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达尔主义(英文:vandalisme),源于古罗马帝国时代欧洲生活在
北欧的落后日耳曼民族之一
汪达尔人,他们被当时的罗马人认为是“蛮族”。从公元3世纪开始,欧洲的各日耳曼民族在匈人西侵的挤压下开始向西欧迁移,这就是西欧历史上著名的“日耳曼人入侵”,这一过程一直持续到公元6世纪。日耳曼人持续的入侵逐渐导致了罗马帝国的衰落和灭亡。
汪达尔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他们从斯坎迪纳维亚半岛南端和
日德兰半岛以及德国北部一带开始首先迁往东欧水草丰美的草原,后受匈奴人挤压开始往西迁徙,沿阿尔卑斯进入意大利以北、由罗马控制的高卢地区,又从高卢穿越比利牛斯山脉,进入西班牙,后受西
哥特人的压迫,越过狭窄的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北非,并在古代
腓尼基人的旧地建立起了汪达尔王国,与罗马人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
日耳曼人的经济、文化落后于当时的文明中心罗马,都是属于游牧民族,因此对外战争往往都会大肆劫掠,如西哥特人就曾经攻入并且洗劫罗马城,引起罗马帝国的震动。但这种游牧民族在奴隶制时期无法避免的劫掠性在汪达尔人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他们不仅将罗马城劫掠一空,而且纵火将罗马城焚烧,几乎将罗马城连同其辉煌的文明成果从地球上抹掉。而汪达尔主义这一名词就是起源于此。
406年罗马帝国撤除莱茵河边界守军后,
汪达尔人联合苏维汇人和萨尔马特部落的阿兰人等,越莱茵河涌入高卢地区。他们又一路劫掠,于409年越过
比利牛斯山,占领西班牙半岛西部和南部的大部地区。罗马无力阻止,唯有承认他们为“同盟者”,驻守西班牙。但时隔不久,来自北方的西哥特人又夺取了西班牙大部分地区,使汪达尔人不得不退守半岛南端和西北一隅。
公元429年,汪达尔军政领袖该萨里克审时度势,率8万汪达尔人和
阿兰人前往北非,于439年以
迦太基为都建立了
汪达尔王国。迦太基的陷落对
西罗马的打击最为严重,切断了它在非洲的财政来源。442年,罗马终于承认汪达尔王国对北非大部分地区的统治。455年,该萨里克乘罗马混乱之机,率舰队渡海,攻陷罗马,纵兵焚掠两星期(6月2日—16日)。罗马古文物遭到严重破坏,毁灭文化的“汪达尔主义”由此而得名。
汪达尔主义意味着对物质、文化的极具毁灭性的、彻底的破坏。例如,英法联军侵华时对圆明园的破坏,西班牙
殖民者天主教徒对美洲
印加帝国的毁灭,11、2世纪蒙古兴起时期对东亚、
中亚、
东欧地区文明、城市的劫掠都可以说是汪达尔主义。一些有着强烈的破坏欲望、无法控制自己的破坏行为的人,可称作汪达尔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