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路街道,隶属于
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地处耀州区南部,北与天宝路街道相接,南与渭南市富平县相邻,东与孙塬镇接壤,西与正阳路街道隔河相望,总面积6.4平方千米。
历史沿革
因办事处位于永安路而得名。
原属城关镇。
2005年7月,撤销城关镇,分设天宝路、永安路2街道。
行政区划
1996年,辖东街、南街、西街、北街4个行政村和东街、南街、西街、北街、塔坡、车站、东关7个社区。
2002年,辖南街、东关、北街、东街、西街、车站、塔坡、西站新村8个社区,东街、西街、南街、北街4个行政村。
2005年7月,将孙塬镇五台村划入永安路街道,辖5个社区、4个行政村。
截至2011年末,永安路街道辖邻德、崇德、南泉、解放、东站5个社区,东街、西街、南街、五台4个行政村;下设27个村(居)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永安路街道下辖10个村(居),其中:6个社区、4个行政村。办事处驻永安南路67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永安路街道地处耀州区南部,北与
天宝路街道相接,南与渭南市
富平县相邻,东与
孙塬镇接壤,西与
正阳路街道隔河相望。辖区东西最大距离2.1千米,南北最大距离3.1千米,总面积6.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永安路街道东西环山,北靠残塬。最高海拔812米;最低海拔536米。
水系水文
永安路街道漆水河、沮河由北向南穿境而过,入渭河支流石川河,境内长4.9千米。多年平均流量4.3立方米/秒,最大流量265立方米/秒,最小流量0.03立方米/秒,年径流量1.4亿立方米。
人口
截至2011年末,永安路街道辖区总人口39543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7245人,城镇化率94.2%。另有流动人口1086人。总人口中,男性19947人,占50.4%;女性19596人,占49.6%;14岁以下5057人,占12.8%;15—64岁31065人,占78.6%;65岁以上3421人,占8.6%。总人口以汉族为主,达39324人,占99.5%。2011年,永安路街道人口出生率7.6‰,人口死亡率4.8‰,人口自然增长率2.8‰。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6179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永安路街道财政总收入722.6万元,比上年增长29.1%。农民人均纯收入9778元。
第一产业
2011年,永安路街道耕地面积3902亩,人均0.5亩。2011年,永安路街道农业总产值1109万元,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17%。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永安路街道粮食生产1050吨,人均135千克。其中小麦777吨,玉米273吨。主要经济作物为蔬菜,2011年,永安路街道蔬菜种植面积126亩,产量300吨,主要品种有韭菜、大葱、番茄、大蒜等。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奶牛、家禽为主。2011年,永安路街道生猪饲养量2000头,年末存栏360头;奶牛饲养量364头,年末存栏334头;家禽饲养量2.7万羽。
第二产业
永安路街道工业以建筑材料为主。2011年,永安路街道工业总产值14.2亿元。工业企业134家,职工19687人,实现工业增加值4.7亿元,比上年增长12.8%。
第三产业
截至2011年末,永安路街道商业网点378个,职工1582人。2011年,永安路街道社会商品销售总额18亿元,比上年增长8.5%;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2.6亿元。截至2011年末,永安路街道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1668.3万元。
交通运输
永安路街道境内咸铜、梅七铁路,西铜高速公路和
210国道过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永安路街道有幼儿园6所,在园幼儿1200人,专任教师78人;小学4所,在校生2802人,专任教师172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906人,专任教师158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文化事业
截至2011年末,永安路街道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9个,各类文化专业户20户,各类图书室11个,藏书10余万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人员45人。截至2011年末,永安路街道广播电视站1个,有线电视用户1.4万户,入户率92.0%。
