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
中国江西省公办高校
南昌大学(Nanchang University),简称“南大”(NCU),位于江西省南昌市,由江西省教育厅主管,是国家双一流211工程建设高校。
历史沿革
江西省立医学专科学校
20世纪初期由于军阀混战,伤员频增,1921年,爱国志士何焕奎创办江西公立医学专门学校。
1927年2月,公立医专改属江西中山大学,改称中山大学医学部;八一南昌起义后,江西中山大学停办,中山大学医学部更名为江西省立医学专门学校。1931年8月,校名改为省立医学专科学校,设五年制专科。日军侵华后,省立医专先后迁址新喻县,赣县,南康县,于都县,宁都县等地。1945年下半年抗日战争结束后,学校陆续迁回南昌,省立医专重建。南昌解放后,解放军军管会接管省立医专。1949年8月,原省立医专与原省立助产学校,省立护士学校合并为省立医专学校。
国立中正医学院
1937年7月,国立中正医学院创办。
抗日战争爆发后,学院先后被迁至江西吉安,永新,云南昆明,贵州镇宁,江西泰和,永新,南康,福建长汀等地。1946年,迁回南昌原院址。1949年5月,南昌解放后,国立中正医学院改名为南昌医学院,不久被军管会接管。随后,学院几经拆并,隶属关系和名称屡次更改,先后改名为解放军华中医学院,中南军区医学院,第四军医学院,第六军医大学。1954年3月,第六军医大学迁离南昌,其教学医院改名为一七三医院,先后隶属江西省军区和第八军医学校。1958年8月,第八军医学校与江西医学院合并,一七三医院改成江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江西医学院
1952年1月1日,江西省立医学专科学校更名为江西省医学院。次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批复将“省”字除掉,学校改称为“江西医学院”。1958年6月,第八军医学校与江西医学院合并,仍称江西医学院。1969年5月29日,江西医学院与江西中医学院合并,成立为江西医科大学。
1970年2月,江西医大校址由南昌下迁到吉安市郊区青原山区原康复医院和青原古寺,实行面向农村开门办学。1972年4月,迁回南昌原校址,同年11月,又易名江西医学院。1977年11月,江西医学院恢复医学专业本科五年学制。1979年9月,恢复研究生招收工作。1981年,被列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2年,又被列为全国首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1995年,一、二附属医院被评为江西省首批“三级甲等医院”。1998年,江西医学院改由江西省教委主管。同年11月,国务院批准江西医学院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授权学科专业为外科学(烧伤)。
国立中正大学-国立南昌大学
1940年10月,创建于战时江西临时省会泰和县,成立时设有3院9系,胡先骕任首任校长。1942年8月,学校在赣县龙岭设立分校,名为“国立中正大学龙岭分校”,亦称“赣县分校”。1945年11月,学校开始迁回南昌,以西郊的望城岗(今南昌陆军学校)原国民党军政部营房为校址,为全国19所国立大学之一。1949年9月,“国立中正大学”更名为“国立南昌大学”。
1952年秋季,按中央“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的指导方针,国立南昌大学与全国同步开展大规模院系整顿。1953年10月,国立南昌大学撤销,留师范部,改名为江西师范学院,继承南昌大学师范部的生物、中文等7个系科。1962年,省政府决定,将江西师范学院生物系划归江西大学。
江西八一革命大学
1949年6月,中共江西省委为适应革命和建设需要,创办了以学习政治理论、时事政策为主的“抗大”性质的江西八一革命大学,共经历了五年,办学六期,培养学员近万名。1954年,更名为江西行政学院。1958年,江西行政学院撤消,全体教职工及全部教学图书设备筹建江西大学。
江西大学
1958年5月6日,江西大学成立。校址最初设在南昌市青山湖区西畔原南昌师专和原南昌地委党校旧址。1960年后,在青山湖东畔近千亩的土地上新建校舍。“文革”期间,江西大学遭受了严重挫折和损失。1968年9月,江西省革委决定撤销江西大学,所有学生全部遣散参加生产劳动锻炼。1972年8月,江西省革委决定恢复江西大学。
1973年9月,复办后的江西大学正式开学。1978年底,学校制定《江西大学1978-1985年发展规划》,计划将学校办成具有全国重点学校水平的大学。到1988年,被国家教委列为全国百所著名大学之一。
江西工学院-江西工业大学
1958年7月1日,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所需要,江西工学院成立,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处书记白栋材兼任院长。确立了“勤工俭学、半工半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学方针,设立机电、化工、冶金、造纸、纺织、土建和地质七个系。次年5月,调整为机械、电机、化工和土建四个系。以南昌市市郊谢家村为校址,至1966年上半年,学院建成的教学用房、生活用房、行政用房的建筑面积达60000平方米。文革期间,学校遭受严重挫折和损失,陷入瘫痪半瘫痪状态。
1969年6月,易名为“江西理工科大学”。同年9月,江西大学立刻和江西农学院农机系并入江西理工科大学。随后,开始了3次大搬迁。1972年,学校迁回南昌旧址。同年招收首批“工农兵学员”270人,分为机制、发电、无机化工和工民建4个专业。1973年2月,江西理工科大学恢复原名为江西工学院。1985年1月,江西工学院更名为“江西工业大学”。
南昌大学(现名)
1993年5月4日,江西工业大学与江西大学合并为南昌大学。
1997年5月,以中国科协副主席左铁镛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根据国家计委、国家财政部、国家教委“211工程”部际协调小组会议的部署,通过考察,一致通过对南昌大学“211工程”建设立项审核。2001年2月19日,教育部同意南昌大学与江西医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南昌大学,同时撤销原两校建制。2004年12月,国家教育部和江西省政府签署协议共建南昌大学。2005年8月,与江西医学院正式合并组建新南昌大学。
2007年,入选第一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高校;同年,南昌大学获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级。2010年6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2012年11月,入选教育部卫生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次年1月,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4月,南昌大学成为入选14所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一省一校)的高校之一。2014年3月,入选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2017年1月,南昌大学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5月,被列为全省唯一的高水平大学整体建设高校;9月,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2018年2月,入选江西省首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3月,按“一省一校”原则,南昌大学入选部省合作共建高校,享受“教育部准直属高校”待遇;同月,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7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2019年2月,南昌大学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8月1日,江西省人民医院挂牌南昌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南昌大学人民临床医学院成立;10月11日,江西省政府召开南昌大学抚州医学院交接签字仪式,即日起,南昌大学抚州医学院正式由南昌大学整体移交给抚州市接管。
