多在县境西部,其中海500米以上的有19座,其余在200—400米之间。自北向南依次是
北大山山脉、
孟良崮山脉、
五彩山山脉。北大山山脉位于县境北部,西起岸堤镇佛山顶,西北—东南走向,至铜井镇的历山折向南,终于大庄镇的凤凰山,长44千米,平均宽8千米,主要山峰有高板场、大崮。孟良崮山脉,位于汶河与蒙山之间,西起岸堤镇的岩山,西北—东南走向,终于砖埠镇的大山肚子,长42千米,平均宽12千米,主要山峰有大崮顶、孟良崮、大庵顶、蒙阴顶子、鼻子山。五彩山山脉,位于县境西南与
费县、
蒙阴县交界处,西起双堠镇的
大青山,西北—东南走向,终于青驼镇的芦山,长22千米,平均宽4千米,主要山峰有猫头山、大青山、五彩山、大顶子。
气候特征
沂南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区气候。受季风影响比较明显,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8℃—14.0℃之间。年降水量多在900毫米左右。
水系水文
沂南县属淮河流域,除东部小部地区属
沭河水系外,余皆属
沂河水系。河流流向多呈自北而南或西北—东南流向,少数河流为东北—西南流向或由南而北。沂河自
沂水县入境,境内干流长度46千米,流域面积1540平方千米。
汶河自蒙阴县入境,境内流长70千米,流域面积673.06平方千米。
蒙河自蒙阴县入境,境内流长37千米,流域面积305.4平方千米。
土壤类型
沂南县境内土壤分棕壤土、褐土、潮土、
砂礓黑土、水稻土等五个土类。棕壤土主要分布在县境西部酸性岩山区的双堠、青驼、孙祖、岸堤、马牧池等乡镇及东部的苏村、
辛集、大庄、杨家坡、
湖头、蒲汪、葛沟等乡镇的丘陵地带,面积105.4万亩,占总可利用面积的47.16%,是面积最大的土类,土体性质是:土壤呈中性和微酸性反应,含磷、钾较多。褐土土类主要分布在县境西部的钙质岩山区,面积74.8万亩,占总可利用面积的33.5%,土体性质是:成土母质均由石灰岩风化洪积形成,剖面中各层次有不同程度的石灰反应,土壤酸碱度一般是中性呈微碱性反应,地下水位较深,多数土壤中均具有较粘重的心土层,土壤自然肥力差。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19年末,沂南县主要数据成果如下:
(一)耕地63133.95公顷(94.7万亩)。
其中,水田63.82公顷(0.1万亩),占0.1%;水浇地25930.57公顷(38.9万亩),占41.07%;旱地37139.56公顷(55.71万亩),占58.83%。
(二)种植园用地16023.11公顷(24.03万亩)。
其中,果园15010.64公顷(22.52万亩),占93.68%;茶园43.86公顷(0.07万亩),占0.27%;其他园地968.61公顷(1.45万亩),占6.05%。
(三)林地45707.33公顷(68.56万亩)。
其中,乔木林地30336.11公顷(45.5万亩),占66.37%;竹林地0.54公顷;灌木林地21.63公顷(0.03万亩),占0.05%;其他林地15349.05公顷(23.02万亩),占33.58%。
(四)草地2556.33公顷(3.83万亩)。
其中,我县没有天然牧草地和人工牧草地,仅有其他草地。
(五)湿地27.13公顷(0.04万亩)。
湿地是“三调”新增的一级地类,包括7个二级地类,我县仅有内陆滩涂27.13公顷(0.04万亩)。
(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4885.35公顷(37.33万亩)。
其中,建制镇用地5361.23公顷(8.04万亩),占21.54%;村庄用地17724.55公顷(26.59万亩),占71.23%;采矿用地1447.92公顷(2.17万亩),占5.82%;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351.65公顷(0.53万亩),占1.41%。
(七)交通运输用地4388.21公顷(6.58万亩)。
其中,铁路用地100.4公顷(0.15万亩),占2.29%;公路用地2552.62公顷(3.83万亩),占58.17%;农村道路1735.19公顷(2.6万亩),占39.54%。
(八)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7070.2公顷(10.61万亩)。
其中,河流水面4021.21公顷(6.03万亩),占56.89%;水库水面721.5公顷(1.08万亩),占10.2%;坑塘水面1201.41公顷(1.8万亩),占16.99%;沟渠993.57公顷(1.49万亩),占14.05%;水工建筑用地132.51公顷(0.2万亩),占1.87%。
矿产资源
沂南县矿产资源较丰富,经各类地勘单位勘查,全县已发现矿产39种,矿产地130余处,探明储量的矿产16种,其中金属矿产5种,矿产地5处,以金、铜为主,非金属矿产9种,矿产地122处,水气矿产1种,矿产地1处,能源矿产1种,矿产地2处。
1、金属矿产:探明储量的金属矿产资源有金、铜、钼、银和铁,以金、铜为主,累计探明金、金属量13.061吨,矿石量638万吨,铜金属量32500吨,矿石量637.2万吨,银矿石量172.2万吨,钼金属量195吨,矿石量27万吨,铁矿石量81万吨,金属矿产除岸堤庵子沟为沉积变质型单一铁矿外,其他均为接触变质型(矽卡岩型)热液型的共(伴)生矿,主要分布在金厂、铜井两地。经多年开采及矿山探矿,至2005年底保有资源量为:金金属量1759千克,矿石量60.34万吨,铜金属量3754吨,矿石量60万吨,钼矿矿石量4.3万吨,金属量70吨,银矿矿石量68万吨,金属量13吨,铁矿石量193万吨。2002年在苏村牛家小河一带的沂沭断裂带内发现金矿并进行勘查,已探明332+333级金金属量1000千克,矿石量50万吨。
2、非金属矿产:县境内非金属矿产非常丰富,探明储量的主要有硅质原料、石灰岩、白云岩、
