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土楼
世界文化遗产
永定土楼,即永定客家土楼,位于福建省西南部的龙岩市永定区,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永定土楼的设施布局既有苏州园林的印迹,也有古希腊建筑的特点,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典范。在永定22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2万多座土楼,其中有三层以上的大型建筑近5000座,圆楼360多座,其中清代以前的约占1/3,具有代表性的土楼近3000座。
历史沿革
据历史记载,永定客家土楼产生于唐朝以前,元代以后已相当普遍,明代以后进入成熟期。随着人口向外迁徙,土楼建筑作为一种文化传统辐射到南靖、平和、新罗、上杭等邻近县、区,包括非客家地区。
唐末宋初以前,永定就有客家先民居住,元以前以“堡”、“寨”命名的村子或土楼有40多个,元后期土楼已相当普遍。
明清两代为永定客家土楼发展的鼎盛时期。
2001年,仍有人建土楼。
建筑特点
特点
永定土楼具有六大特点。
唐末宋初以前,永定就有客家先民居住,元以前以“堡”、“寨”命名的村子或土楼有40多个,元后期土楼已相当普遍。现存最古老的土楼是城郊乡古二村的龙安寨,1300年以上。明清两代为永定客家土楼发展的鼎盛时期,2001年仍有人建土楼。
永定土楼主要有:长方形楼、正方形楼、府第式方楼、殿堂式围楼、五凤楼、五角楼、八角楼、纱帽楼(形似古代的纱帽)、吊脚楼(后向悬空,以柱支撑)、前圆后方形楼、前方后圆形楼、半月形楼、曲尺形楼、走马楼、一字形楼、日字形楼等30多种。成因主要有:楼主审美情趣各异;楼主人口或经济条件差异;楼主的风水理念不同。
现存永定土楼规模宏大、气势恢宏,占地500平方米。高3层以上的约占80%。最大的土楼占地面积达11519平方米,最高的有6层,直径最长的圆楼有84米,规模最大的圆楼高4层、内外4环,400多个房间。一座土楼可居住数十人甚至数百人,“土楼王”承启楼在鼎盛时期居住了800人。
(1)中轴线鲜明,大门(除了外大门)、厅堂、主楼都建在中轴线上,横楼和附属建筑分布在左右两侧,两边对称极为严格。
(2)每座土楼都有厅堂,以主厅(祖堂)为核心,并以祖堂为中心组织院落,以院落为中心进行群体组合。
(3)内通廊式平面,四通八达,为永定客家土楼有别于其他民居建筑的一大特色。
(4)土墙非常坚固,全楼所有木结构连成整体,与土墙紧密相连;土墙内埋设大量长木条、长竹片作为墙筋,这是土楼具有很强抗震功能的最关键因素。圆楼的整体性、向心力更强,抗震功能也更突出。
永定客家土楼功能齐全,具有聚族而居、安全防卫、防风抗震、冬暖夏凉、教化育人等多种功能。祖堂用于宗族议事、婚丧喜庆、会客、宴会、演戏等,楼内或楼侧有水井。较大型土楼的内或外设花园、鱼池等,将古代园林艺术融入其中。楼楼有门坪,既可作为休闲场地,又可晾晒农作物。其他生产生活等设施也一应俱全。一座大型的永定客家土楼,如同功能齐全的小社会,被称为“热闹的小城市”、“家族的小王国”。
结构
永定土楼,分五凤楼、方楼和圆楼三大种类。除五凤楼是中原汉族府第式建筑形式的直接传承外,圆、方土楼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但其祖祠建于全楼中心,仍保持中原汉族礼制传统中孝悌尊卑观念的核心。
五凤,语出《小学绀珠》:“五凤:赤者凤,黄者鹚雏,青者鸾,紫者鹫鹫,白者鹄。”蕴含有五行配五色的含义。即东西南北中的五方,配五色五凤(鸟),并以此命名住宅。
五凤楼素为高贵庄重的礼制建筑,最标准的平面形式是“三堂两横”。以三堂屋为中心的五凤楼含有明确的主次卑意识,五凤楼是汉族文化发源地的黄河中游域古老院落式布局的延续发展,在其群体组合中,只有轴线末端的上堂屋(主厅)采用了坚厚的夯土承重墙。从闽西南五凤楼的实例及形制看,平面布置上严格恪守中轴主线、左右均衡的原则;空间形态上张弛有序,层次穿插,体量端庄稳重;造型上屋坡舒缓,以歇山式为主,屋檐飞翘;在房屋的组接上,单体简率、整体较富有变化。通常沿中轴线前后依序布置下堂、中堂和主楼(合称三堂)。前面的下堂和中堂均为单层——下堂为门厅,中堂为大厅,在体量上高大于下堂,是家人聚会之所;主楼三、四、五层不等。具体分配是:底层祖堂,左右及以上各层安排家庭支系;三堂之间分隔天井。前天井左右设厢厅、有通廊连接横屋。五凤楼中的横屋,系与中轴平行的条形长屋,排列在住宅中轴主体的左右。中间横亘有称为“横坪”的长院。从居住功能层面而言,横屋也是居室。在层高上,自前及后,层数递增。迨至后端,略低于主楼。统而观之,主楼制高,两侧鸟翼作左右拱护状,舒展若凤凰展翅。