2020年7月,入选第二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名单;10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确定为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2021年2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南昌大学人民武装学院成建制划转江西开放大学。2021年6月6日,南昌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揭牌成立。2022年1月,入选首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名单。2月,入选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9月3日,与江西广播电视台江西省数字经济学会共同组建江西数字乡村研究院。2023年3月2日,南昌大学融媒体中心揭牌成立。
2023年12月3日下午,南昌大学食品学院与乐安县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创立的“南昌大学乐安竹笋研发中心”揭牌。2024年3月30日,南昌大学康复学院成立。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3月,学校设有42个教学单位,开设92个本科招生专业,学科专业涵盖13个学科门类。学校设有5所直属附属医院。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2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6个学科入选省一流学科。1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农业科学(以食品科学为主)进入全球排名前0.369‰;食品学科在“US News全球大学排名”中位居第7位。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本部有在编教职工4235人(其中专任教师2687人,高级职称1589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人,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人等国家级人才126人次。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3月,学校获批5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位居全国高校第15位;53门课程入选国家“一流课程”。连续三届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7项。获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5项、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3项、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5项;入选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门、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4个、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特等奖1项。入选全国首届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1项,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1人。
连续两届共获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5项(含一项联合申报);获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5项、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3项、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5项;入选全国首届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1项;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共获25枚金奖;1名研究生获得2022年世界田径锦标赛冠军。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3月,学校与40多个国家(地区)的230余所高校与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学校建立了中德联合研究院、中国-加拿大食品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南昌)、食品安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际食品创新研究院、国际材料创新研究院。与俄罗斯高校共建了江西省首个俄语中心。与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合作办学项目的办学效益及社会影响不断提升。学校分别在法国、西班牙与印度尼西亚设立了4个孔子学院和2个孔子课堂,在俄罗斯设立了汉语研究中心。学生国际交流渠道不断拓宽,近几年共有5000余名学生出国(境)交流学习。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国家级、部省级理工医类科技平台共85个(不含附属医院),其中包含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中国-加拿大食品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南昌)、2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医药类平台;有部省级人文社科类平台共28个,其中包含1个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1个中央网信办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1个全国红色旅游创新发展研究基地以及25个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1个教育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等服务平台。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3月,学校的科学研究、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取得了一批原创性、标志性、有特色的科研成果。江风益院士团队“硅衬底高光效GaN基蓝色发光二极管”项目获2015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这是自国家科学技术奖设立以来,首次由地方高校获得的一等奖),之后又取得多项创新成果,不断突破我国LED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助力江西打造“南昌光谷”。2019年,经中国照明学会鉴定,高光效黄光、绿光LED材料与芯片制造技术等5项成果中,有4项国际领先,1项国际先进。谢明勇院士团队“果蔬益生菌发酵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应用”成果获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立足江西省特色农产品资源,在益生菌发酵果蔬等领域的研究成果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并形成示范效应,建立了我国首个果蔬发酵专用菌种库。校国际有序物质科学研究院在铁电化学研究领域取得新突破,在Science等高质量期刊上发表文章,并荣获2022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直接经费连续七年突破亿元大关。2017年以来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79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7项,重点项目12项。
2021年9月,学校“基于同步射流的土压平衡盾构泥饼防治系统”项目,获得第四届“江西省专利奖”。
