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表之虎臣(Valiant Generals of Eastern Wu),汉末
三国东吴十二位
将领的合称。
典故出处
《三国志》卷五五《吴书十●程、黄、韩、蒋、周、陈、董、甘、凌、徐、潘、丁传第十》,将东吴的著名武将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丁奉合卷作传,盛赞他们为“江表之虎臣”。这12人以英勇善战而为人称道,他们为东吴基业的开辟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功勋,为后世传颂。
人物简介
程普
三国时吴国大臣,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今河北省丰润)人。初为州郡吏,从孙坚出兵宛、邓,参加镇压黄巾军起义,又击破董卓军。孙坚死,随孙策经营江南,以功为吴郡都尉,治钱塘;旋徙丹阳都尉,居石城。后任荡寇中郎将,领零陵太守。孙策死,与张昭共辅孙权,与周瑜为左、右都督,从征江夏,任裨将军,领江夏太守。建安十三年(208)在周瑜指挥下,大破曹操于赤壁(今湖北省浦圻西北)。周瑜卒,他代领南郡太守,迁荡寇将军。
黄盖
黄盖(生卒年不详),字公覆,零陵泉陵人。东汉末年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为人严肃,善于训练士卒,每每征讨,他的部队皆勇猛善战。早年为郡吏,后追随孙坚走南闯北。孙权即位,诸山越不宾,黄盖活跃在镇抚山越的一线,前后九县,所在悉平,迁丹杨都尉。武陵蛮夷反,攻打城邑,黄盖以五百人,放其半入,拦腰截击,大破诸贼。春去夏来,寇乱尽平。后又平讨长沙益阳县山贼,加偏将军。官至偏将军、武陵太守。
韩当
三国时期
吴国将领。初随孙坚征战,为别部司马。后随孙策经营江南,为先登校尉。而后辅佐孙权,曾参加赤壁之战累官至中郎将、偏将军、永昌太守、威烈将军、都亭侯,后迁石城侯。
韩当因为长于弓箭、骑术并且膂力过人而被
孙坚赏识,追随他四处征伐周旋,数次冒险犯难,攻陷敌人、擒拿俘虏。对江东基业的逐渐稳固和吴国的建立有着重要影响。官至昭武将军、冠军太守,加都督称号,封爵石城侯。
黄武五年(226年)卒。
蒋钦
蒋钦(?~约219) 三国吴将领。字公奕,寿春(今寿县)人。汉末随孙策起兵。策东渡,拜为别部司马。从平三郡,又平定豫章。调任葛阳尉,历三县长,讨平地方盗贼,迁西部都尉。会稽吕合、秦狼等为乱,率兵讨击,五县平定。不久改任讨越中郎将,协助贺齐平定黟县山越。从征合肥,力战有功,迁荡寇将军,领濡须督。召还,拜右护军,主管辞讼。办事周密谨慎,为人大度,生活节俭。孙权讨关羽,奉令督水军入沔水。回师途中病卒。
周泰
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今安徽凤台县)人,三国时吴国将领,原为孙策卫士,后事孙权。孙权在宣城受数千敌兵围困,周泰仓促中舍命相救,受伤12处,激励卫士死战使孙权脱险。后赤壁、南郡大战及镇濡须、破荆州都立下功勋。为使其部下服从指挥,孙权在营中宴会上让周泰脱衣点指伤痕,并授以御用伞盖的殊荣。任汉中太守、奋威将军,封陵阳侯。
陈武
陈武,字子烈,随从孙策、孙权兄弟共二十有二年,自庐江土著豪强,到统领庐江精锐、“所向无前”的偏将军,最后战死沙场。孙权对他十分优待,除了下葬时“自临其葬”外,据《江表传》,“权命以其爱妾殉葬,复客二百家。”子陈惰“拜别部司马,授兵五百人”;庶子陈表亦“以父死敌场,求用为将,领兵五百人”,后迁无难右部督,“所受赐复人得二百家。”
董袭