萤石、
重晶石、饰面用花岗石、页岩、陶瓷用原料等。
硅质原料以石英砂岩为主,河沙、脉石英次之、石英砂岩共有4个呈北西南东方向分布的含矿带。由南向北依次为徐公店一蛮山含矿带、黄崖顶一鼻子山含矿带,孙祖—代庄含矿带、三山沟北大山含矿带。预测可供开发利用的石英砂岩资源量13亿吨(含已探明6亿吨)。石英砂岩主要有益组分Si02,含量在92%—99%之间,有害组分Fe03含量在0.05%—0.9%之间,经水洗或磁选大都达到二级以上玻璃用指标要求。
河砂:主要分布在现代河床及支流中,以沂、汶、蒙三河为主,预测资源量3亿吨以上,砂的主要成分石英、长石、粒度0.2—2毫米。
脉石英:己利用的有2处,呈脉状赋存在花岗片麻岩中的伟晶岩脉中,探明资源量16万吨。
石灰岩:县域内石灰岩分布广,可开采利用的资源量大于8亿吨,现已探明332+333级资源量1.67亿吨,探明石灰石CaO含量平均51%,MgO含量小于3%,SiO2平均小于1%,是优质水泥、化工和熔剂用灰岩,含矿层为张夏组、馒头组、马家沟组厚层灰岩。
白云岩:含矿层为三山子组,历山一带己探明资源量2000万吨,MgO含量在19%—21%之间。
萤石、重晶石:在湖头镇路家庄探明萤石矿物量20.4万吨,重晶石5.1万吨。
饰面用花岗岩:按原岩可分二种,一是沉积的灰岩经热变质形成的大理岩,二是岩浆形成的辉长岩。
大理岩(沂蒙玉):见于张庄下峪一带,由里官组上部灰岩变质而成,矿体呈黑色,细粒具条纹状,磨光后条纹清晰,质地细腻,被誉为“沂蒙玉”。但节理裂隙发育,成材率低,估算资源量36万立方米。
辉长岩(中国兰):见于张庄上、下峪一带,为燕山晚期侵入岩,矿体呈黑蓝色,中粗粒结构,主要由辉石、长石、石英、角闪石等矿物组成,其中的拉长石径磨光后呈现闪闪发光的蓝点而独具特色,可与世界有名的“巴西蓝”相媲美,被专家定名为“中国兰”“兰宝星”,探明111b十122b级资源量463万立方米,该石材质密坚硬,抗腐蚀强,荒料率26%,现已开发利用。
页岩:页岩是取代粘土烧砖理想原料,矿层主要为上元古界土门群,古生界长清群及中生界大盛群黄绿色、暗紫色泥质,砂质页岩,分布较广,估算远景资源量在1亿方左右,现探明150万立方米。
陶瓷用原料:全县陶瓷用原料按成因可分两类,一类是沉积成因的长石石英砂岩,探明资源量1000万吨;二是岩浆成因的二长细晶岩脉(瓷石),探明资源量126万吨,这两种原料是日用陶瓷,装饰陶瓷的主要原料。
砚石:产于徐公店一带的彩沙泥晶薄层灰岩,砂质细腻,以此石磨制、雕刻成的砚石,名徐公砚,是砚中上品,远近闻名。
3、能源矿产:县内能源矿产主要为地热,现已发现地热田两处,一处在铜井新汪沟;一处在张庄松山。铜井地热田C+D级资源总量7.0874x1016焦,相当于241.88万吨标准煤的产热量,可利用资源1.063x1016焦,相当于36.28万吨标煤的产热量。
铜井地热水地表热水温度73.5℃,属低温地热资源中的热水类型,水化学类型为S;04C1—Na;Ca型,矿化度1658.11—2159.7毫克/升,总硬度389.65—525.16毫克/升,总碱度68.21—119毫克/升,PH值7.5—7.8,锶含量1.54—3.76毫克/升,锂含量0.54—0.78毫克/升,氟化物含量2.5—5.5毫克/升,偏硅酸含量61.1—91.4毫克/升,氟化物、偏硅酸含量达到命名矿水浓度,命名为氟,硅复合型医疗热矿水。松山地热田,调查计算地热总资源量5.15x1015焦,相当于17.6万吨标煤的产热量,地热水地表温度48一55,属低温地热资源的温热水型,水化学类型为C1SO4—Na型,矿化度2克/升,属低矿化度热水。热水中的氟、锂、氡、镭含量达到医疗矿水浓度。
4、水气矿产:矿泉水:县境内已发现矿泉水矿点3处,但经勘查评价的只有杨家坡镇小徐瞳村南的石龙泉水,该泉水为受断裂控制的天然泉水,日涌水量100立方米,水质清澈,无异色、异味,水中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理化成分,其中偏硅酸达到国标GB8537—1995饮用天然矿泉水的要求,定名为偏硅酸天然矿泉水。
5、矿产资源分布:沂南县矿产资源分布区域特色明显,已探明储量的金、铜、钼、银及部分铁矿主要分布在铜井镇的铜井村一新汪沟、金厂村一枣林庄一白石窝及苏村牛家小河一带,杨坡、辛集也有零星分布,沉积变质成因的单一铁矿主要分布在泰山岩群内,以岸堤、马牧池等乡镇为主。
非金属矿产主要分布在沂河以西各乡镇,其中石英砂岩主要分布在青驼、双堠、张庄、匣石、孙祖、鼻子山、黄崖顶、代庄、依汶小南峪、北大山、铜井鲁庄、马牧池的拔麻等地,矿体呈北西南东方展布,以双堠、青驼、孙祖为主。
石灰岩分布最广,县境内除辛集、杨坡、苏村镇无石灰岩外,其他各乡镇都有分布,但以马牧池、岸堤、铜井、双堠等乡镇最多。脉石英主要分布在依汉宅科子北及马牧池横河北等地。白云岩主要分布在界湖历山、依汶的燕子山、百子山等山体的中上部。萤石、重晶石主要分布在湖头镇路家庄东岭及苏村牛家小河一带。饰面用石材主要分布在张庄上、下峪村北一带。页岩主要分布在铜井、张庄、青驼、孙祖及葛沟镇。陶瓷用原料主要分布在青驼赵家岭、朱家崖子、高里、北唐山子、孙祖孤山后及赵家成子一带。
能源矿产以地热为主,主要分布在铜井新汪沟、张庄的松山。矿泉水主要分布在杨坡镇的小徐瞳。
人口
截至2022年末,沂南县常住人口79.19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62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9.57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9.97%,比上年末提高0.72个百分点。
经济
综述
