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振国,
安徽桐城人,1904年生,193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学院后入职于安徽省教育厅,为科员;不久出为庐江县教育局长;一年后,任教于凤阳师范学校。1936年,考中高等文官考试第三名,被分配到国民政府行政院内政部任职。1937年底,随国府西迁重庆。1940年秋,升任科长。1943年底,根据国民政府行政院制订的《公务员内外互调办法》,调任浙江省开化县长。1947年10月,调任临海县长。1949年,在临海县长任上起义。解放后,在浙江省交通厅任科长。退休之后,撰有回忆解放前人生经历的回忆录《浮生漫忆》(自印本,1998年)。
决心起义
中共临三工委和椒南工委商定,开展策反工作,争取在大军到来时里应外合,实现临海和平解放。策反工作由椒南工委副书记徐德负责。徐德接受任务后,通过曾参加过共产党的国民党临海县党部书记长潘梦麟,策动国民党临海县长汪振国起义。
汪振国是安徽桐城人,1947年10月调任临海县县长。面对全国形势已发生急剧变化,国民党反动统治大势已去,临海城乡民心思变,地方革命武装力量不断壮大的局势,汪振国忧心忡忡,经潘梦麟的指点,他表示愿意走起义之路,投奔共产党。两人约定在
海门黄正逵家与共产党代表见面,商谈起义的具体事宜。
1948年冬的一天,汪振国以巡视为名,只带一名随员,秘密来到海门,在黄正逵家与徐德单独进行会谈,接受了徐德提出的起义时的三个条件。徐德还向他提出了起义时应注意的事项:第一,一定要把武装掌握在自己手里;第二,临海情况复杂,行动要慎重,不要冒险从事。起义时间等待中共党组织通知,起义时有部队来接应。
准备工作
汪振国回临海后,就着手做起义的准备工作。一是加强自卫总队的军事训练。他以加强城防为名,把驻扎在杜桥、大田等地的自卫队调进城内,统一训练。还向官兵宣布:“以后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能调动部队;官兵请假一天以上,须我亲自批准。”二是充实自卫总队的装备。他决定给自己有把握控制的二个中队和独立分队,每人配备长短枪各一支,以加强起义时的实力。三是提高官兵的伙食标准,加强官兵的体力。另外,还主动与“反共救国团”头目、国民党党棍陈启忠搞好关系,以麻痹他们,稳住阵脚。
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国民党浙江省政府机关迁逃宁波。为了在浙江沿海构筑最后一道防线,5月中旬,国民党浙江省政府同时撤换了宁海、临海、黄岩、温岭的文职县长。正在秘密进行起义准备的汪振国,突然接到国民党浙江省政府的电报:“临海县长汪振国另候任用,遗缺派徐振汉(徐梦蛟)代理,着即交接具报。”面对撤职电令,汪振国心急如焚,心想如再不行动,武装起义计划必将全盘落空。他一面加紧做好起义的秘密布置,一面尽量拖延办交接时间。
而国民党六区专员葛天却一边催促汪振国尽快办理移交,一边又几乎天天命令其加强城防,还要把县自卫总队归陈启忠调遣。汪振国极力敷衍,不肯将权力交出。5月下旬的一天,葛天叫汪振国到专署参加应变会议。汪振国情急生智,断然决定在近日举行起义。第二天,汪振国打电话给葛天,佯称6月4日办移交,届时请专员到县政府指导。
殊途同归
在汪振国选择起义道路的同时,临海城内另一股武装力量,国民党六区专署保安独立团团长
楼光明也已选择了起义的道路。
当汪振国听到
楼光明起义的消息后,立即与楼光明通了电话,双方在电话中决定联合起义,但部队仍分别由各自指挥。为了避免误伤,双方约定:县政府自卫总队负责解决陈启忠的“台州反共救国团”;保安独立团负责解决“忠义救国军司令部”的所属武装,逮捕专员葛天、副司令何目远。自卫总队防守北山与西门,独立团防守东门与南门,各自防地不可逾越;起义时
楼光明所属部队臂带“甦”字袖套。行动时间定于深夜一点钟,以机枪点放为信号。
1949年5月29日早晨一时,起义开始了。汪振国和
楼光明各自指挥部队按计划行动。生俘专员葛天、区保安副司令何目远。
消灭顽敌
“台州反共救国团”是国民党反动派陈启忠建立的武装组织。驻守在建成中学,陈启忠自恃掌握着武装,妄图负隅顽抗,并伺机逃跑。从后半夜一直到天亮,陈启忠拒不投降。自卫总队的队员见包围无效,急着要开枪冲进去,为防止伤及学校师生,被汪振国严令禁止。汪振国打电话警告陈启忠:现在解放军已到天台,专员葛天和副司令何目远已被扣押,如果投降缴械,可保证你的生命财产安全,否则责任自负。挨到29日上午8点多钟,陈启忠眼看突围无望,才被迫投降,束手就擒,交出了200多支枪。
至此,临海城里所有的国民党反动军队都被缴械,起义部队完全控制了临海城。千年古城迎来了黎明的曙光。数天后,以江南先遣第二纵队名义办的《解放报》上的一篇短评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五十二万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目睹黎明的到来,个个奔走相告,欢乐欣慰”。
起义成功
临海城起义成功后,汪振国派人到天台向中共台属工委报告,要求立即派人进城接管。同时,又多次写信给临东办事处主任梅法烈,随时汇报临海城起义后的情况及社会动态。
5月30日,邵明与王槐秋以浙东人民解放军第四支队的名义给汪振国下达四条命令:1.暂时维持城防;2.保护好公物;3.无四支队或括苍人民解放军正式命令,任何部队不得入城;4.立即派人来我处联络。6月4日,邵明派了四支队干部段振堂、林易生和孙黎跃3人,以军代表身份进入临海城,支持和帮助汪振国开展工作。
1949年6月12日,华东南下干部纵队第三支队第六大队与临东办事处干部在邵家渡会师,建立了中共临海县委,赵俊仪为县委书记,杜杰、王玉、齐开运为委员。县委机关驻大田,不久,移址塘里下洋颜村。
6月14日夜,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军第六十二师在副师长沙风的带领下,到达临海城东三峰村。15日上午,部队冒雨进驻临海城。
中共临海地委(7月改称浙江省第六地委)及其工作人员于6月16日进入临海城。
接管工作开始后,国民党起义县长汪振国通知国民党县政府所属各单位将所有文件、档案、资产、武装如数交给临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后,临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和城区人民政府,对国民党政府旧职人员区别不同情况,作了适当处置,部分人员被留用,转为人民政府的公职人员,大部分旧职人员发给安家费,遣返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