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涌豪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汪涌豪,男。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为日本九州大学客座教授,神户大学特任教授、上海市文联副主席。
人物简介
汪涌豪,浙江镇海人。1962年6月20日生于上海,198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该系教授,文艺学专业博士生导师。2001年任中文系副主任,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会副秘书长,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1999年上海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和2002年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2004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88—2000年为日本九州大学客座教授,2005—2006年为神户大学特任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兼治古代哲学与史学。著有《中国古典美学风骨论》 (1994年)、《当代视界中的文论传统》(2003年)、《批评的考究》(2003年)和《中国游侠史》(中文版2001年、日本版2004年) 、《游侠人格》(大陆版1996年、台湾版1997年)等八种,主编有《中国诗学》(4卷 1999年)、《汉语言文学原典精读系列》(20种 2007年)等三种。曾获得中国图书奖及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多项。
2022年9月,上海觉群诗社专家顾问团成员。
研究范围
人文社会科学青年教师奖。1998年至2000年,曾受聘为日本九州大学客座教授。与港、台和美、俄、韩、日本等国同行有较广泛的学术联系。
出版图书
科研成果
主要著作
《中国游侠史》,上海文化出版社1994年。
《中国古典美学风骨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
《游侠人格》(两人合作,第一作者),长江文艺出版社1996年。
《皇权外的拯救》,沈阳出版社1997年。
《中国游仙文化》,法律出版社1997年。
《中国流派文学精品文库 古代十大散文流派》(两人主编,为副主编),湖南文艺出版社1997年。
《欧苏古文派文选》,湖南文艺出版社1997年。
《欧阳修文选》(两人合作,第一作者),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
《范畴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
《中国诗学》(两人合作,第一主编),东方出版中心1999年。
主要论文
《建国以来〈文心雕龙〉研究综述》(《复旦学报》1984.5)
《谈屈原对先圣的称赏》(《探索》1985.4)
《对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几点检讨》(《文学遗产》1986.3)
《中日学者〈文心雕龙〉学术讨论会综述》(《复旦学报》1985.1)
《论刘勰的美学观》(译)(《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十一辑,1986)
《谈沈约对〈文心雕龙〉的称赏》(《文史知识》1986.11)
《对文学批评研究当代性的思考》(《语文导报》1987.3)
《中国古文论杂文学体制原因探析》(《探索与争鸣》1987.6)
《范蔚宗谋反一事辩正》(《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88.2)
《什么是古体诗》(《古典文学知识》1989.2)
《中国古代美的概念》(译)(《文艺理论研究》1989.2)
《论古典文学中范畴研究的意义》(《古典文学知识》1989.2)
《重论司马相如及其赋》(《思想战线》1989.4)
《学必求其心得 业必贵于专精》(《古典文学知识》1989.4)
《论唐代风骨范畴的盛行》(《文学遗产》1990.1)
《宋元以来风骨范畴的意义演变》(《复旦学报》1990.2)
《义理o考据o词章》(《复旦学报》1990.4)
《韩非子政治思想的哲学批评》(两人合作,第一作者,《遁世与救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3)
《〈诗经〉时代爱情婚姻自由说驳议》(《殷都学刊》1991.3)
《时代新潮激荡下的弘通文学观》(《复旦学报》1991.6)
《朱彝尊诗歌创作理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现代思考》,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10)
《〈文心雕龙〉研究的新收获》(《文心雕龙研究》第六辑1992.1)
《荒地上的耕耘》(《社会科学战线》1992.2)
《朱彝尊诗歌批评特色论》(《殷都学刊》1992.3)
《班固史学思想新探》(《思想战线》1992.5)
《对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研究的扎实推进》(《文学遗产》1992.5)
《格调范畴的意义》(《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十六辑1992.12)
《古代游侠任侠行义活动之考究》(《殷都学刊》1993.3)
《古代游侠日常生活之考究》(《殷都学刊》1993.4)
《风骨非风格辨》(《阴山学刊》1994.2)
《古代游侠社会关系之考究》(《殷都学刊》1994.2)
《古代游侠社会关系再考究》(《殷都学刊》1994.3)
《书学风骨论的逻辑内涵和意义演变》(《书法研究》1994.4)
