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承栋(1930年8月~2018年3月7日),出生于湖南省永顺县,1951年1月参加工作,1981年6月加入
中国共产党,先后在湖南永顺军分区文工队、武汉中南民族歌舞团、北京中央民族歌舞团工作。1956年4月进藏,先后担任西藏日报社编辑、记者,青藏公路管理局工人报记者,西藏歌舞团创作员,西藏文联创作评论部副主任, 1983年8月任西藏自治区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
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3年转业到中南民族歌舞团创作研究室任创作员﹐1955年调任北京中央民族歌舞团剧作研究室创作员。在武汉和北京工作期间﹐随同演出队﹐足迹遍及海南岛和天山南北﹐创作了第一本反映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各族人民的新生活的诗集《从五指山到天山》。1956年要求到西藏工作﹐从此游历西藏各地﹐并参加了西藏民主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政治斗争﹐从而获得丰富的创作素材。
汪承栋长期生活在西藏地区﹐他的诗歌创作﹐不仅取材于藏族人民的生活﹐而且在语言运用﹑形像塑造上也吸收了藏族文学的许多表现手法﹐风格粗犷﹑豪放。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先後出版了短诗集《雅鲁藏布江》(1959)﹑《边疆颂》(1960)﹑《高原牧歌》(1961)﹑《拉萨河的性格》(1978)﹐叙事长诗《昆仑垦荒队》(1960)﹑《黑痣英雄》(1964)﹑《
雪莲花》(1964)﹑《雪山风暴》(1978)﹐散文特写集《昆仑山下的明珠》(1960)等﹐其中有些诗作获得西藏自治区文学创作奖和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