体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永安路街道有体育场1个。100%的社区和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62%。
卫生事业
截至2011年末,永安路街道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共45个,门诊部(所)3个;床位40张,每千人拥有病床1张;固定资产总值400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40名,其中执业医师15人,执业助理医师10人,注册护士15人。2011年,永安路街道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6000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243人,参合率97.6%。
社会保障
2011年,永安路街道参加城市居民基本养老保险4597人,参保率98.1%。
社会福利
2011年,永安路街道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949户,人数4785人,支出671.8万元,比上年增长75.9%,月人均117元,比上年增加62.0%;城市医疗救助106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06人次,共支出26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67户,人数474人,支出62.7万元,比上年增长86.5%;农村五保分散供养26人,支出2.8万元,比上年增长103%。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33人,抚恤事业费支出41.9万元,比上年增长10%。社区服务设施10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5个,社区服务站5个。有慈善分会10个。
历史文化
耀县文庙
耀县文庙又称耀州文庙,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中轴线北端,是古代祭祀孔子的庙宇。根据北宋元祐九年(1093年)刻立的《耀州重修州学记》碑和清陈仕林《耀州志》记载,耀州文庙于北宋嘉祐三年(1058年)由知州史火召创建,后经多次维修,元末战乱时烧毁。明初首任知州魏必兴于洪武五年(1372年)重建,洪武九年(1376年)增建了戟门和棂星门。到明朝末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规模。经过明清两代多次维修,保留了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耀州文庙祭孔活动一直延续到民国十五年(1926年),此后,文庙的用途逐渐改变。民国十四年(1925年)8月,国民党爱国将领杨虎城在文庙创办三民军官学校。新中国成立后,文庙被多家单位占用,直到1994年才收归博物馆。
文庙占地近6600平方米,两进院落,院内以轴线布局,由南到北依次为棂星门、戟门、大成殿,布置谨严对称。建制则沿用“左庙右学”的规制,即文庙在左而学校(古称“儒学”)在右,与明清以来“庙学合一”的设置不同。
大成殿是耀州文庙的核心建筑,耸立在最北端。现存的大成殿为单檐歇山式,斗拱结构,高12.8米,面阔7间,进深5间,殿下台基阔27.4米,深18.3米,高1.03米,建筑面积503平方米。屋顶以灰瓦覆顶,绿色琉璃瓦剪边,戗脊前部装饰仙人走兽5种,依次为仙人、龙、凤、狮、天马,与棂星门和戟门遥相呼应,使得整个建筑群更为协调和庄严肃穆。据史料记载,宋代初建时,原为五间悬山式,元末毁于兵燹,明初重建,弘治五年(1492年)扩建,成为现在的规模。殿前中央五间的通额,用一整根圆木架在檐柱上,长达18.7米,上下省去枋材。殿前平身科的五朵斗拱中间各出一个龙头,形状各异。殿内七架梁和前后内额也以整根圆木制作,跨度三间,为国内罕见。大成殿自北宋创建后经过了14次维修,使其兼具了宋、金、元、明、清五个时代的建筑特点:屋架举折、歇山做法、叉手与脊瓜柱并用、梁架和檩条下使用斗拱、减柱移柱,都是典型的宋金元时期建筑手法;而檐前各组斗拱高度的缩小、机能减弱、出檐短小、屋面瓦作等,又是明清时期的技法。殿内正中供奉的是至圣先师孔子。两边是孔子的弟子“四配”,右边的第一位是首配复圣颜回,第二位是述圣子思,左边是亚圣孟轲和子路。
继西安府文庙(今西安碑林博物馆)大成殿1959年毁于雷电火灾、蒲城文庙大成殿1976年9月失火烧毁后,耀州文庙大成殿便以其宏伟的气势、独特的结构和建筑格局独领风骚,被文物界的专家和学者誉为“西北第一殿”。这座大成殿融汇了宋代以来各个时期的建筑特点,是一部浓缩的古代建筑史,具有极高的观赏性和科学研究价值。
2001年6月25日,耀县文庙被国务院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荣誉称号
永安路街道先后被评为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
全国敬老模范先进单位
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
全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
全省维护稳定工作先进单位
连续4年年度考核被评为全区优秀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