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是指在一年中因
季节性降雨、融冰、化雪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有规律地显著上涨时期。
流域内降雨或融冰化雪都可以引起河水显著上涨。春季,气候转暖,流域上的
季节性积雪融化、河冰解冻或春雨,引起河水上涨,称
春汛。中国北方,冬
春季节河中水流受
冰凌阻碍而引起的明显涨水现象称为
凌汛。夏季,
流域上的暴雨或高山
冰川和积雪融化,使河水急剧上涨,称夏汛。人们习惯把发生在夏季三伏前后的汛期称为
伏汛。秋季,由于暴雨,河水发生急剧上涨,称秋汛。
汛期大致划分如下:
珠江:4~9月,长江:5~10月,淮河:6~9月,
黄河:6~10月,海河:6~9月,辽河:6~9月,松花江:6~9月。汛期是指江河中由于
流域内
季节性降水、融冰、化雪,引起定时性水位上涨的时期。我国汛期主要是由于夏季暴雨和秋季连绵阴雨造成的。从全国来讲,汛期的起止时间不一样,主要由各地区的气候和
降水情况决定。南方入汛时间较早,结束时间较晚;北方入汛时间较晚,结束时间较早。每年五至九月份,江淮
流域降雨明显比其它月份多,习惯上把这一段时间称为汛期。汛期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大时时期,容易引起
洪涝灾害,因此应做好防汛工作。
“汛”就是水盛的样子,“汛期”就是
河流水盛的时期,汛期不等于水灾,但是水灾一般都在汛期。
河流径流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河流的补给条件,我国河流的补给来源有雨水、冰雪
融水、地下水等,而以雨水补给为主要,有的河流冰雪融水能够形成
春汛,但是一般不会成灾。
“
凌汛”是北方
河流春季解冻时,在特殊地理环境下的一种现象。有的北方
河流,某些区段的流向是由南向北,如
黄河河套的甘肃
宁夏到内蒙古段和
黑龙江的一些区段,
春季解冻时,上游先解冻,浮冰顺水而下,而下游尚未解冻,造成浮冰堵塞,引起水位上涨,而且浮冰切割堤岸,更容易穿堤造成水灾。如果发生这种情况,现在经常采用
爆破方法排除险情。
每年5月1日~10月20日是汛期,上海地区在汛期降雨明显比其它月份多,故江河水位比冬天要高,但上海地区江河水位受潮汐影响较大,每年5~10月由于日、月
引潮力大,高潮位高,故习惯上我们把5~10月称汛期(上海地区一般3月下旬起就有可能出现暴雨,到10月下旬暴雨消失)。
江河、湖泊洪水在一年中明显集中出现,容易形成
洪涝灾害的时期。由于各
河流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涨水季节不同,汛期的长短和时序也不相同。
河水在一年中有规律显著上涨的时期。
流域内降雨或融冰化雪都可以引起河水显著上涨。
春季,气候转暖,
流域上的
季节性积雪融化、河冰解冻或春雨,引起河水上涨称
春汛。因正值
桃花盛开时节,故亦称
桃汛(或
桃花汛)。中国北方,把
春季河冰解冻引起的涨水现象专称为
凌汛。
黄河在
宁夏-内蒙段,
山东河口段和松花江下游等由南向北流的河段都有
凌汛。夏季,
流域上的暴雨或高山
冰川和
积雪融化,使河水急剧上涨,称夏汛。中国习惯上把发生在夏季三伏前后的汛水称为
伏汛。秋季由于暴雨,河水发生急剧上涨称秋汛。
中国不同地区的
河流,汛期出现的时间、次数以及它们的组合情况都不相同。
(4)
春季北方河源
冰山或上游封冻冰盖融化为主产生的涨水期以及南方春夏之交进入雨季产生的涨水期称为
春汛期。在
黄河上,由于上游
开河的凌洪传到下游,正值
桃花盛开的季节,故又称
春汛期为桃汛期。因为
伏汛期和秋汛期紧接,又都极易形成大洪水,一般把二者合称为伏秋大汛期,通常简称为汛期。
中国多数江河的
暴雨洪水发生在伏秋大汛期,暴雨洪水的
季节性与
雨带南北移动和
台风频繁活动有密切关系,所以各地区汛期的起止时间不一样。汛期(主要指伏秋大汛)起止时间的划分,一般用该时段洪水发生的频率来反映。以超过年最大洪峰流量多
年平均值的洪水称为“大洪水”。汛期时段的确定,是要保证90%以上的“大洪水”出现在所划定的时段内;主汛期则以控制80%以上的“大洪水”来确定时段。例如:
江南地区4~9月是汛期,5~6月是主汛期;
珠江4月中旬至9月为汛期,其中4~6月为前汛期,7~9月为后汛期,5~6月是主汛期;
长江5月至10月中旬为汛期,7~8月是主汛期;
淮河6~9月为汛期,7~8月是主汛期;
黄河7~10月为汛期,7~8月是主汛期;
海河7~8月为汛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是主汛期;松花江7~9月为汛期,8月下旬至9月上旬是主汛期。分析表明,中国各地汛期开始时间随雨带的变化自南向北逐步推迟,而汛期的长度则自南向北逐渐缩短;
珠江、
钱塘江、瓯江和
黄河、
汉水、嘉陵江等有明显的双汛期,前者分前汛期和后汛期,后者分
伏汛期和秋汛期;7~8月是全国大洪水出现频率最高的时间。
另外,由于暴雨比洪水超前,加上防汛工作的需要,政府部门规定的汛期一般要比自然汛期时间长一些。如政府部门规定
珠江汛期起止时间为4月1日~9月30日,
长江为5月1日~10月31日,
黄河为7月1日~10月31日,松花江为6月1日~9月30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