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栈房,全称“上海永安纺织公司栈房”,位于
上海市杨浦区辖区
杨树浦路1578号,杨浦大桥西侧,北临
安浦路,南临
黄浦江,是一座“双子楼”形制的仓库建筑,由两栋四层仓库组成,为英商洋行设计,于1922年竣工。永安栈房“双子楼”西侧被建成“
世界技能博物馆”、东侧被建成“涵芬楼文化艺术中心”。
历史沿革
民国十一年(1922年),永安栈房在位于
宁国南路和
安浦路交界处(今
杨浦大桥以西)竣工落成,距
黄浦江岸仅数丈之遥,由2栋4层仓库组成。这一时期,永安栈房兼具存储进口百货和棉纺原料的功能。
民国二十六年(1937 年),永安栈房被
日军侵占,被实施所谓的“军管理”。
解放后(1949年后),永安栈房因“永安第一棉纺织厂”并入“上海第二十九棉纺织厂”,成为单一棉纺原料的仓储基地。
1961年,为支持国家发展化工事业,永安栈房的仓库西楼被划拨给
上海化工厂做原料仓库,而东楼仍归“上棉二十九厂”所有。
1966 年,永安栈房改名为上海第二十九棉纺织印染厂。
1990年,永安栈房的仓库东楼成为“上海纺织原料杨浦仓库”,后被
上海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改建为办公楼对外出租。
2015年,永安栈房被“黄浦江杨浦段滨江综合开发指挥部”办公室正式收储,以对其修缮再利用。
2016年,永安栈房作为前上海有机新材料工业园材料成品仓库。同年,永安栈房被列入《杨浦区64个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点名录》,迈入工业遗产行列。
2017年,永安栈房修缮工程正式启动,该工程旨在修缮现有建筑以保留其工业遗产风貌并解决建筑结构安全。
2019年起,永安栈房被开始改造,计划作为
世界技能博物馆使用。同年,由
上海杨浦滨江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对永安栈房旧址进行保护性修缮。
建筑参数
永安栈房为英商洋行设计,钢筋混凝土无梁楼盖结构,立面构图整齐;内部空间为八角形柱棱角斗状柱帽楼板。2栋建筑均为4层,总高约19米,建筑平面接近一个正方形,进深和开间均为8跨,柱距6米,总边长约48米。每层的建筑面积在2400平方米左右。
永安栈房的东西楼层高一致,均是首层4.95米,2-3层3.65米,4层4.05米。1至3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选用了无梁楼盖的承重方式,柱头侧向放宽约200毫米,从而在八角形楞柱的顶端支起一个棱角斗状柱帽托,撑起上方的天花板。永安栈房的4层顶部选用的是井格梁,而结构柱截面从首层的650毫米×650毫米到4层逐层收缩到300毫米×300毫米。
永安栈房的东西楼之间,留出了一道9米见宽的缝隙,为整栋建筑提供了一条视线通透的南北轴线。间隙自南向北的第3至5跨内,建造了一个集约水平和垂直流线的交通枢纽,其中包括朝南的一座开敞式混凝土双跑楼梯,朝北外挂的一部货运电梯,以及连接东西楼的主入口和二层过道平台。间隙上方是突起的屋顶水箱,通过斜向支撑架空在仓库顶部。
永安栈房的砖墙被填充在结构柱之间的空隙里,墙面略微后退,从而将外凸的框架结构体系暴露在外。建筑外立面由此被梁柱分隔成一系列网格,其间是分隔墙和水平长窗。
永安栈房的隔墙高度与长窗高度比例约为1:2,两者由浅色混凝土窗间墙交叉分隔形成水平线条,并同竖向窗间墙连为一体。隔墙表面采用灰色水泥拉毛处理。水平长条格式钢制高窗的尺寸为5.4米×1.2米,窗台高约2.4米,每扇窗由16片550毫米×500毫米的窗扇构成,窗扇上下开启。
建筑特征
永安栈房具有1920年代上海标准厂房的典型特征:简洁厚重,结构理性。永安栈房双子楼的主体结构稳定,门窗和建筑内部空间等保存较完好,是反映其时物流业特征的重要印证。
基于历史价值,永安栈房竣工于1922年已值百年,它不仅见证了杨浦滨江棉纺产业和物流产业的荣辱兴衰,也折射了中国近代最大的侨商企业永安公司的风云变迁,是上海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基于科技价值,永安栈房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八角形楞柱支起棱角斗状柱帽托天花板的方式,代表了其时技术的国际前沿。其形态优美,线条流畅简洁,空间利用率高,标志着上海仓储建造技术迈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基于艺术价值,永安栈房简洁的建筑形制呈现出的是一种工业美学和结构美学,通过外露梁柱、建筑比例、钢制高窗和水平线条装饰的天际线,反映了民族工业大发展时期的工业审美观。
基于社会价值,永安栈房已经成为一个上海乃至国人的共同记忆,是一个和百年国运休戚相关的名字。从利民到强国,永安栈房承载的企业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民族实业家,是如今“中国制造”享誉全球的精神源头。
基于经济价值,永安栈房坚固的结构体系和流动的空间形式,以及面向黄浦江畔的优越区位,为适应性再利用提供了空间。
建筑改造
永安栈房改造主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设计干预的程度,二是新与旧的关系。基于对历史原貌的尊重,东西楼的总建筑面积、建筑外轮廓和建筑高度基本保持不变,为远观者提供真实完整的历史风貌观感;同时通过材料和细部的现代设计,为近观者提供一个明辨新旧的可能性。在东楼立面上,采用丝网印刷玻璃模拟水泥拉毛效果,营造出远近不同的既视感。该设计手法也被应用在栈房西侧的货道与耳房,从而将历史原貌、改造痕迹、丝网印刷玻璃的新生所代表的三段历程,压缩并置在同一建筑立面上。建筑师根据史料复建了在2011年被拆除的屋顶水箱,作为滨江观景厅使用。使用钢结构替代原钢混结构,并增设斜向支撑呼应既有结构形式。借用现有的楼梯和电梯,从而形成从地面至屋顶连续上升的观景流线。
在入口设计上,分解了八角形棱柱形式,得到曲线形的结构符号。设计扩展了二层平台以联通两侧建造,重塑间隙空间作为交通枢纽的历史定位,并赋予其景观平台身份。此外,改善建筑效能亦是设计重点之一。通过设置半开放的环廊缓冲带、使用相变材料外墙、利用屋面布置光电和风电设备、增设地源新风系统,并运用数字技术对改造全过程予以监测,为永安栈房的改造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