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农业大学
中国江西省南昌市公办高校
江西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为优势、以生物技术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有特色高水平农业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江西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2011计划”、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江西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是全国首批具有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是江西省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的高校,是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
历史沿革
国立中正大学时期
1905年,江西实业(高等农业)学堂在江西农工商矿务总局和学务处的筹设下正式成立,学堂引进“外智”教学,编写农、林、牧和土壤、昆虫学等教材,招收学生百人,傅春官为总办,龙钟洢为监督。
1906年10月令原江西农工商矿局农事试验场场长龙钟洢任首任监督,并于1907年划归提学司管辖,易名“江西高等农业学堂”,当时设置预科和本科,设有农学(农艺)、森林学、兽医学、蚕业学、水产学等专业,是为江西第一所高等农业学府。
1908年,江西实业学堂更名为江西高等农业学堂。
辛亥革命后,1912年1月更名为“江西高等农林学校”,1912年7月更名为“江西农林专门学校”。
1914年7月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制订《学校系统令》,同年10月公布《专门学校令》,在全国推广“壬子学制”,改“江西农林专门学校”称为“江西公立农业专门学校”,“以教授高等学术,养成专门人才为办学宗旨”,学制二至三年。
1927年 ,江西创设中山大学,江西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并入该校,为其农业专门部,不久大学停办,改为江西省立农业专科学校。后因设置不合和经费短缺停办。
1929-1930年间,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大学组织法》和《专科学校组织法》,规定高等教育机构分为:大学、独立学院和专科三种。于此,1931年8月,江西公立农业专门学校经核准,改名为“江西省立农艺专科学校”。
1933年3月,江西农业院成立,省政府将江西省立农艺专科学校划归农业院管辖,学校更名为“江西农业院附属农艺专科学校”。1933年6月停办了江西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因此当时江西省高校仅剩下三所。
1935年,因江西农业院附属农艺专科学校属于江西农业院管辖,设置不符合教育部令,加之经费短缺而停办。至此到抗战前,江西高等学校只剩下江西医专和江西工专两校。
1940年,江西省政府在泰和杏岭成立国立中正大学,同年9月,胡先骕博士被任命为校长,胡先骕是原中央研究院院士、植物学之父,还是一名赣籍学者。
1949年5月22日,南昌解放,6月6日,南昌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陈正人任主任,陈奇涵、邵式平任副主任。6月9日,南昌市军管会文教接管会派部长李凡夫带工作组接管国立中正大学。6月16日,江西省人民政府教育厅成立,6月25日,全省大中专院校接管工作基本结束。8月1日,国立中正大学改名为“国立南昌大学”。8月27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发出“教字第一号通令”,公布《江西省教育改革方案》,其中规定以江西八一革命大学、国立南昌大学为基础,与省立工业专科学校、省立农业专科学校、省立体育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南昌大学”。
1949年9月6日,南昌大学成立改革委员会,由艾寒松、农康、魏东明、吴允中、郭庆棻等19人组成,艾寒松任主任委员,农康任副主任委员。9月26日,开始招生,全校共招生2400人。
1950年2月,江西省政府决定,恢复八一革命大学,南昌大学独立设置,3月将城东青山湖畔的老飞机场,以及青山湖东岸的一部分计100余公顷的地方划给南昌大学作为新的校址。至此,南昌大学从望城岗全部搬入新校址。
1951年5月,经中央教育部批准,南昌大学增设师范部,培养中等学校师资。师范部设有中文、历史、地理、数学、物理、体育等专科班,学制三年。图书馆藏书6万余册,期刊2万余册。
江西农学院时期
1952年2月,经中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批准,组织成立校务委员会,负责领导学校工作。同年10月,中南区高等教育局经会议决定,南昌大学农学院农学专业、兽医专业,江西兽医专科学校,河南、湖南、广西三所农学院的兽医专业,南昌农业专科学校(原信江农专)合并,成立江西农学院。
1953年,江西农业大学迁校址南昌县莲塘。1953年10月,南昌大学正式撤销。同年11月9日,以南昌大学师范部为主体成立江西师范学院并正式开学,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中文、历史、艺术,校址沿用南昌大学校址。
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时期
1958年6月9日,省委、省人委作出《关于创办江西省劳动大学的决定》,提出以原江西省南昌林校和各综合垦殖场为基础创办江西省劳动大学总校和分校,实行勤工俭学、半工半读、学习与劳动相结合、政治与业务相结合的“又红又专”的办学方针。6月16日,江西省劳动大学改名为“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简称共大)。
1969年,江西农学院和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合并。
1980年,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改制,它存在的20多年间,曾创下开办108所分校的纪录,有20多万毕业生。一度被称作“全国最大、学生最多、国家花钱最少”的一所学校。
江西农业大学时期
1980年5月,江西省委、省人民政府决定:共大总校与分校脱钩,总校称“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实行全日制办学,为江西省综合性的高等农业院校。11月,更名为江西农业大学。