2023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306.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为57.4亿元,比上年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18.7亿元,增长6.9%;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30.4亿元,增长5%。
2022年,沂南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0.03亿元,增长4.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5.39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115.77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118.87亿元,增长1.4%。三次产业结构为19.1:39.9:41。
固定资产投资
2022年,沂南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20.3%,三次产业投资结构为3.8:52.2:44。分领域看,建安投资增长33.2%;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1.3%;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21%;高技术投资增长50.4%,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12.9%;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的81.6%,较上年下降5.7个百分点。
财税收支
2022年,沂南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2136亿元,增长10%。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3.0113亿元,下降5.8%,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64.37%。分税种看,增值税同比下降5.6%,企业所得税增长28.6%,个人所得税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1.0008亿元,增长14.1%。
人民生活
2022年,沂南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699元,增长5.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648元,增长4.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60元,增长7.2%。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645元,增长0.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440元,下降1.7%;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409元,增长3.5%。
第一产业
2022年,沂南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6.56亿元,增长5%,其中农林牧渔服务业增长10.8%。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06.54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增长5.1%。
农业
2022年,沂南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7.5万亩,增长0.05%。粮食总产量35.55万吨,增长0.01%。其中,夏粮总产量15.16万吨,增长0.05%;秋粮总产量20.4万吨,基本与去年持平。全年粮食平均亩产406.33千克,减幅0.04%。
2022年,沂南县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23.88万亩,增长1.9%,产量119.37万吨,增长5.2%。瓜果种植面积2.00万亩,增长2.8%,产量5.26万吨,增长7.1%。
2023年,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8.67亿元,增长5.4%,其中农林牧渔服务业增长7.8%。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09.99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增长5.9%。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7.75万亩,增长0.29%。粮食总产量36.2万吨,增长1.83%。其中,夏粮总产量15.42万吨,增长1.74%;秋粮总产量20.77万吨,增长1.85%。全年粮食平均亩产412.47公斤,增长1.51%。全年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24.16万亩,增长1.2%,产量120.70万吨,增长2.5%。瓜果种植面积2.12万亩,增长6.0%,产量5.59万吨,增长6.2%。果园面积6.96万亩,下降0.1%,水果产量11.05万吨,增长0.2%。全年猪、牛、羊、禽主要畜禽分别出栏78.6万头、5.73万头、18.4万只、12545.8万只,年末全县生猪存栏45.26万头、牛存栏6.31万头、羊存栏13.25万只、家禽存栏3164.05万只。猪、牛、羊、家禽合计肉类总产量25.33万吨,禽蛋产量3.2万吨,牛奶产量4.29万吨。
