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村
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市汶龙镇下辖村
江夏村位于汶龙镇东南边,与定南县汶岭村交界,距县城26公里,距镇政府驻地1.2公里,全村总面积20235.98亩,耕地面积2587亩,山地面积14826.5亩,主要产业有脐橙、蔬菜、畜牧养殖等。江夏村与定南县交界,并且是汶龙镇圩镇的中心地带,使得江夏村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村民拥有丰富的经商资源。
建制沿革
江夏村位于龙南县汶龙镇东南边。距离县城18公里,总人口4808人,全村面积16317亩 。2003年,江夏村,坳背村和茶园村,3村合并为一个大的新江夏村,并设立了江夏村支部和居民委员会。目的是为了把弱村做成强村,更好地促进发展。
江夏村小组有40个(围足下上、围足下下、坳背老屋、石灰屋、岭排上、大坳、天井湖上村、天井湖下村、袁屋、水打古、干坑、新岭、大人岭、上湾、上屋、下屋、围仔、老屋、上头、下头、上田心、下田心、坎下、新屋、背夫、中心屋、河坝贤、江夏围、岭头、寨下、井水龙、席草田、黎屋一、黎屋二、黎屋三、苎麻园、新屋下一、新屋下二、新屋下三、莲塘面)
经济概况
江夏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工业、服务业发展较为滞后,劳务输出收入是江夏村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13200元。2020年有产业专业户56户,主要是种植除水稻、脐橙种植、无公害蔬菜种植等,总计600余亩。
2019年江夏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为圩镇店铺出租租金0.48万元,百村创业园店铺租金1.99878万元,茶园小学出租租金0.15万元,公益林租金6.594776万元等组成。
历史人文
历史古迹
江夏村是以黄姓为主的村,还有少部分郑、蔡、袁、黎,共5种姓氏。黎氏1404年来汶龙,老江夏黄氏明朝成祖永乐五年1407年来汶龙立居,茶园坳背黄氏南宋时代来汶龙立居。江夏村有一座鸦形古墓,建于明朝弘治十一年乙丑(1505),祖墓建筑宏伟,占地200多平方米,碑门用料青光石“黄氏佳城”镶刻在壹字正中央,显得十分美观大方。
江夏岭头方型围,地处岿美山下,近邻汶龙圩镇,远接彤华美景,始建于清1875年,占地18亩,建筑面积7200平方米,是客家文化特色民居之一,典型四角楼方型构造,四角布有四个炮楼,正中为一进二厅祖祠,“熊堂”四个刚劲有力的草体字横扁悬挂厅堂中央,显得格外庄严肃穆,岭头自古民风纯朴,代有俊彦,自恢复招考以来,有几十名学子考上全国各地大中院校,素有汶龙“秀才村”、“第一村”之美誉。
人文特色
2003年,江夏村、坳背村和茶园村3村合并为一个大的江夏村,有以下几个人文特色,一是盛产土陶。江夏村盛产土陶,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村级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最为有名的应为茶园作坊生产的土陶,该作坊土陶烧制历史已达几十年。土陶是人们用改变自然原料性状的方法加工而成的器具,造型各异,古朴素雅,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特点。江夏村的土陶大小不一,品种多样,尤其在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之间,人们生产的土陶产品主要有陶罐、陶盆、陶碗、酒瓮、酒缸等大大小小数十种,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这些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二是坳背梨盛名。江夏村坳背区域比较盛产坳背梨,这里产的梨青脆爽口,吃起来香味四溢,备受广大村民喜爱。三是坳背茶小有名气。坳背片区历来盛产茶叶并且是农户小产种植,没有规模化生产,茶叶采摘以后全部手工炒制,颇受茶友喜爱。四是灰水粄。灰水板属米浆制品,吃起来有碱香味,软滑而韧。趁热可沾辣酱或酸酒伴着吃,也可拌上做好的汤水配料吃,凉了可以作为点心送给亲戚朋友,深受广大居民喜爱。
自然风景
江夏村有一座名为彤华山的山峰,景观颇为雅致。彤华山位于汶龙圩镇北面,坐落于茶园,距镇3公里,山体像手掌一样,座北朝南,山顶有五支峰秃起,似五个手指,故也叫五指山,在茶园村北边的山中建有一庵。此庵于清朝顺治甲申(1644年)建,在第一与第二峰的山坳里,群山竞䇯,秀插天外奥区,山上长满小山竹,一年四季青翠。山坳有一块坪,庵坐北朝南,面阔三间二进,中为天井,二进中为殿堂神盒,左右为厢房,土木结构,悬山顶,占地约200平方米,山深水秀,庵左边有一水井,清沏透明,甘甜可口。静溢神秘,远离人间,实在是修行养性的好去处。据旧(县志)记载,邑人徐,士孜读书于此。后徐,考中顺治十四年(1658)丁酉,乡试举人,并有文著于世间。
地图位置
参考资料
汶龙镇江夏村简介.龙南县政府信息公开网.
江夏村村情概况.龙南市人民政府网.
2021汶龙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最新修订时间:2022-02-21 13:49
目录
概述
建制沿革
经济概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