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话(汉中方言)属
西南官话—川黔片—陕南小片及
中原官话关中片、秦陇片,指陕西
汉中九县两区老百姓日常口头交流的语言,经过长时间各地方言的兼容混杂之后,形成了独具一番风韵的地方特色发音系统。
简介
汉中位居
陕西省南部,毗邻关中、四川、重庆、陇南,遥望湖北,北横秦岭,南卧巴山,汉水中流三千里到汉口。简言之,汉中就是两山夹一川,南北过渡地带。因此这就决定了汉中
本土文化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亦秦亦蜀,亦巴亦楚,是这里的鲜明写照。古语有云汉中地“风气兼南北、言语夹秦蜀”。
这里的汉中话(汉中方言)指汉中十县一区老百姓日常口头交流的语言。汉中传统文化的多样性于复杂性明显地体现在汉中百姓的原
口头语言上。总体来讲,汉中话属官话方言体系中的
西南官话川黔片、中原官话关中片以及中原官秦陇片的融合而成的自成一派的方言。
地理环境
对于土生土长在老汉中城里的老汉中人来说,很多人能够感受到这样一个很明显的疑惑,就是老汉中城的四门四关各个方位的人说话口音为什么不一样。居住在南关、东关的人说话有很多的二声,带有浓浓的川味儿;而住在城西和城北的人说话多为一声。城中间有一家人,妻子和丈夫说话腔调迥异。。。
出了东关,穿过
东关正街,过了东门桥,一直往东走,突然会发现,这里的人讲话同东关又不一样反而与城北的人讲话差不多。再往东走,到了
铺镇,又发现古朴的老街上人们都说“兑了水四川话”。。。在这里真实地可以看到所谓“
十里不同音”。
以上仅仅是汉中城内的现象分布,而就汉中十县一区大范围来讲,总体上说,汉中方言日常用语中绝大部分词汇与四川、重庆等
西南官话日常用语高度一致甚至远到武汉等地也会发现共同的词汇。但在语音语调上,汉中各地差异明显。汉中话大体可以这样分:
西南官话群:汉中东关、南关、
铺镇、
南郑(县城以北部及沿汉江南岸除外)、勉县大部分地区、宁强大部分地区、留坝,佛坪、镇巴、西乡(山区)、
城固南部,此区域语气语调与川北方言一致,又被称为“巴山语音”;
类
关中话(注意不是关中话):
洋县,发音近关中话,但受周边语言
西南官话影响,显得柔软婉转;另外,因为城固、西乡(城关)毗邻洋县,其中北大部分地区受到洋县话的影响最大,属于其他方言与洋县话的混合过度区。
南郑北部汉江南岸一带北邻
勉县、汉中故属于西南官话和
中原官话的混合区,在语气语调、词汇上受西南官话的影响很大。
在汉中各地人讲话中,
洋县人讲话无疑是最特殊、最“另类”的,特点太明显了,很多人咋一听还不甚明白。而镇巴人讲话是最接近重庆。佛坪话中保留了大量的湖北湖南
西南官话群的词汇。
以上仅是大概划分,实际中各种方言的交叉度更为密集,分界也不是十分明显。
源流
汉中话为什么会呈现出上述的复杂多样呢?是否说过“
湖广填四川”、“湖北
麻城孝感乡”?。。。
汉中也是“填来的”!
