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黄山,位于江苏
江阴城东北四里,以春申君
黄歇得名,山高91.7米,上有席帽、马鞍、龙头诸峰,吴时为烽火之所。因黄山隔江与
靖江孤山遥相对峙,江面最狭处仅1.5公里,故早在明朝就列为军事要塞地,在江边筑
炮台,抵御
倭寇。江阴黄山与
南通五山(
狼山等)、靖江
孤山、常熟
福山同出一脉,均为浙西
天目山的余脉。
自
春秋以来,黄山为兵家必争之地。特别是1949年4月21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7000余名
中国国民党官兵成功举行江阴要塞战地起义。从此,江阴要塞回到了人民手中,停息了数千年的战争硝烟。如今,江山换貌,而残存的明清古炮台、指挥所、暗堡、明壕、哨所、弹药库等战争遗迹依然尚存,为黄山平添别样风景。
江阴自古为军事要地,素有“江海门户、锁航要塞”之称。位于城北二公里处的江阴黄山炮台旧址,历史悠久,规模宏大,保存完整,有重要的历史和军事研究价值。2013年,黄山炮台旧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记载,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就在黄山席帽峰筑石室建烽火台。明崇祯八年为防倭患,始在黄山的大石湾、小石湾构筑炮堤。道光二十三年(1843),扩建大、小石湾三合土炮台,置“耀威大将军”万斤火炮。
江阴以其独特的地理和军事地位,成为渡江战役中解放军与国民党争夺的重要关隘。1947年秋,中共华中工委决定把江阴要塞列为策反重点,展开了一系列的策反工作。1949年4月20日晚及21日,人民解放军在西起九江、东至江阴长500公里的战线上,发起了举世震惊的渡江战役。22日凌晨,江阴要塞起义,打开了国民党军长江下游防线的重要堡垒,切断了京沪线,为渡江战役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是明、清古炮台遗址,分布在大石湾与小石湾内,为三合土质地,炮室顶已残,有炮座,滑轨等设施。修复后的古炮台陈列着出土的数尊万斤“耀威大将军“古铁炮,还有弹药库、挑水沟、储水井、炮堤等。
三是民国时期的炮台,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自西向东分布在数公里范围的各个山头。基本保持了民国时期要塞炮台总台的布局。除君山二座稍有残缺外,其余连同观察所、机枪工事、弹药库保存均为完好。
江阴黄山不仅以炮台和军事要塞闻名于世,而且是一处风光绮丽的自然景观。黄山四季秀丽如画,古代澄江八景中有五景就分布在黄山,即石湾春霁、海门滨日、沙屿晚渡、扬子秋涛、鹅鼻积雪。著名的江防要塞以其丰富的人文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一展其雄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