198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为首批有硕士学位和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2003年,学校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入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2012年,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同年,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入选“江西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2013年,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14年,入选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17年,入选江西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2022年9月21日,科技部农村中心会同江西省科技厅与江西农业大学等13家协作单位签署了“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合作备忘录。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4月,学校设有17个学院,开设61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农、理、工、经、管、文、法、教、艺等9大门类。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有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0个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1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学科,4个江西省一流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4月,江西农业大学在职教职工180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人员占教师总数80%以上。拥有以中国科学院院士为代表的国家级人才101人次,以井冈学者特聘教授为代表的省部级人才284人次。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拥有11个省级一流专业,1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特色专业。拥有教育部虚拟教研室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19个;省级教学团队7个;农业农村部创新团队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省级优势科技创新团队4个。
截至2023年9月,学校研究生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1篇,江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42篇,江西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90篇;获得江西省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项目465项,江西省“青马工程”项目53项;在全国专业学位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评选中,获得2篇全国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优秀论文,2篇全国兽医硕士专业学位优秀论文,4篇全国林业硕士专业学位优秀论文;5位优秀研究生获得“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荣誉称号,2位研究生获得全省“最美大学生”荣誉称号,7位研究生获得全省“十佳学术之星”“十佳实践之星”荣誉称号。百名博士“壮丽70载,奋斗新时代”服务营队获评2019年全国优秀实践团队,研究生服务团队连续15年被评为省级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服务营队,3次被评为国家级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服务营队;研究生创新创业团队在近两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国赛金奖1项、银奖1项、铜奖7项;1位研究生获“大北农杯”第一届全国农林院校研究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1位毕业研究生荣获首届“中国杰出兽医”称号。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4月,学校与江西省80%以上县市区建立了战略合作和科技合作关系,推广了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及现代农业技术。
自2013年以来,江西农业大学派出近30人次赴“一带一路”沿线9个国家开展访问、学术交流或研修,接待了近50位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学者或友人来校访问交流,先后与泰国、马来西亚的两所大学签订合作协议,与俄罗斯两所大学、与泰国、柬埔寨两所大学初步达成合作意向;加入“一带一路”动物科技创新联盟,加入“一带一路、南南合作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学校科技创新体系特色鲜明。截至2024年4月,现有全国生猪领域唯一、江西首个独立组建的猪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全国重点实验室,及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自然资源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预备队、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产教融合重点创新中心、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等国家级、部省级科技创新平台45个;拥有全省唯一高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拥有省级重点智库等人文社科研究平台6个。
科研成果
2011年,黄路生团队研究的《仔猪断奶前腹泻抗病基因育种技术的创建及应用》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015年,“畜禽饲料中大豆蛋白源抗营养因子研究与应用”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7年,贺浩华教授主持的“江西双季超级稻新品种选育与示范推广”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22年4月,学院在《Nature》(《自然》)长文发表江西农业大学猪遗传改良与养殖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黄路生院士团队的研究成果,这是江西省和中国畜牧学领域首篇《Nature》发表的研究长文。
2023年,黄路生院士团队科研成果“揭示猪血型基因影响肠道菌群组成的机制”,入选《2023中国农业科学重大进展》。
学术资源
