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江苏大学直属院系
江苏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Schoo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Jiangsu University)是江苏大学的直属院系。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63年的动力机械工程系,是学校创办最早的三个系之一。
学院简介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63年的动力机械工程系,是学校创办最早的三个系之一。经过4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形成了实力较强、特色明显的学科体系。
学科建设
学院设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含6个二级学科及自主设置的清洁能源与环境保护学科点)及博士后流动站,其中流体机械及工程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拥有流体机械及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制冷及低温工程、化工过程机械、流体力学、土木工程等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为江苏省重点学科、优势学科。
办学规模
学院设有流体机械工程系、工程热物理系、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系、热能工程系、建筑环境与能源系、流体力学教研室与中心实验室。现有教职工130余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1人、教授27人、副教授(含高级工程师)47人、江苏省“特聘教授”、“青蓝工程”、“333工程”及“六大人才高峰”等高层次人才12人。
科研建设
学院经过4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形成了实力较强、特色明显的学科体系。充分依托学科优势,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在长期的实践中已形成了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和良好的学术气氛。学院始终坚持教学和科研两个中心一起抓,已在荷电两相流理论及工程应用、流体机械性能及内流分析、泵类产品的研究设计、计算流体力学、煤炭气化与强化传热技术、烟尘治理技术、清洁燃烧理论与技术、热物理测试及微机智能测试技术、微动力机电系统、高效低污染动力装置控制过程、空调与制冷过程、供暖、通风与空调工程、室内热环境技术及工程应用等方向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研究特色,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共完成及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近20项,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专项1项,博士点基金项目4项,共完成纵横向研究课题200多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600多篇,被SCI、EI等检索的论文100多篇,撰写专著、教材10多部,获得发明、实用新型专利50余项。
学院现拥有国际上最先进的体视粒子图像测速仪(PIV)、三维相位多普勒粒子动态分析仪(PDPA)、JDDF1400型开闭两用低速风洞、高速数码摄像机、暖通综合测试装置,以及图形工作站、并行机群、CFD软件、多功能旋转流场试验台等一批先进的仪器设备,还有完备的教学实验仪器及软件,为本科生、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优良的条件。
交流合作
学院还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同国内近百家企业和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德国、瑞典、奥地利、泰国、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等国的大学、科研机构有着广泛的学术交流、科研合作、人员交流及人才培养等合作关系。
办学历史
1956年我国著名的流体机械专家戴桂蕊教授于吉林工业大学(现吉林大学)组建内燃水泵研究小组,1958年课题组的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周恩来总理亲切接见课题组研究人员。
1960年排灌机械教研室和排灌机械研究室(现流体中心)成立,并在吉林工业大学开始招收排灌机械专业本科生。
1963年排灌机械专业并入镇江农业机械学院(现江苏大学),与内燃机专业一起组建动力机械工程系。建系初期的两个专业均获得国家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
1974年排灌机械专业改为农用水力机械,1978年改为水力机械设计制造。
1985年动力机械工程系增设热能工程专业,同年动力机械及工程学科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1995年为适应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内燃机专业并入汽车工程学院。
1993年水力机械设计制造专业调整为流体机械及流体工程专业。
1996年流体机械及工程学科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1999年成立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并将流体机械及流体工程专业、热能工程专业、热力发动机专业调整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2001年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招生。
2003年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增设工程热物理方向。
2005年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被评为江苏省首批品牌专业。
2008年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被评为江苏省重点学科。
2009年流体机械及工程列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人才培养试点专业。
2010年增设教育部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本科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2011年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获批江苏省优势学科。
学院领导
历任领导:
现任领导:
科研成果
院系专业
学院现设有热能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两个本科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热能与动力工程已建成江苏省首批品牌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依托学院的学科优势已逐步形成专业特色。学院现有省级精品课程3门,校精品课程5门,主编及参编教材10余部,出版专著及其它专业书籍4部,其中省级精品教材1部,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2部。建立了16个校外实习基地,其中10个基地长期承担实习任务。学院中心实验室面积7000m2,实验设备总价值约1500余万元,形成了较完备的人才培养基地。
热能与动力工程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是江苏省首批品牌专业。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下设流体机械及其自动控制、电厂热能工程及其自动化、工程热物理与节能减排等方向。
本专业着重培养具备工程热物理、流体力学、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动力工程等方面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能源动力工程及其自动化和相关方面的设计、研究、教学、开发、制造、运行等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本专业充分依托重点学科的优势,注重学科交叉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基础知识和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须的、系统的技术基础理论,接受现代动力工程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动力机械与热工设备设计、运行、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室内环境系统与设备及建筑公共设施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管理及国民经济各部门所需的特殊建筑环境研究开发的基础理论知识及能力,能在建筑环境与设备的设计研究、制造安装、物业管理等部门及相关的科研、生产、教学等单位从事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注重建筑、机械、电气、热工、和环保等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通过培养,使学生掌握建筑物理环境和环境恐慌之系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建筑设备系统的设计、调试和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建筑供暖、通风和空调系统及设备的设计、运行、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新能源科学及工程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热流体科学基础理论、系统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知识与技能,掌握新能源转换与利用原理、新能源装置及系统运行技术,能胜任新能源技术相关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及技术经济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结合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和人才培养要求,充分依托现有的清洁能源利用省重点实验室、生物柴油应用技术省工程中心、生物质能研究所及太阳能利用研究所的优质资源,以现有能源与动力大类本科生教育体系为基础,形成以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利用为主体的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特色,培养学生具有新能源装置和产品设计、制造和控制,以及生产组织管理的综合能力。
参考资料
学院简介.江苏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历史沿革.江苏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历任领导.江苏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3 21:33
目录
概述
学院简介
学科建设
办学规模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