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6月(一说5月29日),淮南、淮北军区合并,成立江淮军区,统一领导淮河南北的武装斗争。陈庆先任司令员,曹获秋任政委。下辖第一、二、四军分区和江淮独立旅。同年7月,在淮北津浦路东建立了第三军分区。淮海战役胜利后,又先后建立了第五军分区(巢湖以东地区)、蚌埠市警备司令部、合肥市城防司令部和淮南煤矿警备区司令部。1949年4月与皖西军区合并成立皖北军区。
历史沿革
1948年5月29日,江淮军区由淮南军区与淮北军区合并组成(4月21日组建式成两淮军区,29日改称江淮军区)。下辖第一、第二、第四、第五军分区、蚌埠市警备司令部、合肥市城防司令部、淮南煤矿警备司令部和第三十四旅(有华野十二纵队调入)、独立旅。江淮军区组成后,参加了淮海战役。1949年2月,第三十四旅、独立旅编入第三野战军第三十四军。1949年4月上旬,江淮军区机关和各军分区与皖西军区及豫皖苏军区第三、第四、第六军分区组成皖北军区。
司令员:陈庆先
政治委员:曹获秋(兼)
副司令员:饶子健 梁从学
副政治委员:杨光池
参谋长:赵汇川
政治部主任:杨光池(兼)
副主任:张力雄
组织部部长:梅少卿
卫生部部长:郭光华
军械处处长:于淞江
(1)江淮军区党委会
书记:曹获秋(兼)
委员:陈庆先 饶子健 梁从学 杨光池 赵汇川 张力雄
(2)独立旅
旅长:张秀龙 叶道友 吴大林 政治委员:王学武 雷铁鸣 副旅长:何玉祥
参谋长:何玉祥(兼),政治部主任:罗隆生
供给部部长:任白川 副部长:任白川 董长泰
(3)第三十四旅
旅长:廖成 :李木生 政治委员:万金培 廖成美 副旅长:李木生 政治部主任:杨效椿
(4)蚌埠警备司令部
司令员:梁从学(兼)政治委员:李世农(兼) 副司令员:赵汇川(兼) 黄仁廷 副政治委员:张灿明(兼)
(5)合肥市城防司令部
司令员:孙仲德(兼) 谢忠良(兼)
政治委员:谭启龙(兼) 杨思一(兼)
副司令员:饶守坤(兼)
副政治委员:李步新(兼)
(6)淮南煤矿警备司令部
司令员:马德胜(末到职)
政治委员:赵凯(兼)
副政治委员:吴战行(未到职)
(7)江淮军区第一军分区(1948.6-1949.4)
1948年6月,江淮区党委成立,淮南津浦路东军分区改称江淮第一军分区,1949年4月,皖北区党委成立,江淮第一军分区改为皖北第一军分区。
司令:艾明山
政委:陈雨田
副司令:李元 傅以明
副政委:张雷平
参谋长:魏然
政治部主任:徐速之
供给部副部长:刘长和
天高支队(1948.4一12)
司令:章明 政委:徐速之 李锐
来六支队(1948.5—7)
司令:顾玉清 政委:李锐(兼)
炳辉县总(支)队(1948.12—1949.4)
司令:章明 政委:张笠 陶滔
来嘉县总队(1948.12—1949.1)
总队长:余道全 政委:李唯之
米安县总队(1948.12一4)
总队长:道全 政委:李唯之
嘉山县总队(1949.2—4)
总队长:杨如新 政委:朱之渔
滁县总队(1949.2—4)
总队长:方浩 政委:胡锡川
盱来嘉支队(1947.一1948.5)
司令:(缺) 政委:胡坦
盱嘉支队(1948.5—7)
司令:王明 政委:胡坦
盱嘉来六支队 (1948.7—1949.初)
司令:顾玉清 政委:李锐 胡坦
盱眙县总队(大队,1948.12—1949.4)
总队长(大队长):张玉新 张运海 政委:王守基
东南支队(1948.~1949.2)
司令:魏然 薛磊 政委:魏然 丁明志 项南
六合县总队(1948.11—1949.1)
总队长:任文彬 政委:沙流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