林业
2022年,沂南县果园面积6.96万亩,水果产量11.02万吨,分别增长11.3%和6.4%。
畜牧业
2022年,沂南县猪、牛、羊、禽主要畜禽分别出栏74.98万头、6.14万头、18.93万只、10403.6万只,截至2022年末,沂南县生猪存栏60.98万头、牛存栏6.55万头、羊存栏14.55万只、家禽存栏3062.37万只。猪、牛、羊、家禽合计肉类总产量22.5万吨,禽蛋产量3.13万吨,牛奶产量4.44万吨。
第二产业
工业
2022年,沂南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3家,完成工业产值454.3亿元,增长13.86%。其中,股份制企业完成产值433.81亿元,增长13.7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产值12.37亿元,增长5.42%;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产值3.65亿元,增长5.17%。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轻工业完成总产值346.41亿元,增长17.3%;重工业完成总产值108.58亿元,增长5.26%。轻重工业产值比例为100:31.34(轻工业为100),轻工业占比76.25%。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7%;实现营业收入464.76亿元,增长14.36%;实现利税13.81亿元,增长20.24%;利润总额7.61亿元,增长22.4%。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耗量为73.67万吨标准煤,下降3.3%。其中,煤炭消费量合计58.55万吨,下降3%;工业用电量16.98亿千瓦时,下降3.8%。
2023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8家,完成工业产值500.24亿元,增长7.99%。其中,国有企业完成产值11.89亿元,下降16.52%;股份制企业完成产值470.48亿元,增长8.8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产值12.96亿元,增长4.76%;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产值4.92亿元,增长12.11%。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轻工业完成总产值392.1亿元,增长12.38%;重工业完成总产值108.14亿元,下降5.41 %。轻重工业产值比例为100:27.58(轻工业为100),轻工业占比78.38%。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实现营业收入503.84亿元,增长6.28%;实现利税15.96亿元,增长13.87%;利润总额9.3亿元,增长26.65%。
建筑业
2022年,沂南县45家建筑业企业完成产值50.3亿元,增长22.8%,实现增加值14.8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长19.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00万平方米,建筑竣工面积154.6万平方米。
第三产业
服务业
2022年,沂南县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4亿元,增长3.6%。其中,居民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9.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9.9%;信息技术业营业收入增长10%;文化和体育娱乐业营业收入下降17.6%;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下降0.7%;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下降5.9%;交通运输业增加值增长3.8%;金融业增加值增长9.3%;房地产业增加值下降4.7%。
国外贸易
2022年,沂南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8.1亿元,总量与上年持平。其中,限上批发业销售额50.23亿元,增长19.1%;限上零售业单位实现销售额21.5亿元,增长2%;限上住宿业单位实现营业额6022万元,增长8.1%;限上餐饮业单位实现营业额5.04亿元,下降16.2%。
对外经济
2022年,沂南县实现货物进出口总额36.75亿元,下降47.2%。其中,出口额35.79亿元,下降48%;进口额9536万元,增长32.8%。全县共有14家企业进出口额过千万美元。
招商引资
2022年,沂南县实际利用外资额5553万美元。
房地产业
2022年,沂南县房地产投资下降7.9%;新开工面积83.2万平方米,下降27%。商品房销售面积60.8万平方米,下降33.6%。
邮电通信
2022年,沂南县实现电信营业收入4.65亿元,固定电话用户达到5.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72.2万户,互联网用户26.5万户,有线电视用户达到26.9万户,广播电台综合用户覆盖率达到95%。