五凤楼“三堂二横”“三堂四横”的平面构图和空间格局,延续了中原北方合院式建筑的形制基型和风格:三、四合院两侧厢房衍变成了厢厅和横屋,以敷人口众多之需;三至五层高的主楼以及渐高的横屋,一是房屋地基地形等高线所致——通常择址于前低后高的丘陵山脚地带,前有方坪、半圆池塘,后为半圆凉阴。如此负阴抱阳、前卑后尊(前低后高)。二是五凤楼中均为家族中人,人口众多,需要相应的空间。反映在建筑平面构图和空间组合上,结合礼制,须安排重要单元以统率高标于其他,以界分主次、对称和尊卑。
五凤楼的主要特点是:①必有高大、建于中轴线的开敞厅堂。②一般是三堂二横或更复杂形式,小型的至少也有上下两堂。③左右设有平衡对称的横屋,横屋数量2—6列不等。④大门前的晒谷坪及半圆形的池塘必不可少。⑤布局必然是后高前低,层层跌落。
方楼也叫四方楼,是客家土楼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种。可以说,凡是有圆楼的地方必会有方楼,且建造的历史也比圆楼早。方楼的布局同五凤楼相近,但其坚厚土墙从上堂屋扩大到整体外围,十分明显的是,防御性大大加强。
方楼
方楼的特点:①纵轴对称,主次分明。在一条纵向轴线上,布置了一系列楼堂厢房,鳞次栉比,组成主次分明、对称严谨的庞大建筑群体。这是中国民居建筑的一个传统特征,适合了中国传统的宗法观念,因而受到肯定和推崇。②以厅堂为中心。在客家民居中,以厅堂为院落中心组织房间也是一个基本特征。在大型的方楼中,厅堂总是布置在轴线正中,开间最大,装修也最为华丽,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③用走廊贯穿全楼。在大型方楼中,不管房间数量多少,布局如何复杂,都必有宽敞的走廊贯穿诸厅堂加以连接,不因风霜雨雪的干扰而影响使用。④房间方整宜作卧室。方楼的房间、厅堂都呈长方形或正方形,与其他类型土楼相比,房间更便于长方形家具如床、桌、橱、柜的摆设,使用起来方便合理。
圆楼,又称圆寨,在圆形建筑物中,三堂屋已经隐藏,尊卑主次严重削弱;寨是堡垒,防御功能上升到首位,成为有效的准军事工程。
圆楼是土楼群中最具特色的建筑,一般以一个圆心出发,依不同的半径,一层层向外展开,如同湖中的水波,环环相套。其最中心处为家族祠院,向外依次为祖堂,围廊,最外一环住人。整个土楼房间大小一致,面积约十平方米左右,使用共同的楼梯,各家几乎无秘密可言。
与方楼相比,圆楼有八大优点:
①方楼的四角房间光线暗,通风差,紧临木楼梯,噪声干扰大,因此不受欢迎,而圆楼消灭了角房间。
②“圆不会亏一方”,平等、均等是圆楼的重要特性。圆楼的房间朝向与方楼相比,好坏差别不明显,有利于家族内部分配。
③同样周长围成的圆形面积是方形面积的1.273倍。因此,采用圆楼可以得到比方楼更大的内院空间。
④就圆楼的每个扇形房间而言,由于外弧较长,以土墙承重,内弧较短,是木构架承重。因此,同样面积的扇形房间比矩形房间更省木材。同时,由于圆楼消灭了角房间,对大木料的需要也相应减少。可见圆楼比方楼更节省木料。
⑤圆楼构件尺寸统一。因此,只要间数确定之后,普通的木匠就能很快计算出各种梁柱构件的尺寸及整个圆楼用料。
⑥圆楼的屋顶比方楼更加简化,圆楼的两坡顶比方楼的九脊顶简单得多,施工也相对简便。
⑦按风水先生的说法,路有路煞,溪有溪煞,山有凹煞,方楼的某个角总会碰上煞气。因此,在楼角基石上要刻“泰山石敢当”用以制煞。而圆楼无角,据说煞气会滑走。如南靖县船场乡的沟尾楼把方楼靠路边的两个角抹成圆角,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人们笃信风水,为避煞气而建圆楼也是原因之一。抛开迷信色彩,把煞气理解为山区的风,那么,显然圆楼对风的阻力比方楼要小,邪气对居室的影响也较小,从这一点看,选择圆楼有其道理。
