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南大学下设的二级学院
江南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是江南大学下设的二级学院,也是中国纺织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基地之一。
办学历史
1952年,无锡纺织工业学校创建。
1958年,无锡纺织工业学校升格为无锡纺织工学院。
1962年9月,无锡纺织工学院并入无锡轻工业学院,成立纺织工程系。
1995年,无锡轻工业学院更名为无锡轻工大学,同时将设计学院服装设计专业和纺织分院并入,成立纺织服装学院。
1986年,学院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1年,无锡轻工大学、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江南大学,更名为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并将江南学院纺织与工业美术系并入学院。
2003年,学院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获批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9年,学院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获批博士后流动站。
2010年,获批纺织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
2019年,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更名为江南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19年7月,江南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下设2个教学系,5个本科专业。
学科建设
据2020年7月江南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5个以及专业硕士授权领域1个;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1个,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1个。
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纺织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点:纺织科学与工程
二级学科博士点:纺织工程、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制浆造纸工程
一级学科硕士点:纺织科学与工程
二级学科硕士点:纺织工程、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制浆造纸工程
专业硕士授权领域:纺织工程
在2009年和2012年教育部一级学科评比中,江南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并列全国第二,全国第五。
在2017年教育部组织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江南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获评B。
师资力量
截至2020年4月,江南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有教职工138人,其中专任教师98人,教授35人,副教授52人,博士生导师24人,硕士生导师90人;其中90%以上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60%以上专任教师有一年以上海外研修背景;教师队伍中有国家级人才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省教学名师2人,省双创人才1人,省双创团队1个以及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省六大高峰、省青蓝工程、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等高层次人才30余人次;此外拥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高卫东、蒋高明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蒋高明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蒋高明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魏取福、王强
教育部青年骨干教师:高卫东
江苏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蒋高明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人才:魏取福、王潮霞、王强、王平、黄锋林、许长海
江苏省“333 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王潮霞
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领军人才:蒋高明
江苏“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王鸿博、任学宏、黄锋林
江苏省“333工程”学术带头人:范雪荣、王强
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蒋高明
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蒋高明、龙柱、王强、丛洪莲、蔡以兵
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高卫东、魏取福、王平、许长海
江苏省“双创人才”计划:任学宏、许长海
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高卫东
钱江特聘专家:龙柱
教学建设
据2020年7月江南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国家特色专业2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教育计划专业1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江苏省“十二五”省重点专业建设点1个,江苏省级品牌专业2个,江苏省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江苏省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精品示范课程1门;承担了教育部教学综合改革项目,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项目3项;建成国家级优秀多媒体课件5个,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校级精品课程11门;拥有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省级实验示范中心;此外拥有5个本科教学实验室。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江南大学—无锡第一棉纺织有限公司
国家精品示范课程:《纺织材料》
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浮世衣潮——我国近现代服饰面面观》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纺纱原理》《机织原理》
国家特色专业:纺织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
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纺织工程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教育计划专业:纺织工程
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纺织工程
江苏省级实验示范中心:江苏省纺织专业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苏省纺织类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江苏省“十二五”省重点专业建设点:纺织工程
江苏省级品牌专业:纺织工程、轻化工程
江苏省级特色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
江苏省一流专业建设点:轻化工程
据2020年7月江南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在近年编写的30多部教材中,有9部被评为部省级优秀教材,4部被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
据2020年7月江南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学生获“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国赛)金奖、全国大学生纱线设计大赛特等奖、“互联网+”大学生 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绿色染整科技创新大赛特等奖、一等奖,“红绿蓝杯”中国高校纺织品设计大赛一等奖,江苏省普通高校高等数学竞赛一等奖等;年平均学科竞赛获奖40余项。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20年7月江南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111计划创新引智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行业级检测中心1个,江苏省级研究基地1个,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2个校级研究所;此外拥有技术纺织品研究室、功能材料研究室、纺纱研究室、非织造材料成型理论与功能化研究室等13个研究室。
111计划创新引智基地:纺织品生态加工关键技术创新引智基地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针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针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行业级检测中心: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浆料检测中心
江苏省级研究基地: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
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纺织品数字喷墨印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功能纺织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校级研究所:纺织研究所、针织研究所
科研成果
据2020年7月江南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在数字化针织装备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纺织装备的智能控制技术、纺织数字图像技术、纺织产品CAD设计、高档纺织产品开发等数字化智能化纺织技术;静电纺纳米功能纤维制备与机理研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功能性纺织材料;纺织用酶制剂的开发和应用、喷墨印花颜料墨水的研制和应用、超细涂料及染色技术、印染节能加工技术与设备等生态染整技术;汉民族服饰文化等研究方向形成特色和优势;近年来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艺术基金和省部级项目百余项、年均科研经费超过5000万元,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等部省级教学成果和科技成果奖励百余项;近五年,共计发表科研论文2500余篇,其是SCI/SCIE收录论文818篇,申请发明专利1157项,授权发明专利466项,授权国际专利9项;与江苏、浙江、山东、福建等省20多个地市开展全面合作;“自动络筒机及细纱络筒联合机研制”、“高性能紧密纺纱关键技术”、“全数字式智能花饰纱生产控制系统”、“数字化经编装备技术”、“全自动工业用布织样机” 等一系列产品在江苏周边省市得到了推广和应用。
学术资源
服装学报》是由教育部主管、江南大学主办(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承办)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创办于1998年,前身为《江南学院学报》,2002年更名为《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更名为《服装学报》。主要刊载针对服装领域材料、结构、管理、设计、文化、营销和信息化等方面,具有原创性、前瞻性和交叉性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成果。
合作交流
据2020年7月江南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启动“纺织工程”本、硕与美国北卡州立大学、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等,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路易斯安纳州立大学、佐治亚理工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日本信州大学韩国釜山国立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德国卡尔迈耶集团公司、英国染色家协会等大学、机构和公司建立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近年来,学院先后举办并参加世界纺织大会、纺织生物技术研讨会、功能纤维材料国际研讨会、国际纺织生物技术、国际服饰文化与服装设计等一批国际性会议。
文化传统
精神风貌
诚实、踏实、务实、自强、进取、争先
据2020年7月江南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开展服装设计学科竞赛经验分享讲座、“新生杯”辩论赛、新生心理导航月系列活动、CTC初心跑团、江南大学“江南时尚文化周”等文化活动。
形象标识
江南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院徽由学院主干学科纺织的拼字首字母”FZ“组合而成。
现任领导
优秀校友
参考资料
学院简介.江南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
历史沿革.江南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文让你快速了解纺织学院!.江南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2-01-13 05:21
目录
概述
办学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