金融业
截至2022年末,沂南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607.52亿元,比年初增加57.56亿元,其中,住户存款514.36亿元,较年初增加66.31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09.70亿元,比年初增加59.05亿元,其中,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226.62亿元,比年初增加42.24亿元。
交通运输
交通
沂南县境内有“三高一铁”(京沪、日东、长深高速公路和胶新铁路)及4条国、省道,正在规划建设的济莱临高铁、董梁高速、临临高速途径沂南,京沪高铁二通道在沂南设站。
截至2021年末,沂南县公路通车里程新增62.8千米,累计达到2917.2千米。其中,高速公路73.3千米,国道57.4千米,省道103.5千米,农村公路2683.1千米。“爱尚沂南·红色之旅”环线获评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全县15个乡镇(街道)全部实现了通柏油路,292个行政村(社区)实现了村村通硬化路和村村通客车。
运输
截至2021年末,沂南县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2.8辆,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100%。
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2022年,沂南县获批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4项,合计争取项目资金386万元,落实省市政策补助资金997万元。按照《沂南县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沂政发﹝2019﹞3号)文件精神,兑付2021年县级高新企业奖补480万元。122家企业入库山东省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11个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11家企业获批科技成果转化贷款6100万元。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4家,净增31家,全县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9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33家。2家企业获批市级技术创新中心,1家企业获批市级企业重点实验室,全县市级及以上科技创新平台达到45家。
教育事业
2022年,沂南县普通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巩固率100%。共招收小学生10756人,初中新生10929人,高一新生5385人。全县小学在校学生63541人,初中在校生38694人,普通高中在校生15101人。
文化事业
2022年,沂南县完成送戏下乡305场、送电影下乡3660场,完成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及文化小广场提档升级各75个。举办庄户剧团、广场舞培训班等12次,累计培训500余人次;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1000余场,累计服务10万余人次。
体育事业
2022年,沂南县体育活动中心项目建设推进,完成主体建设,并确定沂南县承办26届省运会女子排球比赛和马术项目比赛。承办高规格省级以上竞技赛事:2022年“中国体育彩票杯”山东省马术锦标赛(场地项目)和第二十五届省运会马术项目决赛两项省级赛事。承办高质量全民健身活动品牌赛事:2022“王者之战”快乐垂钓赛、2021年“化氏•不空军”电视直播精英赛(FTT)。连续成功举办12届县级全民健身运动会,累计参与人数50000余人次。2022年体彩总销量8822万元。
卫生事业
截至2022年末,沂南县共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34处,其中,县人民医院、中医医院、妇计中心、皮防站、结防所各1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5处,乡镇卫生院23处。全县共有村卫生室396处,民营医疗机构14处,门诊部8处,诊所、医务室120处,拥有病床5924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5015人。
社会保障
2022年,沂南县城镇新增就业8292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527人,困难人员就业59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2022年,沂南县开发安置乡村公益岗6737人、城镇公益岗350人;组织职业技能培训9219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475万元;落实企业稳岗补贴1129家,拨付资金1185.77万元,稳定就业岗位28351个;发放失业补助金6563人次,拨付资金175.58万元;发放失业金9943人次,拨付资金1521.28万元,代缴基本医疗保险费306.79万元。