对于这段历史,大部分本土汉中人都不知晓,或许只是偶尔从老人家哪里听到过“湖北麻城孝感乡”之类言谈,但都是少之甚少。
其实在学术界很多学者都早已对汉中或陕南(
汉水上游地区)地方史开展大量而丰富研究。
葛剑雄(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著有专著《中国移民史》,其中有专门一节讲述陕南地区移民情况。
孙达人(中国乡村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历史学教授、博导)的文章《川楚豫皖流民与陕南经济的盛衰》专门研究。张维佳(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导,科研处处长,上海高校比较语言学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也有研究过陕南地方文化。
。。。
在众多学者中安康籍学者
陈良学50万字的《湖广移民于陕南开发》可以说是系统、全面、详细介绍了陕南地区人文地理、人口经济发展。当然,《汉中府志》以及各县县志中都有记载,只不过没人看罢了。
从这些史料研究中,我们发现:汉中明清以来(在往上就不说了,太远,不是现在汉中话形成的基础),汉中大的移民有两次。第一次由于元末战乱导致汉中当时地广人稀,甚为荒凉,于明朝成化年间官方安置大量“荆襄流民”(看过《
明朝那些事儿》的还有印象没?),而这些“流民”主要来自流窜于湖北安徽一代,另外还有河南、山东等地的“流民。第二次大的移民发生在清朝嘉庆、道光年前后共近100年的时间里,稍晚于“
湖广填四川”(发生在康熙道乾隆年间),因此学界认为这也是“湖广填四川”的继续。这一次也是由于明末的战乱导致汉中人口锐减,湖北湖南等地人口密集,于是自发地举家举族向汉水中上游迁移,这一举动先为官方禁止后来又由官方组织。而此时的四川由于多年的“湖广填四川”人口迅速膨胀,于是一些人又开始向四川周边地区迁移,南向贵州、云南,北向陕西。于是这次移民主要来自湖北中部的
江汉平原、鄂东南地区、湖南中北部地区,还有大量四川人。而之后。四川人(川北)仍然陆陆续续地汉中迁移,直到清末民初。
“荆襄流民”来之较早,多选择居住在沿河平川适于耕种的地区,较之后来的“
湖广移民”称之为“
老民”。后来的“湖广移民”来时,“老民”为主,自己为客,多向区丘陵迁移。开山垦荒居住。移民迁移不仅仅是人,他们来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本土风俗语言、生活习惯文化观念等等。各个地方的人又要生活在一起,又必须得进行交流,,所以,正是由于这两次大移民带来的文化的先后叠加、碰撞、融合,才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得多样丰富汉中地方文化。
同时,古来汉中一直是“南屏巴蜀,北控关中,东达荆襄,西连
秦陇”的交通要道和南北物资的集散地,东西南北的人流交往进一步增加了汉中文化的多样性。
引汉中话选摘
老汉(láo hàn)——父亲(背称)
婆婆(pò po)——1.奶奶;2.老年妇女
太太(tǎi tai)——曾祖父或
曾祖母,也叫太爷太婆
大爸(dǎ bǎ)——父亲的大哥,类似有
二爸。。幺爸
大妈(dǎ mā)——父亲的大嫂,类似有二妈。。
幺妈嬢嬢(一声)——参照大妈
关于叔伯的叫法比较不统一,有叫幺爸、达达、
老老、满满。
娃儿——1.孩子;2.小男孩
姨姨(yì yi)——1.姨妈;2.和母亲平辈的非亲属女性3.女婿当面叫
岳母姨父(yì fu)——1.姨姨的丈夫;2女婿当面称呼岳父
幺幺(yāo yao)——最小的姑姑
幺儿子(yāo èr zi)——1.小儿子;2.对儿子的爱称,对应还有幺女儿
老表(lào biáo)——1.表兄弟2.远亲,比如自己的舅舅和姑父、自己舅舅和堂兄弟的舅舅等也可以称老表
外母娘(wǎi mú niàng)——岳母(北称)
老婆子——1.对老年妇女的称呼(只能同辈之间如此称呼,晚辈如此称呼则代表不尊重)。2.对自己或别人爱人的称呼,意为老婆。
婆娘——俚语,1.对自己或者别人爱人的称呼(同辈之间),有老婆之意。2.对女性不太尊重的称呼(个人觉得),多见于吵架之时。
外婆(wěi pò)——也叫外婆、瓦婆
外爷(wěi yè)——外公
冷娃(léng wà)——1.胆大但冒失(相当英语bold)鲁莽、