馆藏信息
截至2021年3月,江西农业大学图书馆由本部图书馆和东区分馆组成,总面积为50100余平方米,设办公室、流通部、资源建设部、参考咨询部、信息技术部和东区分馆6个科室。截至2023年年底,纸质图书达到178余万册,电子图书160余万册,数字资源数据库81个,自建了江西农业大学硕博学位论文数据库、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资源数据库等特色资源。
学术期刊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双月刊)创刊1979年7月,是江西农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刊物,大16开,国内外公开发行。《江西农业大学学报》始终坚持新闻出版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以繁荣学术、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宗旨。2001年《江西农业大学学报》以“百种重点科技期刊”身份,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在2002年第二届国家期刊奖评选中,《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荣获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江西农业大学学报》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科院的《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被国内的《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农业文摘》、《中国林业文摘》、《中国国土资源文摘》、《中国地理科学文摘》、《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等和国外的如美国的《CA》、《CSA》、英国《CABI》、英国《ZR》、俄罗斯《AJ》、意大利《AGRIS》等20多种国内外权威数据库收录,具有广泛的学术影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杂志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杂志是江西农业大学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综合性农业学术刊物,创办于1979年(创刊时为《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报》,1980年随校名改为现刊名),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江西农业大学学报》杂志是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维普收录(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核心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百种重点期刊。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江西农业大学校徽是圆形徽标,上方标有“江西农业大学”字样;下方标有“1905”字样;下方边缘为江西农业大学的英文译名。
校旗为长方形旗帜,白底红字,中央印有校名,左上角配以学校徽志。
精神文化
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校庆日
江西农业大学的校庆日为每年的11月20日。
社团文化
思源社
江西农业大学思源社成立于2011年4月14日,是学生自愿参加并组织起来的业余性思想政治教育类学生社团,简称思源社。本社团隶属江西农业大学团委,由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学生党总支、团委对其进行日常管理,同时接受校党委组织部、宣传部、校学工处、国土学院党委等部门的指导与监督,并在其指导下开展“创先争优、服务同学”的红色校园文化活动。品牌活动主要有:暑期三下乡、党团知识竞赛、雷锋月系列活动。
大学生法律协会
江西农业大学大学生法律协会成立于1985年,是最早成立的社团之一,有着浓厚的社团文化与传统。成立30多年以来,本着“学法,懂法,守法,护法”的目的,倡导“提高法治观念,推广普法意识”的宗旨,开展一系列与法律有关的活动,来提高广大同学的法律意识。
截至2024年1月,大学生法律协会先后被评为“省市机关五一普法先进集体”,“普法先进单位”,“校优秀社团”等多项荣誉,并在《江西日报》,《江西青年报》等多家报刊上被报道过,被南昌电视台等多家媒体采访。
校区情况
江西农业大学(南北校区)
江西农业大学(南北校区)地址为江西省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志敏大道1101号,该校区设有农学院、园林与艺术学院(林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工学院、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化学与材料学院、职业师范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
江西农业大学(东校区)
江西农业大学(东校区)地址为江西省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庐山中大道888号,该校区设有经济管理学院、软件学院。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校园环境
惟义楼
惟义楼,简称一教。是江农著名的“考研圣地”,寒来暑往、一年四季,一教内外从来不缺考研的学长学姐。惟义楼是为了纪念江西农学院时期的著名校长杨惟义老先生。杨惟义是中国现代农业昆虫学科的创始人之一,他也是江西省第一位学部委员,在校期间呕心沥血、励精图治,将学校建设成一所在全国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的高校。
名达楼
名达楼,简称二教。是本部学生最常上课的地方之一,许多晚修课就在这里开展。以此命名是为了纪念“抗战捐躯教授第一人”姚名达教授。姚名达教授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和目录学家,组建了“战地服务团”。
校友情况
江西农业大学坚持教学科研共同发展,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建校以来,累计培养各类高素质专门人才37万余人,涌现出13名院士,17名省部级领导干部,30多位大学党委书记、校长,100多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等杰出人才,毕业生大多数成为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技术推广等领域的骨干力量。
所获荣誉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7 22:54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