截至2022年末,沂南县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21万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4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0.53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4.99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7.73万人。累计征收各类社会保险费27.32亿元,支出各类社会保险基金26.63亿元。各类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19.93亿元。
环境保护
2022年,沂南县优良天数280天,比上年增加13天,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18。PM2.5浓度35微克/立方米,PM10浓度68微克/立方米,SO2浓度11微克/立方米,NO2浓度26微克/立方米,CO浓度1.2毫克/立方米,O3浓度172微克/立方米。省控断面水环境质量指数5.2,出境断面年均值达标,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安全生产
2022年,沂南县累计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5起,死亡5人,受伤1人。其中,交通事故死亡5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与上年持平。
历史文化
综述
沂南县古称阳都,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一代贤相诸葛亮的出生地和成长地,也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祖居地。境内文物古迹和人文景观172处,北寨汉画像石墓群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齐鲁小敦煌”,北京奥运会纪念币设计图案即取材于其中的汉画像图案。
沂南县是沂蒙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沂蒙精神的主要发源地,是红嫂精神和《跟着共产党走》歌曲的诞生地,被誉为“山东小延安”。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省级民主政权——“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1940年8月在沂南青驼寺成立。陈毅、罗荣桓、徐向前、粟裕等200多位将帅都曾在沂南战斗和工作过。全县先后有30余万人次参军支前,牺牲1万余人,涌现出了“沂蒙红嫂”明德英、“沂蒙母亲”王换于等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模人物,是“全省双拥模范县”。大青山突围战遗址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
文物古迹
沂南县登记的文物13964件(套)、不可移动文物357处,革命遗址15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北寨墓群、临沂大青山突围战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25个文物点,特别是红色资源丰富,革命遗址中43处遗址被临沂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临沂市重点抗日战争遗址。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2年末,沂南县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7项,市级项目35项,县级项目67项。省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1人,市级传承人26人,县级传承人49人。
风景名胜
沂南县沂河、汶河、蒙河三河汇流,蒙山彩蒙景区、孟良崮国家森林公园生态良好、景色秀美,入选第一批“全国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培训基地”。先后建成沂蒙红色影视基地、竹泉村、智圣汤泉等A级以上景区16家,其中4A级景区5家,是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首批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沂蒙红色影视基地获评“中国研学旅行教育实践示范基地”,竹泉是全省首个逍遥游示范点。竹泉村、常山庄村被评为全国十大最美乡村。智圣(国际)温泉城成为“最美中国(山东)最佳休闲度假景区”。
截至2022年末,沂南县国家A级以上旅游景区16家,其中4A级景区6家,3A级景区6家,2A级景区4家;旅行社8家;星级酒店2家,其中四星级酒店1家,三星级酒店1家。创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红色文化特色村2个、景区化村庄5个。
红石寨香山湖旅游区位于县北部,坐落在铜井镇驻地北7千米处的香山湖畔,紧邻竹泉村。旅游区的香山湖区紧靠沂蒙生态大道,南、北、西三面丘陵环绕,其临水崖壁造型奇特,顶部山石直立,呈微红色,为建筑提供了特色石材,山腰至水面植被良好。