不知利害且一根筋人,贬义。2.形容词中的“很、非常、过度地”,比如“冷怂地吃,不怕胀死你娃”(显然来自关中,因关中本地有关中冷娃之说(关中朋友莫生气))
冷怂(léng sòng)——冷娃(骂人)
瓜娃子(guā wà zi)——1.傻瓜,一般是爱怜之称呼,还用于人的小名。2.同上,贬义。
闷伢子——同上,无贬义。
(带怂的词基本不是好意思)
宝器——活宝,此词不是汉中本地话,估计来源于两湖之地。
柳娃子——多称呼于
顺手牵羊之辈,也有贼娃子,小偷之意。取自贼匪柳盗。
偷哥儿——同上
龟儿——1.长辈爱怜的骂调皮的小孩,如龟儿子、龟儿娃。2.同辈之间打骂嬉戏之词,无贬义。
端公——巫师
红爷——媒人,不分男女
挑老三——挑夫
四眼人——孕妇,又叫怀娃婆
新新妇——新媳妇,多见于城固,洋县,
勉县一带,因媳与新口音上分不清楚,而称呼于新新妇。
脑壳——头
冒盖(儿)子——女孩子头上扎的小辫子,多用于立起来的那种马尾辫。
颈项(hàng)——脖子
eai颅——额头
胸口子——胸脯
背壳子——背,又叫脊背
面壳子——面部,又叫脸颊子
下壳子——下巴
牙岔骨——下颌
肋巴骨——肋骨
沟子——屁股
沟墩子——1.同上,有差别,不解释。2.指臀部先着地的摔跤,如绊了一个沟墩子。
锤子——口语,意指男性生殖器,又叫“求”
连儿杆——小腿,又叫干腿子
螺儿拐——脚踝关节
倒拐子——胳膊肘
磕及盖——膝盖
耳瓜子——1.耳朵。2.指扇了一个耳光,有耳巴子之意。
眼(nian)窝子——眼睛
牙巴——牙齿
憨口水——指流口水,有哈喇子之意。
望嘴嘴——看别人吃东西
铲耳巴子——煽耳光
锭子——拳头
精巴子——裸体
精屁眼(发nian念音)——光屁股
精脚(jue)片——赤脚
混家子——混日子的人
落把子——最小的一个
堂屋——相当于客厅
睡房——卧室
灶火——厨房
院坝——院子
房三华——房子的侧面
太阳坝——太阳下面
雨坝坝——雨里面
尔(日)头——太阳
河坝——河滩
茅厮——厕所
尿坑——粪坑
解(gai)手——上厕所
水马勺(she)——盛水的大勺子
勺勺(sheshe)——喝汤的小勺子
舀舀——同上
瓢瓢——同上
缸缸——茶缸
勃勃——盛汤的小盆子
戳箕——用
篾条编的形状类似于垃圾斗的那种,泛指垃圾铲。
抗盖子——锅盖
品碗——比较大的碗
签签——小木棍,同类于吃完麻辣烫后计数的竹签子那种
场场——小型漏斗
毛铁——斧头
棒棒——棍子
电壶——暖水瓶
电杠——日光灯
茶铺子——茶馆
洋马子——老一代人对自行车的叫法,此称呼近乎绝迹。
蛋蛋车——小型面包车,形如鸡蛋壳一般
挖挖机——挖掘机
箩篼——1.圆形竹筐。2.对屁股另一种叫法。
背夹子——背老二使用的背具
打杵子——背老二使用手杖
老木——棺材
方子——同上
条桌子——长桌子
地桌子——汉中人日常生活中吃饭用的四方桌,六七十公分高
嚡(hai)子——鞋子
撒板孩——拖鞋
蒸饭——名词,即米饭(米饭都是蒸出来的嘛)
蒸馍——圆形馒头
杠子馍——半圆柱型馒头
油花子——锅贴(一种北方小吃),因其是用面在猪油中焖蒸煎炸出来,故此称呼。
摊馍——煎饼
抄手——大体类似于馄饨的一种食品
弄饭——做饭
洋芋——土豆
苕——1.红薯;2
傻呼呼的人,如苕娃,冷苕,苕客(kei),有冷娃之意。
包谷——1.玉米。2.形容笨拙,有些软弱的人。有菜鸟之意。
灰面——面粉
倒开水——泡茶
烧喝的——给客人煮鸡蛋米酒汤圆
打谷子——收割稻子,城固洋县人民说“打谷”
打麦(mei)子——收割麦子,城固洋县人民说“打麦”
菜花——油菜花
果木——水果
抓木倌——啄木鸟
鸦雀子——喜鹊;乌鸦
夜猫子——1.猫头鹰2.指经常熬夜,晚上不睡觉的人。
灶鸡子——蛐蛐
绵巴郎——鲢鱼还泥鳅?
格(gei)蚤子——虱子
槽虫——蛔虫
麻拐子——麻雀
柴狗子——黄鼠狼
长虫——蛇
催屎爬——屎壳郎
草狗——母狗
叫草——发情,同叫春。多用于称呼动物。用人身上乃贬义。
客马子——青蛙
盖巴子——癞蛤蟆,又叫“癞客马,癞客包,癞切包”
豁喇子——1.一种全身长细毛的虫,碰一下皮肤会如针扎火烧般痛。
马引子——蚂蚁
曲蟮子——蚯蚓
也巴——尾巴
长也巴——1.狼;2,忘恩负义的人
鸡母——镇巴、佛坪人民说的“公鸡”
檐老鼠(sui)——蝙蝠
盘海——螃蟹
哪个踏踏——哪个地方
哪个当当——同上
哪截故——哪里
那截故、那个当——那里
卧里——同上
咋个——怎么,为啥
哪门——同上
哪门搞起滴——怎么搞的?
阵们个——这样子
嫩们个——那样子
要得——好的,ok!
