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许一平二调
1960年毛泽东发送的电文
这是毛泽东于一九六○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给各中央局,各省、市、区党委电文,后被编入《毛泽东文集》第八卷。
简介
是指在新中国盛行一时的农村基层组织“人民公社”内部所实行的平均主义的供给制、食堂制(一平),对生产队的劳力、财物无偿调拔(二调)。由于基层农民对一平二调的反对,毛泽东在1960年11月28日批示《永远不许一平二调》。
一平二调是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共产风”的主要表现,即:在公社范围内实行贫富拉平平均分配;县、社两级无偿调走生产队(包括社员个人)的某些财物。三收款,指银行将过去发放给农村的贷款统统收回。
出台的历史背景
1959年中国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下,潜伏着重大的危机,“大跃进”运动,在生产发展上是追求高速度,以实现工农业生产高指标为目标,“大跃进”运动在建设上追求大规模,提出了名目繁多的全党全民“大办”、“特办”的口号,例如全党全民大炼钢、大办铁路,大办万头猪场,大办万鸡山等等,由于硬要求完成那些不切实际的高指标,必然导致有限的资源被胡乱使用,国民经济发展是无法持续的,人祸导致了国民经济危机,工业生产大幅度地下降,粮食产量急跌。
从1958年11月到1959年的7月间,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曾经努力地纠正已经察觉到的错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压低1959年的工农业生产指标。
1959年2月27日到3月5日召开的第二次郑州会议,以及1959年4月2日到5日,召开的中共八届七中全会是最为引人注目的,在这两次会议上,毛泽东等人都提出了要对人民公社,以及当时在人民公社中盛行的“一平二调”实行整顿。
全文内容
各中央局,各省、市、区党委:
发去甘肃省委一九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报告一件,很有参考价值,值得你们及地、县同志们认真研究一遍至两遍。甘肃省委在作自我批评了,看起来批评得还算切实、认真。看起来甘肃同志开始已经有了真正改正错误的决心了。毛泽东同志对这个报告看了两遍,他说还想看一遍,以便从其中吸取教训和经验。他自己说,他是同一切愿意改正错误的同志同命运、共呼吸的。他说,他自己也曾犯了错误,一定要改正。
例如,错误之一,在北戴河决议中写上了公社所有制转变过程的时间,设想得过快了。在那个文件中有一段是他写的,那一段在原则上是正确的,规定由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原则和条件,是马列主义的。但是在那一段的开头几句规定过程的时间是太快了。那一段开头说:“由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过渡,是一个过程,有些地方可能较快,三、四年内就可以完成;有些地方可能较慢,需要五、六年或者更长的时间。”
这种想法是不现实的。现在更正了,改为从现在起,至少(同志们注意,说的是至少)七年时间公社现行所有制不变,即使将来变的时候,也是队共社的产,而不是社共队的产。又规定从现在起至少二十年内社会主义制度(各尽所能,按劳付酬)坚决不变,二十年后是否能变,要看那时情况才能决定。所以说“至少”二十年不变。至于人民公社队为基础的三级所有制规定至少七年不变,也是这样。
一九六七年以后是否能变,要看那时情况才能决定,也许再加七年,成为十四年后才能改变。总之,无论何时,队的产业永远归队所有或使用,永远不许一平二调。公共积累一定不能多,公共工程也一定不能过多。不是死规定几年改变农村面貌,而是依情况一步一步地改变农村面貌。甘肃省委这个报告,没有提到生活安排,也没有提到一、二、三类县、社、队的摸底和分析,这是缺点,这两个问题关系甚大,请大家注意。
中央
一九六○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6-30 17:41
目录
概述
简介
出台的历史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