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炯铭,亦名汤炯明,1951年6月生于上海。先后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采编专业和上海大学电视艺术学研究生班。中共党员,上海广播电视台
纪实频道高级记者、资深编导,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兼职教授、研究生导师,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摄影学科带头人、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兼职教授。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上海摄影家协会,上海新闻摄影学会,上海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1973年6月进上海电视台任记者,先后在新闻组、新闻中心、国际部、海外中心、
纪实频道等任记者、编导、副科长、主任记者、党支部书记、高级记者。主要从事纪录片创作。担任IPA(国际摄影大奖International Photography Awards)全球终评委。
主创的作品50多次在国内外评比中获奖,是全国首次国家级电视节目评比的大奖获得者、是上海国际电视节第一个获大奖的
中国纪录片人。主要获奖作品多为编导兼摄影。其中《十字街头》(1992年)、《空间--严华的自述》(1994年)、《城墙》(1994年)、《出狱》(2010年)先后获上海国际电视节、亚洲电视节(日本)、中国国际
纪录片大会的纪录片白玉兰大奖、提名奖、银奖、最佳社会人文类大奖;其中获意大利第四十届国际电影节社会类展映证书;《让青春更美好》等三部纪录片分别获中央广播事业局(1980年)、中央外宣办(1992年)、广播电影电视部(1995年)颁发的一等奖、最高荣誉奖、金奖;《上海印象(系列)》由中央电视台以五种外文版发送193个国家使领馆,并分别在各国国家电视台选编播出。代表作还有《金桥赞》《联帮德国之旅》《龙华庙会》《谢晋和他的孩子》《孙顺清的烦恼》《刘学闯上海》《男孩张弨》《出警科索沃》《成长烦恼(系列)》等。
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获全国广播电视学术论文一等奖、全国广电学刊优秀论文一等奖各一次。代表作品有《论跨世纪电视人才机制》《论电视纪录片创作》《视角指向的思考》《寻找纪实电视真实可信的突破口》《电视纪录片的双重表达观念》《纪录片与人》等,先后发表于《中国电视》《广播电视研究》等杂志和《追求与探索》(
百家出版社)、《当代生活的诱惑与回想》(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辉煌与奋进》(
上海人民出版社)等论文集。
担任过全国和地方性的电视节目评委,在多所大学和省级电视台开设《
纪录片编导》《摄影摄像》《纪录片拍摄与制作》等专业课程及各种业务讲座。
曾担任过德国、英国、美国、日本、荷兰等国影视机构在华采访制作
纪录片的主摄影记者。
应邀赴联邦德国为
德国电视二台(ZDF)拍摄制作系列
纪录片(1987年,全欧洲发行);应邀赴挪威,为挪威外交部拍摄制作系列纪录片(1998年);应法国ICTV邀请赴法国马赛为个人获奖作品《出狱》编辑不同国际版本(2011年)等。
个人还获得
上海电视艺术家协会“协会奖”(1993年);应邀出席
北京国际电视研讨会并作论文发表,论文收录大会专门出版的中英文版论文集(1994年);应邀出席首届欧亚(香港)国际
纪录片大会,个人获最佳纪录片方案(2010年);个人被授予“上海世博工作优秀个人”称号(2010年);获首届亚洲电视彩虹奖最佳
纪录片导演提名奖(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