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西藏和祖国内地就有着紧密的联系。自唐代始,由于统一后的吐蕃政权有力的推动和唐开放的民族政策的实行,以及内地先进文化的魅力所系,西藏与内地文化交流不断得到加强,其中工艺美术在汉藏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中担当着重要角色,丝绸、瓷器、金银器、玉石器、漆木器、氆氇等工艺品千百年来不仅在汉藏民族的物质、文化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还成为官方及民间交往中的常备礼品和贸易中的重要商品。这些工艺美术品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载体,在流通中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所需,而且增进了文化艺术交流,汉藏民族艺术在各自保持民族特色的同时,相互吸收,相互借鉴,使汉藏工艺美术出现相互融合的特征。汉藏工艺美术交流既见于汉、藏文献记载,又有不少实物留存于世,成为汉藏民族交往、文化融合的重要物证。因此有必要对汉藏工艺美术交流作专题研究,以利于汉藏文化交流研究的深入。
以往对于汉藏文化交流的研究多集中在宗教、文学、哲学等领域,汉藏艺术交流方面的研究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虽然中外有些学者已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从整体上看依然缺乏对于汉藏艺术交流的较为全面系统的观照,多偏重于对绘画、雕刻、建筑的考察,很少涉及工艺美术。有些学者即便涉猎到了工艺美术,也主要局限于刺绣、缂丝、木雕、牙雕等与绘画、雕刻联系较为直接的工艺美术门类。近年来西藏考古工作者和其他地区的文物工作者陆续发表的与汉藏工艺美术交流相关的论文,主要是对西藏收藏的明清内地缂丝、织锦、刺绣唐卡,西藏萨迦寺发现的明宣德青花五彩莲池鸳鸯纹碗,北京故宫收藏的宣德青花法轮大罐,元代八吉祥纹瓷器,明代梵、藏文瓷器,乾隆皇帝监制的供“金瓶掣签”的金奔巴瓶等重要的工艺美术作品进行介绍或作个案研究。除了这些少量的重要作品外,其他大量存世的与广大民众衣、食、住、行、用联系更为密切的丝绸、陶瓷、金属、漆木、玉石等工艺品,则很少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
汉藏工艺美术交流史》一书,基本上是按照历史发展顺序,将历代汉藏工艺美术交流给予系统梳理,揭示交流的内在动因,归纳总结交流规律,详尽分析交流后新作品的艺术特征,结构严谨,条理清晰,文笔流畅,予人启发良多。此书是目前美术史论界有关该问题研究最系统、最全面的专著:它的面世,必将对汉藏工艺美术交流研究产生影响,它的价值和补缺之功将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而被更多学人所认知。
吴明娣博士,1964年10月生,江苏江宁人,1979年9月至1982年7月在江苏省宜兴陶瓷工业学校陶瓷美术专业学习,毕业后在宜兴红旗陶瓷厂工作3年;1985年9月考入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史论系,本科毕业当年考上本系硕士研究生,师从叶拮民教授学习中国陶瓷史,1992年7月起在首都师范大学任教,其间于1998年9月至2002年7月师从李福顺教授攻读中国美术史方向博士学位,现为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主任兼艺术设计系副主任。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编著有《清代工艺美术史》、《
中国艺术设计史》、《中国工艺美术史图说》(合著)等学术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