诸葛亮城紧邻诸葛亮文化广场,占地面积53567平方米。诸葛亮城的主体构架以诸葛亮一生职业生涯的重要节点为元素,以历史时间为轴线,形成一条中央景观雕塑带,并结合地形条件规划设计出以汉代建筑网络为主的仿古现代商业建筑群,建设面积为42000平方米。
孟良崮国家森林公园是国家级森林公园,位于孙祖镇。京沪高速及205国道从南侧经过。南距临沂市60千米,北距济南市220千米。是集自然景观、沂蒙红色文化、古历史文化于一体的自然风景区。孟良崮国家森林公园沂南景区主峰海拔536米,因宋代孟良曾屯兵与此得名。
诸葛亮文化旅游区位于县城西首,以卧龙山的东部为主体,向西延伸至汶河沿岸。卧龙山上半部分整个山体遍布奇石,下半部分以一代智圣诸葛亮的生平为主线,仿汉代的建筑风格,建设了诸葛亮铜像广场、回音壁、十里汉街、智慧桥、乾隆御碑亭、诸葛宗祠、三顾茅庐、八卦迷宫等景点。旅游区标志性建筑是体积和重量为世界之最的诸葛亮铜像。
竹泉村旅游度假区位于县城北12千米。整个旅游区以沂蒙原生态古村和沂蒙山乡民俗为资源优势和文化特色,是具有显著沂蒙特色、泉乡个性、竹乡景观、农家风情,融度假、休闲和观光功能于一体的北方沂蒙山乡综合性旅游目的地。
沂蒙红色影视(党性教育)基地位于马牧池乡常山村,基地共由《红嫂纪念馆》、《古山村》、《古县城》、《山乡梦度假村》四部分组成,占地1129亩,总投资2.6亿元。
沂河东湖湿地公园,南北长2.3公里,总面积80万平方米,其中,水面42万平方米。公园分文化展示、运动健身、生态湿地和特色游园四大功能区,包含沂河船曲、阳都古韵、红色旋律、金鳞跳跃、花坞觅渡、芦狄雁鸣、盛世流韵、律动水岸、梨园春雪和塔影玲珑十大景点。
汶河湿地公园,2012年开始建设,2013年12月,国家林业局批复为汶河国家湿地公园,整个汶河国家湿地公园北起岸堤镇新兴村,南至砖埠镇王家新兴村,河道长70千米,规划区总面积2844.47公顷。公园采取借景、对景、框景、漏景、障景等多种手法进行景观建设。
界湖公园,位于县城朝阳路以西,正阳路以东,永兴路以北,人民路以南。是城区水环境生态治理项目的核心工程,也是2022年重点民生项目。公园占地面积207亩,建设机动车泊位308个,总投资2.3亿元,资金来源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项目于2022年1月立项,于2022年2月开工建设。
地方特产
著名人物
历史人物
东汉诸葛亮之父。
东吴谋士,诸葛亮兄。
诸葛亮之子。
字孔明。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政界人物
曾任中共沂南县委副书记,山东省第五、六届政协主席。
曾任集团军军长、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司令员。
1954年5月生,197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0年11月参加工作。2007年5月任四川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2007年9月起兼任四川行政学院院长)。2013年1月,任中共四川省委常委、副书记,四川省人民政府省长。
1956年10月生,1976年4月入党,1974年12月参加工作,中共中央党校二年制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毕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曾任山东省副省长、省委组织部部长,现任中共广东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省委党校校长。
教育名人
字贯三,核物理学家。东贯头村人。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到德国柏林大学留学,为德国威廉皇家研究院研究生,获科学博士学位。他同几位著名原子核物理学教授首次成功地进行了铀235裂变实验,是当时参加这项工作的唯一中国学者。1956年8月,王普借赴欧州参加物理学会之机,绕道苏联返回祖国。先后任山东大学物理系教授、原子物理教研室主任,并建立起乳胶实验室。
现任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教授。男,汉族,1964年10月生。1987年在同济大学获得理学硕士学位,后到清华大学工作。曾任清华附中校长。
1942年11月生,材料化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1965年毕业于山东大学,196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硕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所学术委员会主任。长期从事特种润滑材料和摩擦化学的研究。多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3本,授权专利60余件。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高毅勤
大庄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北京大学特聘教授、教育部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理论与计算化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其在加州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师从诺贝尔化学奖得主RudolphA.Marcus(鲁遴夫马库斯)教授,博士论文获得了化学系和加州理工大学2001年度最优秀论文奖。在《Science》《Cell》发表论文各一篇,《PNAS》3篇。曾获美国SearleScholar,Dreyfus新教授奖和ClauserPrize奖。