《古代游侠人格特征之考究》(《殷都学刊》1995.1)
《顾易生与中国古代文学、文学批评史研究》(《阴山学刊》1995.2)
《诗歌理想范型的构建》(《中国诗学》第四辑1995.10)
《荀子非明道征圣宗经说先驱驳议》(《中文自修》 1995.11)
《古代游侠人格特征再考究》(《殷都学刊》1996.1 )
《论与司空图诗论异趣》(《复旦学报》 1996.2)
《颓败线上的悲悯》(《复旦学报》1996.3)
《一个科研基地的诞生》(《复旦学报》1996.6)
《司空图辨伪》(与陈尚君合作,第二作者,《中国古籍研究》第一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8)
《李渔的伦理哲学观》(译)(《中西学术》第二期 ,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我们该如何阐释历史》(《 复旦学报 》1997.1)
《文学批评要繁荣不要热闹》(《山西发展导报》1997.1.21)
《司空图论诗主旨新探-兼论其与二十四诗品的区别》(《中国诗学》第五辑,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
《司空图诗学理论再评价》(《文汇报》1997.1.21)
《发见中国文学批评理论的独特会心》(二人合作,为执笔者,《社会科学战线》 1997.5)
《文化视觉中的游侠人格》(《文汇报》1997.7.29)
《唐五代文史研究的中坚》(《古典文学知识》1997.4)
《古典的命运》(《海上论丛》第二辑,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初唐四杰的生命感怀》(《原学》第六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
《中国文化的整合特色及其当代意义》(《中国学研究》第二辑,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宋人尚淡理论内质及成因之考究》(《中国文学论集》,日本九州大学中国文学会1998)
《古代绘画风骨生成理论述略》(《朵云》第四十九期,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
《中国古代文学范畴的潜体系特征》(《海上论丛》第三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中国古代文论范畴的统序特征》(《文学评论》2000.3)
《范畴研究三人谈》(《文学遗产》2000.4)
当前研究课题
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更新研究,即打破按朝代顺序一家一派的历时描述,在系统掌握古人文学观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学理论的整体特征和独特品格,作出更富创造性的论述。成果形式为专著《中国人的文心》。
中国古代游侠与游仙文学研究,即在原先《中国游侠史》和《中国游仙文化》的研究基础上,对古代文学作品中游侠、游仙的主题及其表现方式,其与古代中国人的人生理想和审美趣味的关系,作出论定。成果形式为专著《中国文学中的游侠、游仙主题》
相关文章
听汪涌豪谈书,会想起爱伦堡的那本《人·岁月·生活》。书籍之于汪涌豪,仿佛另有一种更加亲近的气质。这种气质经由时间打磨,愈发悠长,犹如陪伴自己度日的家人。“翻过的书页上,都是岁月,都有感情。”汪涌豪也这么说。 汪涌豪的书,分散在三个地方:母亲家、女儿家和自己家。“母亲那里基本是些旧书,尤以求学时买的老商务的《四部丛刊》、《丛书集成》和《万有文库》为多。”如今在自家楼上放着的,基本都是手头拿来就能用上的那种。这些书虽然有的比较时新,但仍有岁月陪伴:简洁硬朗的书架上,两个陶瓷坛子尤其好看——“母亲给的。以前家里拿来放吃物的,从来被我惦记,现在送给我了。”——古朴的物件兀自散发人间的美,那是专属上海老一辈的安朴之美。
汪涌豪最钟爱的书,是一本民国版的《古文观止》。钟爱的理由也是因为岁月:这本书是由他已故的父亲从文庙淘来的,继而成了他幼年的启蒙读物。“我的古文还可以,也是因为小时候整天都被父亲管束着看这本书吧。”轻轻抚弄摩挲着泛黄的封面,他说自己其实每拿起一本书,常会不由自主地做这样的动作,“那种感觉……”说着,自己就笑了起来。“以前书的纸张比较好,摸起来手感一流。现在不行啦……”他摇摇头,手掌仍旧停留在《古文观止》上。“真的,翻着这本书,就觉得可用以证岁月的静好,但时间却也悄悄地在指缝中流走了。”
时间如细沙,但汪涌豪至今记得小学时,自己试图买齐上海人美出的《怎样画油画》、《怎样学篆刻》那套小丛书。“我小时候就喜欢这些。当然,印象更深的是1979年买的第一本学术刊物《社会科学战线》,是创刊号。另外还有一本书,我也忘不了。”汪涌豪说的这本“忘不了”,是钱锺书的《管锥编》。“其实那会儿我什么也不懂,就觉得里面的话题扯得远大,还有封面特别沉着雅致。”此书当时的定价五块多,对少年汪涌豪来说是笔大钱。但实在喜欢,以至买了两套,另一套送给了同学洪文侃。“我已与他失去了联系,不知这套书是否还存放在他的书橱。”
汪涌豪的书橱里,有一本书装帧得十分抢眼。“这是我那本《中国游侠史》的日文版。日本人做书精细啊,就是译得不够好。”汪涌豪好脾气地笑。记者借机说:“汪老师长得就有点像日本人呢。”岂料被当即驳回:“我才不要像!日本人不好看啊。”汪涌豪捋捋微卷的头发:“不过呢,他们看去都非常干净,越老越干净。”
不论像不像日本人,总之汪涌豪也拥有一脸干净的笑容,尤其是说起自己买书的怪习惯时:“你们来!”他领我们到一格书柜前:“喏,这些书,都是比较差的。我经常会买一些比较差的书回来。”说着,随手抽出一本,翻开来,直摇头:“唉,写得太差了。”“那您干嘛要买呢?”“自励啊!告诫自己的书可不能写成那样!”
书桌上还静静躺着一本画册。“这是林风眠的画,休息时拿来养眼。林风眠和黄宾虹,是我最喜爱的两位画家。”汪涌豪用以休息的方式也还是看书。工作与休息之间,同时翻过眼下这些岁月。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4 23:26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