⑧从抗震的角度看,圆楼能更均匀地传递水平的地震力,因此,高度相同、墙厚相同的圆楼与方楼相比,如果圆的直径与方的边长相等,无疑圆楼比方楼有更强的抗震能力。当地人在长期的实践中得出同样的结论,这是人们选择圆楼的另一个原因。
主体建筑
初溪土楼群
初溪土楼群,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下洋镇初溪村,由集庆楼、余庆楼、绳庆楼、华庆楼、庚庆楼、锡庆楼、福庆楼、共庆楼、藩庆楼、善庆楼、隆庆楼、鸿庆楼等组成,其中的集庆楼是福建土楼中年代最久远的土圆楼之一,结构十分独特,楼里有72部楼梯,一户一梯。初溪土楼群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2008年7月,初溪土楼群作为福建土楼的组成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洪坑土楼群
洪坑土楼群,位于福建省永定区湖坑镇东北面的洪坑村。由玉成楼、庆成楼、振成楼、永源楼、福兴楼、景阳楼、阳临楼、朝阳楼、庆福楼、光裕楼、九盛楼、福裕楼、奎聚楼、如升楼、万盛楼、尚德楼、辉萼楼、庆宜楼、永昌楼、永成楼、福兴楼、集源楼等组成。13世纪(宋末元初)林氏在此开基,2000年有638户2310人居住在该土楼群内。林氏先人在此开基时所建方形土楼崇裕楼、南昌楼已坍塌。现存明代建造规模较大的土楼有峰盛楼、永源楼等13座,清代建造规模较大的土楼有福裕楼、奎聚楼、阳临楼、中柱楼等33座。土楼造型主要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五凤楼、半月形及其变异形式。此外还有以生土建造的天后宫、日新学堂、林氏宗祠、关帝庙等。奎聚楼、福裕楼、如升楼、振成楼为洪坑土楼群的杰出代表,其中振成楼、福裕楼、奎聚楼于2001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7月,洪坑土楼群作为福建土楼的组成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高北土楼群
2008年7月,高北楼群作为福建土楼的组成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承启楼
承启楼,被誉为“土楼王”,是福建土楼中规模最大的圆形土楼,也是知名度最高的土楼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4月入选上海吉尼斯世界纪录。始建于明崇祯元年(1628年)—崇祯十五年(1642年),而后依次建造第二、三、四环,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才全面落成。在夯筑外墙时天气一直很好,工程进展顺利,因此又称为“天助楼”。承启楼共有402开间,最多时居住了800多人。
承启楼还有流传比较广的顺口溜:“高四层,内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套圆,圈套圈,历尽沧桑数百年;楼中楼,天外天,住上人口近一千;阴阳八卦布其间,天地人楼合为先”。
1981年,承启楼被收入《中华名胜词典》,同年还被列入《世界建筑史》,在广州、深圳的“锦绣中华”、台湾“桃园小人国”还展出其模型。1986年,国家邮电部发行的一组中国民居系列邮票,其中福建土楼民居邮票采用的就是承启楼的图案。
振成楼
振成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洪坑村,又称“八卦楼”。建于民国元年(1912年),占地约5000平方米,分内外两圈。外圈4层,每层48间,完全按《易经》的“八卦图”布局建造,每卦6间。卦与卦之间筑青砖防火隔墙,隔墙中开设拱门,关门自成院落,互不干扰,开门则全楼相通,连成整体。振成楼被誉为“东方建筑明珠”,有“最富丽堂皇的圆楼”之称,是福建圆楼中内部空间设计最精彩、变化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一座。
振福楼
衍香楼