范润华
男,1970年2月生。山东大学材料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材料液固结构演变与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1966年生,西北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辽宋夏金史和中国社会史研究,代表作为《世家大族与辽代社会》(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出版)。
男,1964年生,汉族,山东沂南人,济南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
男,1966年生,文学博士,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
男,生于1957年4月,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山东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男,1957年11月生,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耶鲁大学医学院,任职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中国农业科学院二级人才。
李士崇
男,台湾昆山科技大学董事长。
荣誉称号
沂南县是“首批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
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
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县
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县
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全国设施蔬菜发展基地县
全国优质农产品创业基地县
全国首批健康养殖示范县
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
中国特色产业百强县
中国电动车产业基地
全省双拥模范县
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县
省级旅游强县
全省四德工程建设示范县
省级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先进县
省级园林城市
省级卫生县城
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全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2019年2月2日,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2019年5月18日,沂南县入选“2019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2019年12月25日,入选首批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7月29日,入选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命名名单。
2020年8月,入选“2020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
2020年12月,入选“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
2020年12月22日,被命名为“山东省双拥模范城(县)”。同日,入选全国第五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名单。
2021年,入选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名单。
2021年7月,上榜2021年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
2021年7月15日,入选水利部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2年3月,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第三批国家级区域性花生良种繁育基地。
2022年5月,荣获2021年度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称号。
2023年2月,被认定为第一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
2023年7月,入选全国县域旅游研究课题组、华夏佰强旅游咨询中心“2023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排名第98。
2024年6月,入选全国县域旅游研究课题组、华夏佰强旅游咨询中心“2024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排名第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