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半朝
汝南地名
在汝南郡悠久的历史当中,曾经出现过一个文化灿烂、群贤辈出的时代。这个时代足以让天中的后人们自豪,这就是东汉时期的“汝半朝”现象。(其中亦出现西晋“汝半朝 ”时期和明朝”汝半朝“时期。)
汝半朝简介
西汉高帝二年(前205年)始建汝南郡,郡治在上蔡,这里属平舆、宜春和安城三县所辖。至迟在文帝时,汝南郡已由陈郡析置。景帝二年(前156年),置汝南国,立其子刘非为汝南王。三年(前155年),徙刘非为江都王,汝南国除为郡。其后,郡治虽有变化,但大体都在今天驻马店市一带。
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第一次在汝南设郡,即汝南郡。当时的汝南郡治所在今平舆县射桥镇古城村,后迁至上蔡岗山、汝南汝阳(今汝南),下辖37县。管辖范围包括今驻马店、信阳、漯河、平顶山、许昌及安徽阜阳等地,成为汉王朝二十三郡之一。汉王朝在夺取政权后,吸取秦王朝灭亡的教训,开始推行一系列开明措施,提拔任用了一批贤臣廉吏,使西汉成为历史上最负盛名的王朝之一。而当时汝南郡地处中原,洪河、汝河、淮河贯穿其境,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加之汝南郡为天下大郡,人口接近三百万,经济、文化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整体水平高出全国其他诸郡。因此,从西汉末开始,汝南籍为官者已登朝入府,为他人所羡慕。到了东汉时期,更是群贤竞秀,为世人瞩目。据后人统计,当时汝南人入朝为官六百石以上职位的就达六十人,《后汉书》中有名有姓有传的更是数不胜数。因此,史书上称,“汉末论党季,汝南实其渊”。
汝南籍人物
在东汉“汝半朝”时期,汝南籍为官者,有人曾作过统计,除了名扬天下的陈蕃、范滂外,还有许多。如:许靖,汝南平舆人,曾任尚书郎。许邵,当时名士,汝南平舆人。蔡衍,汝南人,官至议郎。陈翔,汝南召陵人,御史中丞。张甫,太尉,光禄勋。郅寿,西平人,官至京兆尹。周防,汝阳人,官至陈留太守。钟兴,汝阳人,官至左中郎将、关内侯。戴凭,平舆人,官至虎贲中郎将。袁良,汝阳人,官至司空,安国亭侯。周嘉,平舆人,官至尚书侍郎。戴尊,慎阳人,官至侍御史。袁京,汝阳人,官至侍中。周畅,汝阳人,官至光禄勋。袁彭,汝阳人,官至光禄勋。周举,汝阳人,官至尚书。何并,平舆人,官至陇西太守。许训,平舆人,官至司徒。许相,平舆人,官至司空。张济,汝阳人,官至尚书。张喜,汝阳人,官至司空。袁原,汝阳人,官至司徒。许敬,平舆人,官至司徒。黄浮,汝阳人,官至东海相。李固,郎陵人,官至太尉。李咸,西平人,官至太尉。袁敞,汝阳人,官至司空。
在以上这么多汝南籍为官者当中,有许多人后来名扬天下,甚至成了左右当朝政治的人物。也有忠直之士,以美名而誉满天下。如何并,其祖父本就是高官。何并自平舆徙平陵后为长陵令,治理县政,路不拾遗。迁陇西太守,后徙颍川。此时,颍川尚书令钟元,有权有势。其弟钟威在颍川借其哥的势力无恶不作,横行乡里。何并到此后,杀钟威于雒阳,并悬其首于闹市,足见何并的忠勇果敢。
还有黄浮。灵帝时,王侯权贵,穷奢极侈,其奴仆出入皆乘牛车。这些王公贵族的姻亲更是鱼肉乡里,祸害百姓。老百姓都对他们恨之入骨,视之为盗贼。当时武原侯徐璜的哥哥徐宣为下邳令,暴虐尤甚。有一次,他想娶曾做过汝南太守的李嵩的女儿为妾,李嵩坚辞不允。徐宣便率一帮打手跑到李家,抓住其家中妇女,戏射杀之。当时黄浮为东海相,听到此事后,愤怒无比,将徐宣家中老少悉数抓去,无论少长悉拷之。黄浮部下皆害怕,请黄浮三思而后行。黄浮说,徐宣国贼,祸害乡民,残杀妇女,不杀怎能平民愤。我今日把他杀了,明天就是被处死,也足以瞑目了。就这样,他把徐宣的罪状一条条弄清公布后,当即将其处死,并暴尸于市,以示百姓。一时间,郡中震栗。 在整个西汉、东汉时期,汝南籍的官员名震朝野。然而,“汝南固多奇士”并不仅仅指那些在朝为官之人。除了那些人之外,还有一生致力于著书立说者,譬如西汉的桓宽所著《盐铁论》,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规模较大的关于国家大政方针的辩论会,也是我国最早的政治经济学的。。汝阳人尹更始父子,被称为一代儒学大师,所著《春秋谷粱传章句》以及专著《别录》、《十略》名誉天下。还有平舆人许慎撰《说文解字》15篇,集文字学和古文经学、训古学大成于一体,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字典。
有为官者,更有不愿为官者。在东汉时期,这种风气尤甚,这些奇士视名利为粪土,愿平生仰望山林。其中,平舆人廖扶,汝南人王隽,正阳人戴良,安阳人魏桓最为知名。
廖扶字文起,从小便习遍经书,曾教授百人。其父为北地太守,后因故下狱而死。廖扶亲眼看到父亲为官的结果,叹曰:老子有言,名与身孰亲,吾岂为名乎!遂绝志世外、专精经典。每至岁荒,乃聚谷数千斛,送给宗亲邻里。州郡公府辟召,皆不就。常居住在祖先的墓冢旁,因此大家都叫他“北郭先生”。汝南太守谢焕从前听过他的课,到汝南就任后,第一件事就是派人送上门人之礼,随后又以学生的名义看望他,都被他谢绝。廖扶活到83岁死,临终又劝告子孙不要为官。
