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地质资料馆是馆藏独特的专业档案馆。它的前身为成立于1955年5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华东地质局
图书馆,实行地质资料与地质专业图书一体化管理;1958年5月江苏省地质局成立后,设立地质资料处,专门负责江苏汇交地质资料管理;1961年地质资料处与地质矿产处合并为地质矿产资料处;1963年9月成立全省地质资料处,成为面向全省的地质资料汇交与借阅服务管理机构;1966年9月江苏省储量委员会并入全省地质资料处;1969年3月全省地质资料处随着江苏省地质局撤销而撤销,其管理职能由江苏省革命委员会重工业局地测科承担;1973年9月江苏省地质局恢复后,即设立了全省地质资料室,重新履行资料管理与储量审查两项职能;
1976年全省地质资料室更名为全省地质资料处,兼有矿产储量审批职能;1983年随江苏省地质局更名为江苏省地质矿产局,更名为江苏省地质资料处;1996年机构改革时,江苏省地质矿产局更名为江苏省地质矿产厅,江苏省地质资料处与省储量委员会办公室合并组建成江苏省地质矿产厅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处,其中地质资料的保管、借阅与加工整理等工作暂由省地调院负责完成;2000年江苏省地质矿产厅与江苏省土地局合并组建
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地质资料业务管理由江苏省国土资源厅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处负责,其中地质资料的保管、借阅与加工整理等工作仍由省地调院负责完成;2004年3月,根据《
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国务院第349号令)的要求,经省编办批准,江苏省国土资源厅下文设立江苏省地质资料馆。
截止2012年2月底,馆藏地质资料共有6016档,计85888件。其中,最早的一份地质资料《江苏地质考察》为1868~1872年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在江苏考察时形成的;1949年以前的地质资料有122份,日本侵华时期形成的日文地质资料和英文地质资料有90份。此外,馆内还珍藏有大量国内外著名地质学家编著的地质资料,如李四光、谢家荣、朱庭祜、朱森、叶连俊、程裕淇等人编著的中外文专著、报告和译著等。
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苏境内形成的重要地质资料馆内都有收藏。其中包括1∶5万、1∶20万、1∶25万、1∶100万等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资料;能源矿产、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
非金属矿产及水气矿产等矿产勘查资料;
海洋地质调查资料;物化遥地质勘查资料;水工环地质勘查资料;地质
科学研究成果报告;外省、市及全国性成果地质资料等。
根据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与“四化”建设要求,江苏从1998年起,就启动了馆藏地质资料扫描数字化工作。截止2012年2月底,馆内已藏有光盘存储的“数字化成果地质资料”5737档。
馆藏地质资料不仅有复制本成果地质资料,还有部分原稿,时间跨度长达一个多世纪,有些地质资料在我国地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如馆藏的《江苏地质志》(刘季辰、赵汝钧,1924年)是我国第一份省域地质志,与《南京龙潭地质指南》(李四光、朱森,1932年)一并入选江苏省首批珍贵档案名录,映衬出馆藏的地质资料不但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与参考价值,还呈现出丰富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并逐步向档案第三价值(文物价值)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