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兴祖跟随
朱元璋攻破
安庆、江州、
南昌等地,大败
张士诚部队。后在泾江口击败
陈友谅部队,升任
湖广行省参政。后跟随大军
平定武昌、庐州,升任
大都督府佥事。后跟
徐达下淮东、
浙西等地,升任同知
大都督府事。后大军北征,攻破
徐州等地,招降元参政陈璧五万余人。后
孔子五十六世孙孔希举亲临军营,汪兴祖重礼招待。后兖东各县知道此事后,纷纷投靠明军,于是顺利拿下
济宁、
济南。
洪武元年,以都督兼右率府使,从攻
乐安,克
汴梁、河、洛,还守
济宁。与大将军会师
德州,帅舟师并河进,遂克元都。徇下永平,西取
大同,将三卫卒守之。再败元兵,斩获无算。时德胜子宣已长,命为
宣武卫指挥同知。而兴祖复姓为汪。三年进克武、朔二州,获元
知院马广等。帅兵至
大同北口,大败元兵,获扩廓弟金刚奴等四百余人。未几,命为晋王武傅,兼山西行
都督府佥事。四年从前将军傅友德合兵伐蜀,克阶、文,乘胜至五里关,中飞石死。蜀平,诏都督兴祖殁于王事,优赏其子,追封东胜侯,予世券。
1970年10月由
南京市文管会在
南京中央门外一小
土山南麓,西距张家洼0.5公里,南距中央门2.5公里,清理发掘的明代
洪武四年汪兴祖墓。墓上封土外貌呈长条形土墩,南北长15米、东西宽l0米、高约4米。该墓为长方形阁楼式券顶砖室结构,墓向188°。墓室分上下两层,每层又间隔成前后两室。下层为平顶式(石板铺顶),内部均仿木建筑结构,用砖瓦作出柱、仿、斗拱等饰物,高2.15米、宽2.90米、前室长4.00米、后室长3.90米,上层为券顶式,高2.36米,前后两室的长宽与下层相同。
出土文物有宋、元官窑和哥窑瓷、金器、银器和镶金托云龙纹玉带。这副玉带共十四块,是用纯洁滋润、白如凝脂的
和田白玉雕刻而成。玉带采用镂空雕法雕琢出灵芝状
祥云和穿越于云层间的五爪龙,层次分明,做工精细,形制特殊,纹饰精美,饱满而不失玲珑,留有宋元时期的玉雕遗风,玉带用金托镶包,显得异常精美。堪称中国古代玉雕工艺之杰作。这是迄今为止,所见明代职官最高规格的赐授玉带。
外青花龙纹内青花菊花纹印花龙纹高足碗,
江苏省南京市博物馆收藏。高足碗高11、口径12.9、足径4厘米。它虽然出土于明代
洪武四年墓葬,但是其造型和纹样具有元青花的典型特征——胎质坚致,胎体比较轻薄。撇口,弧腹,竹节形高圈足。白釉泛青,肥腴,青花发色微微泛青灰色,外壁绘云龙纹,小头细颈,斜方格纹龙鳞,三爪,内壁口沿绘卷草纹,碗心饰一朵菊花纹,碗壁饰印花龙纹。
哥窑的盘子出土了11件。其中有两件拨给
故宫。一件釉水稍微好的定为一级乙等,另外一件在地底下受到腐蚀釉面失光。
2011年7月4日 故宫古陶瓷检测研究实验室,对宋代
哥窑青釉葵瓣口盘进行无损分析时,科研人员操作失误,样品台上升距离过大,致使文物发生挤压损坏。损坏的宋代哥窑(一级乙等)破损成6瓣(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在故宫共有15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