对了——行啦,好啦
硬(发en恩音)是——直接是,确实是
斗是——就是
哦豁——语气词,表示惋惜,惊讶之情
难得——很麻烦,不容易,“你的电话好难得打哟”
安逸——舒服,很享受地
开腔——说话
年传——吱声,如“你倒是年传一声撒。”
耳时——理睬,搭理
搭手——帮忙
晓得(dei)滴——不知道
晓得——知道
球哒个——没有哪一个,没有谁
阵暂——目前,现在
高头——上面
先头——先前
头切——前面
把把尾(发yi一音)——最后
今年子——今年
早神——早上
清晨八早——大清早
打麻影子——黄昏
查黑——天刚刚黑的时候
后晌——下午3、4点的时候
热天——夏天
吃晌午——吃午饭,一般是1-3点的那顿饭
夜饭——晚饭,一般在晚上6、7点
才将——刚刚,也叫“将才”
二个——别人
二天——以后
耍——玩
一哈哈儿——一小会儿
一岗岗——同上
干一哈儿——隔一会儿
谝闲传——聊天
探闲——同上
好多——多少
萨个——完了,结束了
怄气——伤心生气
欢喜懵了——喜欢,高兴的不得了
闹热——热闹
齐整——整齐
归一——把事情做完做好,把东西方整齐
板叶——
规规矩矩,整整齐齐,体体面面。城固人民说“腔范”
礼行——1.礼貌,规矩;2礼品礼物
吃炮膛——杀了年猪请人喝酒吃肉
抹和——小便宜,比如“吃抹和”
打平伙——搭伙AA制吃饭
半中拦腰——1.正中间;2.也指事情做到一半停了
二不挂五——1.不务正业,初代不整齐,不正经;2.事情到一半,进退两难的尴尬位置
三五两哈——三下五除二,抓紧时间
五画六道——东西画的很乱很脏
瓜眉(mi)日眼——憨憨地、傻傻的样子
颅了——傻了,整个人僵住了,颅眉(mi)日眼
千烦——不好解释。
举例子:人家在段厕所,你往茅坑里扔大石头。。哈哈大笑,你好千烦!人家在
洞房,你藏在在穿下面搞恶作剧,你好千烦!
精灵——小孩子聪明可爱
排场——说男孩子长的好是常用
体面——长好看,有规矩
标致——长的帅,男娃儿最喜欢的听这个!
人才好——说女的相貌好,身材好
抻透——漂亮、体面
抻展——日子过的舒坦,生活小康
假巴意思——假装
玩格(gei)——玩儿档次,显得自己很有品味很上档次
武穴穴滴——很有气势地,很正经地
绿(liu)赞赞滴——莫名其妙地,怪怪地,一般用于生气时
人五人六——貌似大人物,贬义,“穿的人五人六的。。。”
周五郑王——穿戴打扮很规整,很正式,很体面
烧料子——花钱大手大脚的人
拽——有钱人,耍大牌
装怪——作怪,“丑人多作怪”
假——做作
弹嫌——挑剔
凶——厉害,学习凶的很!
崴——厉害,这是个崴人,惹不起!
背时——倒霉,不走运
俏——1.人很骄傲,“俏帮子”;2.东西很抢手
尖脑壳——爱打小报告的人
耗班子——给人添麻烦,打搅别人
搭二等车——别人开车顺路把你带上
挫——长的难看,相貌不好
撇——差劲,难看
撇麻了——太差了
喝麻了——喝高了
见不得——不喜欢,讨厌某人,“我见不得他”
逗人狠——不招人喜欢
逗人爱——很可爱滴
莫法——毫无办法
直接——表示程度之深的副词,“直接把你莫法了”
简直——同上
难为——道谢
扯经——发生纠纷,扯皮
造孽——可怜
编白——编谎话
日白撂谎——满口骗人的话
白字——错别字
白字先生——经常写错字的人
黄了——某事没戏了
开黄腔——说错话
露黄了——事情败落了,狐狸尾巴露出来了
雪(四声)白——很白
Sen黄——很黄
鲜(xuan)红——很红,镇巴人民说“绯红”
菊青——青的发紫
渗冰——很冰很凉
黢(qu)黑——很黑
喷香——很香
滂臭——很臭
焦湿——湿透了
冰凉——不起作用,一点反应都没有“说了他半天,冰凉!”