衍香楼,是一座圆形土楼,坐落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湖坑镇新南村,建于光绪六年(1880年),创建人是苏谷春。衍香楼主体直径40米,底墙厚1.5米,顶墙厚0.7米,墙高14.5米,有1个大门,2口水井,3个厅堂,4副楼梯,每层34间,4层共136间。底层楼梯旁分布有4个卫生间,厅边6个洗浴间。一层为各家厨房餐厅,二层为粮仓,三四层为卧室。大门钉有钢板,门内的顶端设有灭火的水喉水箱,过去曾有匪贼行劫,想纵火烧门,均不能得逞。
历史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关人物
林丹,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临江镇人,中国羽毛球男单运动员,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2年伦敦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冠军。羽毛球史上第一位集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苏迪曼杯、汤姆斯杯、亚运会、亚锦赛、全英赛、全运会及多座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冠军于一身的双圈全满贯。2014年的1月1日,林丹谢杏芳夫妇被授予永定土楼名誉楼主称号。
何雯娜,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子蹦床冠军,是永定客家土楼的形象代言人。
相关轶事
20世纪60年代初,东西方冷战的后期,美国当时最先进的“大鹏”间谍卫星刚刚上天不久,它在中国上空游荡,并且拼命拍照。有一天,美国人分析卫星照片时发现,在中国的东南部、台湾海峡西岸一个名叫龙岩、永定一带的大山里,红色中国不知何时建起了一大批那种巨大的、圆形的、类似射程在万里之外的洲际弹道导弹发射库。这一情况汇报到了美国军方的最高层,震惊了美方。于是美方情报部门经过周密安排,让一个身负情报使命的华侨回闽西探亲,并了解、拍摄这些所谓的“洲际弹道导弹发射井”照片。最后发现,这些所谓的“洲际弹道导弹发射井”其实只是客家土楼。
文物价值
土楼是客家文化的象征,客家文化是土楼的灵魂。永定客家土楼与地质地理学、生态学、景观学、风水学、建筑学、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客家学、伦理学、军事学、教育学、文学、美学等密切相关。永定客家土楼的建筑工艺和风格,源于古代中原民居建筑。聚族而居的方式,反映了传统的宗族血缘伦理观念。楼内外以耕读传家、忠孝仁义为主题的楹联、题刻,体现了客家人对儒家文化的传承。土楼附设的学堂,是客家人崇文重教最有力的历史见证。
保护措施
2008年7月,以永定客家土楼为主体的福建土楼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福建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此次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福建土楼”,由福建省永定、南靖、华安三地的“六群四楼”共46座土楼组成 ,即永定区初溪土楼群、洪坑土楼群、高北土楼群及衍香楼、振福楼,南靖县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及怀远楼、和贵楼,华安县大地土楼群。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永定土楼:全域旅游的亮丽风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旅部官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9 07:44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建筑特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