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城隍庙庙会
中国民俗文化活动
江南城隍庙庙会是一种中国民俗文化活动。在宣武门外横街东门口外路北,建于元朝初年,称为佑圣王灵应庙,前各种小吃摊、算命摊排成一条长龙。
民俗
江南城隍庙在宣武门外横街东门口外路北,建于元朝初年,称为佑圣王灵应庙.明万历二年(1574年)加封大都城隍,为护国保宁王.明永乐朝为大威灵祠.清代改称为江南城隍庙,内有城隍行宫。筑有戏台,但清末以来,从未见演戏.庙东有东岳庙,西有三官庙,庙南多为义地。城隍是中国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
每年的三个鬼节——清明节、七月十五中元节、十月初一日寒衣节(冥阴节),各开放庙一天。届时,人们纷纷到江南城隍庙烧香叩首,为死者祈祷冥福。
简介
每逢庙会,城隍庙前各种小吃摊、算命摊排成一条长龙。那庙后晒坝处,大棚戏班子在唱戏,各种卖艺的人在吼。“刀光剑影”,猴跳、狗跑好不热闹。有一次我挤在一个猴戏人圈前,看猴子骑小狗,耍关刀的节目。猴子表演完后举着铜盘向观众讨钱,走到我身边,我因没钱,往后退,猴子生气了,用前爪抓了我一把,我跑出人群一看,肩前几条血痕。纵然如此,在文化娱乐方式缺少的年代,这仍是我们小孩最爱去的地方。
每逢庙会,小孩子都爱挤到人堆堆前边蹲下来,看那些江湖艺人的戏法表演;那大汉吞剑,那姑娘吐火,那小孩爬杆,那老头玩着钢叉抛鸡蛋……玩得一个比一个精彩,把广场弄得轰轰响。
南边大槐树下有一个射箭比武,一角钱一箭,连中三元者,奖励大前门香烟一包,中三元者甚少。还有拉弓比力,一次一分钱,拉弓圆满者奖励香烟两支,我去试了一下,挣红了头额,鼓圆了双眼,憋足了力气,弓却纹丝不动。
城隍庙阴曹地府十殿是人们敬香最多的地方,我姑姑对那些塑像都能说上几段。记得1959那年清明节,姑姑带我去赶庙会,在城隍庙前买了几炷香、三叠冥纸,便对城隍爷、十殿阎罗一一敬拜。在“安安送米”的群像前,她给我讲“孝敬父母”。在“雷打张继保”的雕像前,她说“张继保考上进士做了官,就不认讨饭的爹娘,被雷公活活劈死”。在十殿的群像中,有善恶分明的民间故事,有人间悲剧在这里得到昭雪,还有恶人在此遭到应有的惩罚。
进入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成都城隍庙内的塑像被毁,民间庙会也随之停止。改革开放后,旧城隍庙被改为电子商品交易市场,昔日香烟袅袅的城隍庙,今天成为老成都人一代难忘的回忆
传说
当时,南下洼子一带,有许多义地,老北京人称之为“乱葬岗子”。是妓女死后的丛葬处。有的妓女出于对个人身世的伤感而“哀其同类”。于是身著素服,到那里去凭吊不相识的,甚至是数十年以前或百年开放的人。据说有痛哭令人欲绝者,惨不忍闻。
该庙历年旧历七月十五日,均办有盂兰盆会。进入民国以后,香火渐少,僧人四散,最后,只剩下一个和尚年庙。故后来的盂兰会并无僧众诵经,又无力外请僧众。届时,只是天桥一带的帮会出资糊一法船而已。当时,凡是四乡八镇来京耍手艺的五行八作,如作皮子的、做鞋的、织腿带的......不能返籍祭祀宗亲的,大多把装有冥银的包裹拿到这里,放入法船一起焚化。
附近居住的老人们对该庙有许多神奇的传说,当然有的是无稽之谈。
据说,民国十年之前尚有城隍出巡之举。这里的城隍是藤子编的,每年都出巡一次,出巡时,人们用轿子抬着城隍爷,沿街吹吹打打,好不热闹。民国十几年城隍出巡时,有三个看热闹的女子,在一起嘻闹。其中一个女子说:“你们看这城隍爷长得多么俊俏!”另两个女子就开玩笑说:“看他长得好去嫁给他好啦!”这个被嘻笑的女子用手绢象征性地一抡说:“得了吧,瞧你们俩说的。。。。。”忽然来一阵旋风将手绢刮起老高,一直刮到城隍圣驾的轿子里。三个女子见之大惊,心说,坏了,因为咱们读圣造了罪,恐有不幸了。果然,那个说“城隍长的俊俏的女子就病了,医治无效,终至死亡。其父、母得知此情原尾后说:“瞻仰圣驾岂能随便云云?你们既然向城隍爷许了愿,那还说什么?”于是高搭喜棚,白事当做红事办,说是自己的女儿嫁给城隍爷了,还办了全份銮驾执事,据说这份执事五十年代初期还存于庙里呢。自从出了这档子事以后,人们再也没搞城隍出巡的活动。
更为荒唐的是,有人说该庙的黑无常曾夜间出来买硬面饽饽吃。买卖人次日见钱箱内有数枚纸钱,方知昨夜在城隍庙街见“鬼”。
总之,该庙在民间有很大的神秘色彩。
据说,该庙的建筑一直保存到一九五六年,后来由于建筑在农坛体育馆游泳池才被拆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01 15:40
目录
概述
民俗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