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府志
成立于1982年的市级修志机构
《江宁府志》修志机构是市级修志机构于1982年成立。在2002年机构改革中,继续定为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正局级),南京修志历史可上溯至六朝,但直到唐朝以前仍是史志一体,多为类叙地方兴废大端。
历史概况
南京修志历史可上溯至六朝,但直到唐朝以前仍是史志一体,多为类叙地方兴废大端,编年纪事的史料书和杂志。有史记载的较早的有东晋山谦之的《丹阳记》(有部分章节传抄流传至今)。南朝时还有《京都记》、《建康记》。隋唐时有《丹阳郡图经》、《金陵六朝记》、《金陵地记》、《建康实录》等,但是多已散佚不存。唯唐代许嵩撰《建康实录》至今仍流行于世,是一部编年纪事的史料书,46万字,引据广博,资料丰富。宋代以后,志与史逐渐分出,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比较突出的是,由于资政、资治的需要,知府知县领衔修志,修志工作逐渐成为一项政府行为。主要有乾道年间建康知府史正志领修的《建康志》(府志,已不存),庆元年间的《建康续志》(府志,已不存),南宋景定二年知府马光祖主修,周应合纂的《景定建康志》,张敦颐的《六朝事迹类编》等。其后,元、明、清、民国各朝代均有纂修。体例上有州府县志,亦有《金陵梵刹志》、《后湖志》等专志,和《金陵名山记》、《金陵名园记》等杂记。其中尤以《景定建康志》,后世评价较高。全志50卷,采用了图、纪、表、志、谱、传体例,创志体范例。且资料详实、丰富。与《建康实录》一起,是我们考证六朝及宋代以前历史的宝贵资料。 南京历史上编纂的府志、县志有70余种,专志、杂志90多部。作为州府一级的旧志,至今流传下来著名的有南宋《景定建康志》、元《至正金陵新志》、明万历《应天府志》、清康熙年间知府陈开虞修、张怡纂的、知府于成龙修的、清嘉庆年间知府吕昭燕修《江宁府志》、光绪《续纂江宁府志》、《同治上江两县志》,民国年间有1935年,叶楚伧、柳诒徵主编,王焕镳纂《首都志》,1927年的《新南京志》等。 历代旧志与今日社会主义新方志相比,除了在结构体例上新方志有所变革而不同外,根本上的区别在于旧志“重人文,轻经济”,忽视对社会发展的根本因素之一的生产斗争,也就是志书的经济部类的记述。这一方面是由于旧时代经济极端落后,封闭式的小农经济,形成了落后的社会意识和观念;另一方面是由于旧志的编纂虽然亦多是政府主修,但多依靠“敬集文学诸儒”,远不同于今日的广泛发动和组织,其资料的来源受到很大的局限,不能够客观全面地反映一方的自然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修志机构情况
市级修志机构于1982年成立。在2002年机构改革中,继续定为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正局级),现编制23人(比1998年机构改革压缩10%),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市志办下设秘书处、市志编纂处、区县指导处、年鉴处,另下设地方志研究所,属处级事业单位,编制6人,由财政全额拨款。南京年鉴研究会挂靠在市志办。
区、县修志机构在机构改革中变动较大,大都与档案局、党史办合署办公。
志书编纂情况
1、市志
市志的编纂采取“三步走”方法:第一步是1984年至1986年编纂出版《南京简志》,130万字,下限1985年,为解放后全国第一部城市志。第二步是1987年至1996年编纂《南京市志丛书》,发动各部门,各行业编纂专业志、部门志,至今已出版66部专业志,4000多万字,下限不齐。第三步是从1997年开始编撰《南京通志》,下限为1999年,12册,总篇幅1400万字,目前已进入总纂阶段,2005年完成出版。第一步旨在积累经验、锻炼队伍;第二步意在积累资料、掌握全面;第三步由于下限比简志延伸14年,因此亦带有续修性质,更具有科学性和时代性。
2、区县志
县志在90年代完成。区志是白下区1988年在全国首先编就。目前有2个正在编撰区志,两年内完成出版。
在90年代完成修志的区县正在为续修做好相应准备工作,同时一批乡镇志、村志、厂志、山水志也相继问世。
江宁会馆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4 21:15
目录
概述
历史概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