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兴钱
汉朝时期文物
中国古代钱币的一种,中国帝王使用年号始于西汉武帝,但是历史上最早的年号钱却是十六国时李寿所铸的汉兴钱。李寿是西晋末年起义军首领李特的侄子,于东晋咸康四年(338年)在成都称帝,改国号为汉,以汉兴为年号,铸行汉兴钱。汉兴钱按钱文排列的方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上下排列,俗称“竖汉兴”或“直汉兴”,另一种是左右排列,俗称“横汉兴”。
来历
据崔鸿《十六国春秋.蜀录.李寿》载,李寿于成都南郊称帝并首铸“汉兴”年号钱。此钱径约1.67厘米至1.7厘米,重0.7克至1.1克,钱文隶书,或在穿上下,或在穿右左,两字皆顺读,近于其他蜀地铸钱形制,另有钱背刻有阴文者。1976年湖北长阳东晋窖藏古钱中曾发现一枚背穿下有“王”字的汉兴钱。汉兴钱主要见于四川,其他地区不多见。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几个最重要的民族混战时期。氐族李寿入主巴蜀于成都称王,为便于辖区货币流通管理,废除旧钱制,又统一货币与纪年同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稳固新政,汉兴钱见证了当时民族斗争与融合的历史。
出土时间及介绍
1985年11月上旬,成都市电视台和计生委在人民公园后面的小南街转角处修建宿舍时发现一些文物,该工地西侧为近年发掘的方池街古代遗址。成都市博物馆随即作抢救性发掘,从11月5日至次年元月4日。遗址内出土一批历代钱币,其中有11枚直书汉兴钱和与此相关的减重直百五铢较有价值。
遗址地层及钱币分布情况如下,第一层为现代扰土层,厚约1-2米;第二层为唐宋至明清层,为黄褐色土层,厚约1.5米,内出开元通宝、乾元重宝当十钱等;第三层为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和隋层,为灰褐色沙层,厚约1.5米,内出半两、五铢、大泉五十、货泉、直百、直百五铢、汉兴、萧梁公式女钱和陈五铢等;第四层为黄沙砾石层,厚约1.5米;第五层为洪水冲击的再生堆积的灰沙及砾石层,厚约1米。
在小南街遗址探方一的地层第三层出土一些三国蜀汉钱币,有直百五铢1枚,直百钱3枚。直百钱中,标本一:钱文小篆,已不清,字体修长与穿等齐,笔划较细;面背均有外郭,并郭细且浅,内郭不方正;钱质青铜,上有锈痕;钱径19,广穿,穿径8.5,外郭厚1.2毫米,重约1.8克(图1)。标本二:钱文清晰,钱面略凹,肉面光滑,形制如标本一;钱径18、广穿,穿径8、外郭厚1.2毫米,重约1.6克(图2)。标本三:肉面光滑,形制如标本一;钱径13、广穿,穿径6、外郭厚0.8毫米,重约0.5克(图3)。
小南街遗址地层第三层共出土直书型汉兴钱11枚,在探方一、二内各出3枚,在探方三内出5枚。汉兴钱肉面光滑,面背均有内外郭,钱文直书,字体隶书兼楷意,字扁平,外接郭内接穿,钱文细浅。钱径均为17.5毫米,广穿,穿径有6和7毫米两种,外郭厚有1和0.8毫米两种,钱重有0.8、1和1.3克三种。其中出于探方一的标本一,钱形精整,肉面光滑,青铜质,钱径17.5、穿径6、外郭厚1毫米,重约1.3克(图4);探方二的标本二,特征如标本一,钱径17.5、穿径7、外郭厚0.8毫米,重约0.8克(图5);探方三的标本三,特征如标本二,钱径17.5、穿径7、外郭厚0.8毫米,重约1克(图6);标本四,钱径17.5、穿径6、外郭厚1毫米,重约1克(图7);标本五,钱径17.5、穿径6、外郭厚1毫米,重约1克(图8);标本六,钱径17.5、穿径6、外郭厚1毫米,重约1克(图9);标本七,钱径17.5、穿径6、外郭厚1毫米,重约1克(图10);标本八,钱径17.5、穿径6、外郭厚1毫米,重约1克(图11);标本九,钱径17.5、穿径6、外郭厚1毫米,重约1克(图12);标本十,钱径17.5、穿径6、外郭厚1毫米,重约1克(图13);标本十一,钱径17.5、穿径6、外郭厚1毫米,重约1克(图14)。
形成
汉兴钱为两晋十六国成汉政权所铸。西晋末东晋初年,成汉政权建立。301年李特占四川广汉,304年其子李雄打下成都,于306年称帝,国号大成。316年西晋亡后,大成国改称为汉,史称成汉。其后李寿于汉兴年(338-342)铸汉兴钱。此钱薄小,重约1克;按钱文排列可分为直书汉兴与横收汉兴两种;为中国最早的年号钱。
考察
我们对汉兴钱作了一番考察,并有所必得。
三国末年蜀国,约在建兴十三年(235),因诸葛亮对外战争不断,经济衰退,直百五铢减至3克以下,因此进行了一次币制改革,铸行2克重的直百钱。此后有十四年没有战事,直百钱的重量得以维持。到延熙十二年(249)以后,因姜维屡次出战,开支加增,该钱开始减重。当时蜀汉仅以一州之力与魏吴十二州抗衡,自然力不从心。除了诸葛亮治蜀有方,也不得不靠货币贬值来维持,使得蜀中“虚用其众,刻剥众羌,劳役无已,民不堪命”①。蜀汉经济遭重创,已无法加增租税,只能进一步将货币贬值,直百钱重量从2克相继减为1.4克、1克、0.6克,直至0.4克②。
在蜀汉亡后27年,李特自北方入马蜀,为争霸蜀中连年与晋室争战,经济衰弱无异于蜀汉末年;又据《晋书?载记第二十一李寿》,李寿夺位后不久,便施暴政。人有小过,辄杀以立威;同时“修宫室,引水入城,务于奢侈,又广太学,起讌殿,百姓疲于使役,呼嗟满道,思乱者十室而九矣。”类似的经济政治状况使李寿只能采取蜀汉末年铸小型钱的办法加重对百姓的剥削。因此笔者认为,李寿所铸1克重的小型汉兴钱,承袭了蜀汉末年减重直百钱的衣钵。
不但如上所说,汉兴钱的形制与减重直百钱也有承袭关系。对照小南街出土的汉兴与直百钱,除了钱语言书体不同外,钱的重量和钱径基本相同,也同为广穿,并均有内外郭,两者的钱形特征基本相同:直百钱径13-19、穿广6-8.5、外郭厚0.8-1.2毫米,重0.5-1.8克;汉兴钱径17、穿广6-7、外郭厚0.8-1毫米,重0.8-1.3克。钱文书体,直百钱为小篆,汉兴钱为横书隶楷,但也不乏相同点,钱文均纤细秀美。此外,两者的面北郭均细且浅,钱型均小,都重1克左右。
汉兴钱的意义
汉兴钱是中国最早的年号钱,开创年号钱之先河,是中国古代钱币从重量记名到年号词句的转折点。
注释
①《三国志?蜀志》卷三《刘禅传》,注引《蜀记》曹奂语。
②彭信威:《中国货币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8月版。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08 15:02
目录
概述
来历
出土时间及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