学术资源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图书馆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成员馆、CALIS 江西省高校文献信息服务中心、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L25)、江西省医学科技情报中心。学校拥有图书馆 4 个,图书馆总面积达到 47955.64m2,阅览室座位数 5758 个。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 465.25 万册,当年新增 93502 册,生均纸质图书 69.81册;拥有电子期刊 124.32 万册,学位论文 1124.87 万册,音视频 25485 小时。2022 年图书流通量达到 13.03 万本次,电子资源访问量 5568.11 万次,当年电子资源下载量 2616.31 万。
学术期刊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是由南昌大学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该刊主要刊登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史学、新闻、艺术、语言文字、图书情报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常设栏目有马克思主义研究、道德与人生、政治与社会、哲学与时代、经济与管理、法学与法治、新闻与传播、历史与文化、诗学纵横、文艺思潮与创作评论、当代社会保障研究、语言与文字、教育与科学、学术争鸣园地等,“道德与人生”栏目获全国高校社科期刊“优秀栏目”;“诗学纵横”栏目获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为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历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华东地区优秀期刊、江西省优秀社科期刊。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是南昌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主要刊登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食品科学、电子科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管理科学等学科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研究报告、简报、快报、等学术论文,注重反映南昌大学理科各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该刊为中文核心期刊(综合性科学技术类)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用刊源之一。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是南昌大学主办的工程技术类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载化工、环境、机械、食品、自动化、电子、计算机、水利、水电、土木建筑工程、材料科学与数理学科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报道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等工程技术类的最新研究成果;该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核心期刊。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是由南昌大学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期刊;主要报道医学研究领域新的科研成果和研究动态;设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综合报道、综述4个固定栏目,以及专题研究、方法•技术、调查研究、病例报告、科研信息、读者•作者•编者6个机动栏目;该刊为中文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第三届和第四届江西省优秀期刊。
实用临床医学》系南昌大学医学院主管、主办,实用临床医学杂志社出版;常设的主要栏目有临床内科学、临床外科学、妇产科学与计划生育学、临床儿科学、临床五官科学、临床影像学、临床护理学,另有基础与临床、综述与调查报告栏目。其中“临床护理学”栏目,在2008年第三届江西省优秀期刊奖的评比活动中获优秀期刊栏目奖。2010年在江西省新闻出版局开展的江西省科技期刊评估工作中被评为优秀科技期刊;该刊已被美国《化学文摘》和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中国科学技术期刊文摘(CSTA)数据库、Airiti Library华艺线上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药学文摘、中国医学文摘等收录为刊源。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南昌大学校徽徽标主体色为蓝色,蓝色套边类似蓝色青花瓷盘,富有江西特征。圆环中是一棵樟树,茂密的枝干表示南昌大学是一所文理渗透、理工结合的综合性大学,同时也象征南大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和“百年树人”的教学风范。樟树是江西省的省树。“南昌大学”校名由赵朴初题写。
精神文化
格物致新 厚德泽人
“格物”取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致新”,则有“作新民”和“创新”双重意思。“格物致新”意在告知师生要追求真理、人文日新。“厚德”语出《易经》:“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指人要像大地那样有包容、宽忍的大境界。“厚德泽人”就是说我们自己的一切能力不仅是为自身的发展,更为服务于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幸福。
南昌大学的校歌是《前景无限》,由集体作词,王洋作曲。
校区情况
截至2023年3月,南昌大学拥有前湖、青山湖、东湖3个校区。
前湖校区
前湖校区占地面积4321亩,校舍建筑面积150万平方米,为学校主校区。该校区位于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该校区分为南院和北院,其中前湖校区北院有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管理学院、化学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理学院、旅游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等。前湖校区南院为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第四临床医学院、人民临床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等学院所在地。
青山湖校区
青山湖校区位于南昌市青山湖区南京东路235号,软件学院的所在地。
东湖校区
东湖校区位于南昌市东湖区八一大道461号,主要为临床学科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教育基地、管理与科研机构,建筑面积近15万㎡。
校园环境
和平女神像
南昌大学和平女神像矗立于和平广场中心,由遥远(文元衍)先生创作,原型已由中国“和平女神基金会”在纪念诺曼底登陆60周年之际,以中国人民的名义赠送给法国人民。南昌大学和平广场的这一尊雕像,是她的复制品。
正气广场
状如狂草书法“气”字,两条中华正气龙昂首相对,威武刚猛,傲而不骄,一身正气。二龙所踏之处,上书文天祥的《正气歌》,字里行间满是国家大义。正如诗中所言“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南昌大学博物馆
南昌大学博物馆位于南昌大学前湖校区,是2012年江西省审批的第一个高校博物馆,2012年被入选江西省首批“江西省社会科学普及宣传基地”、2013年入选“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同时被评为2013年度“江西省优秀社科知识普及宣传基地”。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友情况
商界
学术界
所获荣誉
参考资料
历任领导.南昌大学.
校训校徽.南昌大学.
学校简介.南昌大学.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5 19:08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