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一百二十卷,东汉班固撰,起自汉高祖元年(前二〇六),止於王莽地皇四年(二三),共记载二百二十九年,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文风
洗练,古奥艰难,兼之保存了许多古代语言文字、名物制度等史料,造成後人理解上不少困难,故古来为《汉书》作注者最夥。唐以前注解《汉书》者已有二十三家,至唐
颜师古为《汉书》作注,才基本上扫清阅读上的障碍。颜师古之後,历代研究《汉书》的学者不少,尤以清代学者成就较著。今特选印三种,以飨读者,分别是《汉书疏证》三十六卷,清沈钦韩撰;《汉书辨疑》二十二卷,清钱大昭撰;《汉书注校补》五十六卷,清周寿昌撰。以上三书或训释文字,考证名物,或辨疑祛惑,补充旧注之缺略,均於研读《汉书》颇有助益。《汉书疏证》据清光绪二十六年浙江官书局刻本影印,《汉书辨疑》据清檇李沈氏刻铜熨斗斋丛书本影印,《汉书注校补》据清光绪十年周氏思益堂刻本影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