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遇天宝乐叟》是唐代诗人
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诗。全诗借与天宝乐叟的对话,表现华清宫今昔的巨大不同,感慨唐王朝的盛衰变迁。诗中前二十四句叙述天宝乐叟怀念华清宫昔日繁华和感慨自己的遭遇;后八句以诗人的视角向天宝乐叟华叙述华清宫当今的状况。全诗感昔伤今,深喻讽今之意,诗中处处呼应,事事关联,承转无痕,过渡自然。
作品原文
江南遇天宝1乐叟2
白头老叟泣且言,禄山3未乱入梨园4。
能弹琵琶和5法曲6,多在华清随至尊。
是时天下太平久,年年十月坐朝元7。
千官起居8环佩9合10,万国11会同12车马奔。
金钿13照耀石瓮寺14,兰麝15熏煮温汤16源。
贵妃宛转17侍君侧,体弱不胜珠翠繁。
冬雪飘飖锦袍暖,春风荡漾霓裳18翻19。
欢娱未足燕寇20至,弓劲马肥胡21语喧。
豳土人迁避夷狄22,鼎湖龙去哭轩辕23。
从此漂沦落南土,万人死尽一身存。
秋风江上浪无限,暮雨舟中酒一樽。
涸鱼久失风波势,枯草曾沾雨露恩。
我自秦来君莫问,骊山渭水如荒村。
新丰树老笼明月,长生殿24暗锁青云。
红叶纷纷盖欹瓦25,绿苔重重封坏垣26。
唯有中官27作宫使28,每年寒食29一开门。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白话译文
白头老翁一边说一边哭泣,安禄山作乱前我就成了梨园子弟。
能弹着琵琶伴奏法曲,常常在华清官奉侍皇帝。
这时的天下啊,久享太平,年年十月,皇帝都驾幸华清。
千官清安,摇曳的环佩鸣奏,万国朝见,络绎的车马飞奔。
石瓮寺里,闪耀着金钿的光辉,温泉源头,熏煮着兰麝的芳芬。
贵妃婀娜地跟随着君王,娇弱禁不起珠翠的繁重。
冬雪飘飘,更觉得锦袍温暖,春风荡漾,越显出霓裳飘动。
乐还没享够,叛军已杀到京城,弓劲马肥,到处是胡语的噪音。
逃避夷狄,数不清豳土的难民,痛哭轩辕,留不住鼎湖的飞龙。
从这时落了难飘,流到南国,死了千万人,只留下我一身。
一叶孤舟,饱经江上的风浪,几杯淡酒,消磨雨中的黄昏。
涸鱼早失掉风波的凭仗,枯草曾沾过雨露的深恩。
我来自秦川你不须细问,骊山渭水都好像荒村。
新丰树老,笼罩着明月,长生殿暗,覆盖着春云。
红叶纷纷掩埋了破瓦,绿苔重重封锁了断墉。
只有宦官充当宫使,每年的寒食节开一次宫门。
创作背景
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正月,诗人以中书舍人的身份,上疏论述如何解决河北藩镇之乱的问题,未被采纳。这时,朝政日荒,朋党倾轧,诗人便请求离京。七月,诗人改官杭州刺史,同年十一月至杭州。诗人便在任杭州刺史时作下这首诗。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开头“白头老叟泣且言,禄山未乱入梨园”,天宝乐叟似乎是极偶然地向诗人诉说一个故事,而诗人则以“我自秦来君莫问”一句接叙他的见闻。他们所以有共同语言,互相倾听对方的哀怨,都是建立在“自秦来”三字上。两人都对国家的前后变迁有深刻的体会。天宝乐叟的不幸遭遇,激起了诗人强烈的共鸣;而诗人本人正过着凄苦的贬谪生活,是他们产生共鸣的内在原因,因此他们也同是“天涯沦落人”,结构安排和艺术手法虽然有别,但与诗人的《
琵琶行》实为异曲同工。天宝乐叟叙述的故事并不复杂。安史之乱前,他是唐玄宗身边的一个艺人。那时天下太平。每当皇帝到华清宫时,他就随侍身边,以演奏琵琶和法曲为业。那时千官问候起居,万国朝拜皇帝,众多命妇的首饰照亮了石瓮寺。更有宛转柔媚之杨贵妃,衣袂飘飘,舞姿翩翩,繁华热闹啊。然而好景不长,燕寇至,胡语喧,玄宗仓皇出逃,继又忧郁而死。乐叟失去了依靠,也失去了职业,不幸漂泊南土,秋风江上,暮雨舟中,日日只有借酒浇愁而已。这个故事之所以真切感人,不仅在于老乐叟是“边泣边言”, 饱含着极深的感情来叙述这段悲剧,更在于诗人运用了对比烘托等艺术手法,对天宝盛世的繁华景象的铺陈与安史之乱后“万人死尽一身存”的悲剧场面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两相对比,给读者的印象极为深刻。从“千官起居环佩合”至“春风荡漾霓裳翻”八句渲染盛世的繁华,诗人不仅运用了“千官起居”“万国会同”这类显示气势宏大的辞语,更兼“金钿照耀石瓮寺”一句用众多命妇金钿首饰之光的强烈从侧面来加以烘衬。这四句是面的描绘,接下来关于杨贵妃的四句是点上的刻画。点面结合,正如写景诗既有远景,又有特写,容易加深印象,感染读者的心灵。“豳土人迁避夷狄,鼎湖龙去哭轩辕”,这两句诗人以亶宜父迁豳、鼎湖龙去的典故设喻,十分妥贴。
诗的最后八句是诗人告诉乐叟骊山渭水遭受战乱后的凄凉景象。诗人诉说他“自秦来”,亲眼看见“骊山渭水如荒村”,到处是“欹瓦”“坏垣”。那里宫门紧闭,只有一年一度的寒食节,作为宫使的“中官”才前来祭扫开一次宫门。诗人通过写景,写骊山渭水的“树老”“红叶”“青苔”,一片荒凉,从而映衬出安史之乱后唐帝国的一片萧条。
乐叟所述个人遭遇和诗人所言骊山渭水一带的巨大变迁,从本质上揭示了唐代社会盛极而衰的整个历程。全诗由乐叟与诗人的两段对话组成,通过乐叟所述安史之乱前后自己生活境况的天壤之别以及诗人介绍的华清宫颓败之状,形象而真实地反映出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程,勾勒出六七十年间的沧桑变化,不愧为一部以一个典型侧面反映社会巨变的史诗。在布局谋篇的构思上,诗人匠心独运,对话中夹叙夹议,形象鲜明生动,而且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极富艺术感染力。
名家点评
南宋·
葛立方《韵语阳秋》:白乐天云:“白头病叟泣且言,禄山未乱入梨园”,“欢娱未足燕寇至”,“万人死尽一身存”,读之可为凄怆。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太原人,后家新郑。唐贞元十六年(800年)擢进士,十九年(803年)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二年(807年)召入翰林为学士,迁左拾遗。元和十年(815年)宰相
武元衡遭暗杀,白居易上奏请辑办凶手,为权贵忌恨,贬为江州司马。后历任杭州刺史,太子少傅,刑部尚书等职。著有《长庆集》七十五卷,《六帖》三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