萝卜花——独眼龙
掰子——瘸子
夹舌子——口齿不清的人
川老几——四川人
湖广子——湖北人
下数——分寸,尺度
活泛——脑子灵活,点子、主意,方法多
火飘飘滴——火辣辣的感觉
日急火燎滴——手忙脚乱,慌慌忙忙的样子
清叫唤——大声喊叫,其实没什么大事
嗔唤——呻吟
毛了——火了,怒了
毛链子——不敢惹的的人,一逗就发狂
时恼——玩不起,容易发火
恼火——1.很辛苦,难受2.很严重
啬皮——吝啬
啬(sei)夹子——吝啬的人
细米——节约
细作——做工仔细、精致
一把连——全部
劳共——总共
经管——看管,打理,看护,照顾,“经管娃儿”
打折——收拾整理
劲仗——什么什么的样子,”你看你那个劲仗哟,有那么害怕吗“
耗搅——打搅,骚扰
花椒——和人开玩笑。有点“嘲笑,讽刺”之意
骚轻——1.人很轻浮,显摆,得意忘形;2.张扬、
挑衅摇婆子——骚轻的老妇女
决人——骂人
日决——批评,指责
拼当——严厉批评
配置——“修理”人或修理东西
恰过去(qi)——跨过去
拱——往里面挤
擩——往里塞,“擩到里面去”,“擩锭子”就是用拳头打
擩背手——走后门,背后搞小动作
莫挖抓——没办法,搞不定
红黑——无论如何,不管怎样
迟早——总要,总有一天
莫日月——人没有能耐,尽做些无聊的事
莫
搭撒——不好解释。比如:夜深了,人家要睡觉了,你还在那滔滔不觉地聊天;人家客气地招呼你去玩,你马上就真去了。。。
莫名堂——没意思
喽馊——脏,恶心
无漱——有点恶心,心里发怵的感觉。比如见到一大窝臭虫
令人——大概是见到蛇爬过的感觉
娃娃书——小人书
亲到耍——嬉戏打闹
招呼——小心,注意
招(zhao)活——要遭殃
招不住——受不了,扛不住,招架不住的意思
摸蛆——做事拖延缓慢,磨洋工
可该到——活该
打王逛——注意力不集中
掫到起——举着
捣菜——夹菜,或者“拈菜”,招呼客人用,“叨菜噻”
巴——贴
俺到——大概估计一下
撩——缝
不拗了——不动了
折(she)了——丢失了
绊跤——摔倒
搞不盈——忙不过来
莫来头——没关系,不影响
满了——溢出来了
活仙人——很难伺候,使人苦笑不得但无可奈何的人
仙人牌牌——小祖宗啊
五、 汉中言子
汉中话里“
言子”指歇后语、俚语俗语、顺口溜。言子一般都是老百姓日常生活总结的经验和智慧。使用这些俗语就是“展zan言子”。
吃不穷,穿不穷,不会计划一辈子穷
人敬人高
人不求人一般高
伸手不打上门客
烧香摸不到庙门
输钱只为赢钱起
有心拜年端阳都不晚
长草短草,一把挽到
晴带雨伞,饱带干粮
人怕伤脸,树怕伤皮
人心要实,火心要空
打人不打脸,厥人不揭短
隔手的金子不如到手的铜
皇帝爱长子,百姓痛么儿
活尚有本经,道师有本禅
药不治假病,酒不解真愁
好花开一树,烂柴倒一湾
勤人掉头发,懒人长指甲
屋梁上一兜草,风吹二面倒
话说三道稳,蔑缠三道紧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饭胀哈龙包,酒醉聪明人
有时要把无时想,莫把无时当有时
小心驶得万年船
铁冷了打不得,话冷了说不得
早不忙,夜心慌,半夜点灯补裤裆
外面打个麻雀子,,屋里丢了个抱母鸡
人不要脸百事可为,狗不要脸坐到咬人
人害人害不到,天害人草不生
出门由路不由人
出门观天色,进门看脸色
我有个门槛,他有个脚杆
听人劝,得一半
端人碗,受人管
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
今日请客往日有意,今日打捶往日有气
满瓶子不响,半瓶子咣当
狗肉不上席
吃了五谷想六谷
吃了个五香嘴,跑了个罗圈腿
单傍子倒立——下毒(独)手
肚脐眼打屁——妖(腰)气
城隍庙的瓜锤—— 一对
矮子放屁——低声下气
长丝瓜当扁担——不晓得软硬
搭起戏台卖豆腐——买卖不大架子大
癞蛤蟆打哈欠——口气大
催屎爬戴眼镜——假装地脉龙神(地脉龙神:管风水、
龙脉的神)
毛驴子吃灰面——白嘴子(或者:满口白话)
母牛吃冰碴——冷畜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