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矿务局在光绪十二年(1886年)请求李鸿章准许路由胥各庄延长到
芦台,以代替运河运煤。就在当年,立即报朝廷批准后,将唐胥铁路向芦台方面延长,名为唐芦铁路。组成铁路公司,是为我国铁路独立经营的开端。李鸿章将唐芦铁路再延到
大沽北岸的设想,又从国防需要出发,建议将唐芦铁路“南接大沽北岸,北接
山海关”。
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唐胥铁路延伸到汉沽,在当时的汉沽庄北设车站一座(现在车站道口西侧),这就是历史上第一座汉沽站,考虑到当时蓟运河河运繁忙,汉沽站当时还接支线到河下码头。与此同时,还在蓟运河汉沽段修建单线铁桥一座,即汉沽铁桥,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铁路桥。
1913年11月,丁恩开始主持芦台场(即长芦汉沽盐场)盐务改革,同年11月开始扩建汉沽坨。汉沽坨于1918年完成扩建工程,1818米的专线铁路到汉沽站与京奉铁路接轨。
抗战期间,日本侵略者为了加快对汉沽盐业资源的掠夺,对汉沽站以及通往南堡的支线铁路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将汉沽站由原址移至车站道口现址的位置,新建站房一座;截弯取直了通往汉沽坨地内的支线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