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宁寺位于山西省朔州市
怀仁市亲和乡南小寨村内,西距大应公路2公里,交通非常便利。永宁寺历史悠久,据传初建于元太祖
忽必烈年间,历代均有修葺增建,至明清时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建筑群。后来,由于战火、政治运动等多方面原因,除了大雄宝殿基础外,其余设施损毁殆尽。建筑是1997年重建的,基本保持了原来的建筑格局,规模比较宏大,香火非常旺盛,尤其是每年四月初八庙会期间,更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永宁寺佛殿的建筑是典型的
砖木结构,具有浓郁的山西北方建筑特色。永宁先后经过七次大型修复,现只保存下三统石碑。其中最大的一统石碑是大清光绪廿九年岁次癸卯孟秋月中浣立石(重修永宁寺碑记并序)云:永宁寺,古人命名之,旨悠久安静之意。光绪戊戌主任持僧觉恩。引携村民五拾余人家捐款修复中佛殿。大清乾隆廿一年丙戊季春立:(顶礼十方铭石记)……,福有福田、求之由己、无大无小,但天道有往必还。修相传十世久尔,幸各处檀越香火千年何难?三千多众出铺地之砖铺天之石,救大千之眉火,种万载之福田。共五个县,二十个村人民。光绪年间还有一统石碑是由永宁寺主持僧源珏师和住寺僧源烟师,募化僧、绪裕师与徒弟广纪、广经、广系共同代领各村善男信女和各界信士,共200多人捐款进行了一次修复工作。石碑为“永宁寺修复芳名碑”。 文化革命时期,下层人员把
牛鬼蛇神与佛教打成一论,对寺院进行横扫,当时把殿内的古佛像一扫而空。虽然没有佛像,可是殿宇仍然显示了元代的建筑艺术风彩。后来天王殿成了小队的粮库,院内各队挖了十多个山药窖,还圈了牛羊。使整个寺院破乱不堪,一片凄凉荒惨之境像。一九九七年十一月九日(永宁寺修复碑志)记:有二十八名善男信女捐资修复了中佛殿、观音殿。一九九七年五月兴工,同年十一月九日竣工,重现圣境。当时佛慈悲众生再次放光显圣,普照十方众生。这次修复是能目师(女)主持进行的。
据大清光绪石碑记载:“永宁寺……南向
桑干如带砺、气象雄壮、似蓬似岛,殿宇毅然连接
恒山岳蜿蜒而来,东接龙山之秀,旁锦屏龙虎降伏,西达云岗之奇。”本寺现是县文物级保护单位。
据传该寺建于元世祖忽必烈年间,当时此地有仪叛情况,有元帅前来平息,走到清河东畔,见水沏透明,饮用甜凉,下令在此安营扎寨。有一日午夜前,一位哨士发觉东北方向白光炽燃,中有佛像慈祥端坐。即时笙管筲声悠扬悦耳、歌声四起。哨士火速告知元帅。元帅领众将士起来察看,果不其然。只见半空灯火辉煌、热闹非凡,有一座宫殿明显,中有一中古佛,两边菩萨、罗汉,下面有金童玉女起舞,音乐四起、美不胜言。约一个时辰此境渐渐消失。当时元帅令随军书案把此事记录在册,回朝后将此事此境呈禀皇上忽必烈。次日世祖召文武大臣共议此事,都说古佛显灵,光照十方是吉祥之兆。一定是江山永固、黎民安乐。另外这地方实为佛门圣地,并建议在此建造寺院,塑佛像供养,以求佛慈悲恩慧、国泰民安。世祖听后大悦,拟旨修建寺院并定名为“永宁寺”。经能工巧匠之修造,三年完工建成上、中、下三殿三院。上佛殿地基高于中、下二殿三米多,固显的格外雄伟壮观。当时上佛殿塑弥勒佛、中佛殿塑释迦牟尼佛、下佛殿塑玉皇大帝。前有山门内护法殿塑哼哈二将站立两旁,身材魁梧、盛气凌人。寺院建成后闻名远近,香火旺盛,各方人士觉得这里是块宝地,纷纷迁来居住,从此取名“南小寨”。起初是曹、郭、卢三大户,后来发展很快,有四十多姓人家,总人口三千多口。相传先有永宁寺,后有南上寨。
自从永守寺建成后,成为蒙古人朝拜
五台山必拜的三宝寺院,也成为中间休息的一站。据传蒙人当时朝五台时,多数人是走三步叩拜一头。一直从蒙地拜到五台山,中间在南小寨永宁寺休息用饭,蒙人对五台山的佛菩萨非常尊敬,走时不管带多少钱,回时全部布施于三宝殿。回家时就是五台山的土也要包好带回家一把,以做供养和保存,回家时非常欢喜,边走边歌舞。
在民国十七年间,有冯军的一支队伍经过此处,村里一口井水干缺。当时永宁寺上佛殿前有一古缸内有一缸清水,士兵们用缸内水食用、饮马,可这缸内水一直用不完,直到军队走时还是一缸清水。据传这就是永宁寺建成的镇寺之宝物。
按流传永宁寺的宗派必须遵循:本觉常龙、能仁圣果……,三十六字
轮回叫法。历来实有师父法名是:觉明、觉理、常福、龙石、龙茂、能成、仁慧等。还有从此以前的历史资料已失散,现略考记如下:心珠(大清乾隆廿一年)、觉恩(大清光绪廿九年)、能成(1940年—1979年),以后十多年空白。改革开放以后,人们都有了宗教信仰的自由,有几位僧人前后来永宁寺住寺。妙显、妙通、能月(女)可是每位来住不长,又忽然而去,云游他方。能咸师1940年住永宁寺;1980年去五台山善化寺;1990年又去包头市东河区居士林弘法度众去了。现年八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