董袭,字元代,会稽余姚(今属浙江)人。初为孙策部属,孙策卒,董袭与张昭等同辅孙权。建安十三年(208),孙权兴兵征讨江夏黄祖。黄祖凭借地势,以两艘战舰夹住沔水(今汉水)之口,又以棕榈编制缆绳,系以巨石,立于江中。巨石上共聚有千人之多,各持弓弩。黄祖命弓弩一时俱发,矢如雨下。孙权军队被阻,无法前进。当 时,董袭、凌统为军队前锋,二人各自组织敢死队数百人,每人手执 两副铠甲,乘上大船,奋力冲人黄祖两舰之中。董袭身先士卒,举刀 砍断两舰之间的绳索,两舰转瞬被江水冲走。孙权指挥大军乘势进 攻,黄祖不战而逃,后为追兵斩杀。孙权很快平定江夏。
甘宁
甘宁(?一21 5)字兴霸,三国时巴郡临江(今四川忠县)人,孙吴著名将领。甘宁少有气力,好游侠,先投靠刘表,但未被重用,后归依孙权,孙权加以重用。曾随周瑜在乌林击败曹操,在南郡攻打曹仁。又随吕蒙拒关羽,以功升任西陵(今湖北麻城县)太守,折冲将军。曹操出兵濡须(今安徽巢县南),甘宁任前都督迎战,率兵百余,夜袭曹营,曹兵败退,创造了“百人闯曹营”的有名战例。建安十二年(207),合肥战役中,甘宁与吕蒙、凌统等人随孙权过逍遥津北上,率部千余人,大战魏将张辽。建安二十年(215),再次攻打合肥时战死,归葬于故里万县甘宁乡贯风村。
凌统
凌统,字公绩,吴郡余杭人。建安八年十一月,孙权征讨黄祖,凌统之父凌操驾着小船,冲在最前面,首先杀入夏口,被黄祖的部将甘宁一箭射死。凌统奋力夺回了父亲的尸体。那年他才十五岁。孙权攻取皖县城,凌统亦有战功。吴、蜀争夺荆州时,凌统与吕蒙进兵沅湘,取得长沙、零陵、桂阳等三郡。在随孙权攻打合肥之战中,孙权为张辽所困,情势危急。凌统率领三百亲信血战张辽,护卫孙权撤退。激战中,凌统的左右亲信尽皆战死,凌统身上也数处负伤。凌统奋勇杀敌数十人,直至孙权安然脱险,方才撤还。凌统痛哭亲信,孙权亲为拭泪,说:“公绩,死者不可复生。能有爱卿在,我孙权何患无人?”后来,孙权又命凌统赴东南,治理山越地区。凌统对山越民众施以恩威并用之法,使之平服归顺东吴。不久,凌统病卒,年四十九。
徐盛
徐盛,字文向,诸葛瑾同乡。东吴孙权麾下大将,封衔安东将军。起初,孙权继父兄之业坐领江东,他与吕蒙、陆逊和丁奉等诸将共同辅佐年轻的主公孙权。赤壁火攻时,他和丁奉为周瑜的左右手。其后在取皖城、袭荆州、烧刘备等重要军事行动中亦多有战功。徐盛原籍琅邪莒人,家乡遭乱,迁居于吴以,作战勇猛而闻名,被孙权任为别部司马,授兵五百,驻守柴桑,防备黄祖。黄祖之子黄射曾率军数千人,入侵柴桑,当时徐盛手下士兵不满二百。大敌当前,他毫无畏惧,紧闭城门,居高临下,与黄射抗拒,击伤其吏士千余人,后打开城门出战,大破敌军。从此,黄射不敢再来侵犯。
潘璋
潘璋为三国时东吴大将,善使大刀。潘璋跟随孙权征战,战功无数,为吴国的建立和稳固作出了重大贡献。潘璋征讨黄祖时,生擒苏飞。赤壁之战时,潘璋领三千兵接应董袭,从江中攻击曹操。刘备完婚逃离东吴时,孙'权令潘璋、陈武带五百精兵追赶,但为孙夫人所拒。后孙权偷袭荆州,潘璋跟随吕蒙奇袭烽火台。关公败走麦城时,潘璋率部生擒关羽、关平。彝陵之战,潘璋诱杀老将黄忠。潘璋之死,正史和《三国演义》略有出入。正史中他是自然死亡,而在《三国演义》第八十三回中,潘璋在彝陵战后,与关兴相遇,被关兴所斩。
丁奉
丁奉(?一271)三国时庐江安丰(今河南固始东南)人,字承渊。少属甘宁、陆逊等,数随征伐,有战功,迁偏将军。孙亮即位,为冠军将军,封都亭侯。吴建兴元年(252),败魏将诸葛诞于东兴(今安徽含山西南),迁灭寇将军,进封都乡侯。太平二年(257),拜左将军。孙休即位,与张布等诛杀大将军孙,啉,迁大将军,加左右都护。永安三年(260),假节领徐州牧。六年,魏伐蜀时,奉命率军救援。蜀亡,军还。孙休卒,遂与丞相濮阳兴等从万或之言,共迎立孙皓,迁右大司马左军师。建衡元年(269),攻晋无所获。既卒,有毁之者,皓遂徙其家于临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