王隽曾是范滂的好朋友,时人评论他外静而内肃。州郡三府曾下令让他为官入仕。他听说后连夜逃跑,隐居武陵,躬身自耕。献帝登基,征其为尚书,他又一次拒绝,直到64岁寿终。
戴良字叔鸾,是戴尊的四世孙。此人从小即有怪才,言语议论常常惊世骇俗。有一次,同乡好友谢季孝问他,你自己看天下谁人能与你相比?戴良答,仲尼长东鲁,大禹出西羌,独步天下与谁偶!郡人举他为孝廉,不就,再拜司空府,他过了一年也没上任。州郡急了,迫他就范。他一边答应,一边同妻子逃入江夏,从此再不回家。
还有魏桓,此人几次被征不应,同乡的朋友都劝他。他说,夫千禄求进,所以行志也。现在后宫宫女有几千名之多,其可损乎?厩里的马匹千万,其可减乎?朝中的奸佞整日围着皇上转,其可除乎?大家都说,不可。魏桓叹了口气说:让我生着去死着归,对各位又有什么好处呢?遂隐身不出。
后人评论汝半朝
有关“汝半朝”现象,后人尤其是天中的专家评论颇多。说此现象绝非偶然。说它是时代的产物。归结起来,原因有三:一是经济的繁荣促进了文化的发展,“鱼稻之饶,流衍他郡”,故人才辈出有坚实的经济基础;二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汝南郡兴教办学者日益增多,青年学子读书进仕,蔚然成风。当地地方官吏大力兴学。像东汉首任太守寇恂,一上任,就促建乡村学校,从外地聘请教授来汝南讲学,寇也亲自到学校教课。继任汝南太守欧阳歙上任后,在郡内兴办专门讲授《尚书》的学校,同样也效仿前任亲自授课。汝南人蔡玄,在家乡兴办私学,一辈子教过16000多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汉朝的选官制度。在汉朝,朝廷任用官员的方式是察举征辟制。察举就是皇帝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下诏公开征求人才,由中央和地方各级主管官员将人才向政府推荐,经考核后择优录用,授予职位。征辟是朝廷下令征召有名望的高士乡贤,直接录用为官,叫征士。此种制度在西汉时期的确起到了促进社会发展的良好作用。但到了东汉,尤其是东汉末年,这种制度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尺度,往往被滥用。一些豪族权贵利用手中的特权,为维护自身利益不惜收召姻亲故交,因此出现了公门有公,卿门有卿,累世公卿的局面。最有代表性的人物袁安,其族五公三卿,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因此,清人顾泰民在游历袁安故里时写诗称:“纵是汝南多月旦,应教此事独推袁。”一方面说“月旦评”推出许多乡贤,另一方面又感叹“月旦评”虽名扬天下,但论起推荐人才却远不及公卿袁氏。不过,说到这,我还想加入一点,“汝半朝”在当时能够出现,还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天中人海纳百川、包容万物、兼收并蓄的胸怀,造就了其独特的人格特征。二是无论是先秦的孔子入蔡,还是韩非避难西平,以及后来的郑当、召信臣、邓晨、欧阳歙、鲍昱治汝南,他们把文明的火种播撒天中,与天中文化相互交融,让天中先贤足不出户便知天下,未及远行便成教化,这些原因加在一起最终促成了“汝半朝”名冠诸郡,在天中历史的天空上画出了一道空前绝后的艳丽彩虹。
二 ,明朝时期,汝宁府知府(今汝南)比较重视教育,热心办学,除了乡下办许多学馆以外,光府城就建立了五座规模较大的书院:北书院、南书院、天中书院、南湖书院等。这些学馆、书院,培养造就了很多人才。仅嘉靖万历皇帝在位的几十年中,汝南考取举人的就有185人,考取进士的有51人,考取贡生、秀才的更多了。汝南人进学的多,在外地做官的当然也多。万历朝当时明朝内设六个部,五个部中都有汝南人身居要职,掌握实权。其中有吏部尚书李宗延,兵部尚书傅振商,工部右侍朗佳有根,礼部侍朗费必兴,太常侍卿羊可立,云南道御史兼三秦巡按李本固。因为汝南人在朝做官的多,地位又高,颇有“半朝”之势,故人称“汝半朝”。
明朝汝半朝的出名源于万历朝的争国本事件。万历皇帝要立太子,打算废长子朱常洛立幼子朱常洵为太子,朝内大臣议论纷纷,认为不合太祖定下的法规。李宗延、傅振商、李本固、桂有根、羊可立、费必兴等汝南籍的六位大臣联名,由李本固执笔写了一个奏章,呈与万历皇帝。由于奏章措辞坚硬,语言辛辣,触怒了万历皇帝。万历皇帝说李宗延等人依仗汝半朝之势,欺君傲上,非要治他们的死罪不可,多亏各部大臣上殿保本,才免去死刑,贬官为民。他们回到汝南家乡,有的研究经、史、子、集,有的著书立说。李本固编修的《汝南志》书,傅振商写的《爱鼎堂文集》均流传后世。
十八年后,太子即位,下诏为“汝半朝”平反昭雪,重新启用,有的官复原职,有的又提升了官职。自此“汝半朝”的传说就流传下来了。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10 20:00
目录
概述
汝半朝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