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西塔,广东省龙门县古塔和地标。
位置
水西塔,位于县城东南
分塔山森林公园山巅,是一座八角7层楼阁式砖塔。据史料记载,水西塔始建于明
万历32年(公元1604年),建成于明万历38年(公元1610年)。“
文化大革命”期间,水西塔被视为“四旧”之物而遭到拆毁。据《龙门县志》记载,“1970年秋,当时龙城公社的领导发动民工拆除,得砖10余万块,用于建筑公社农机厂围墙和公社会场。据回忆,拆毁时发现塔基埋藏有黄金1块、珍珠1粒、铜镜1面、宝剑2把以及明代以前的古铜钱一批,今下落不明。”此后,重建水西塔就成了全县人民的夙愿。
为了恢复文物,开辟旅游景点,丰富龙门人民业余文化生活,县委县政府于1982年作出了重建水西塔的决定,并于当年6月1日举行了奠基仪式。后因建塔经费未解决而停了下来。1992年7月28日,水西塔才得以复原兴建,并于1993年12月落成。
经历了三次的重修,水西塔仍保留着百年神韵,伴随着龙门县这座明朝弘历九年(1496年)设立的百年古县重放光彩。
历史沿革
龙门人最熟悉的水西塔,位于龙门县城东南芬塔山山巅,是一座八角七层楼阁式砖塔,修建于明万历年间。据清咸丰《龙门县志》记载,水西塔由龙门知县
张述龄于万历三十二年(1604)创建,六年后,即万历三十八年(1610),水西塔在知县邓汝楫手里建成,历时7年,首尾经四任知县。
值得一提的是,肇建龙门水西塔的张述龄并非等闲人物,他来自湖南衡阳,于明万历中以恩选参加廷试并考取第一名,于万历三十年(1602)授龙门知县,因安抚香山澳寇获功,历任吴川、青县知县,皆有政绩,后来又调浑源知州,尔后升大同东路同知、广西盐运同知。张述龄雕像入祀浑源学宫文昌阁,其著述《恒言》以教三晋、云中之民,传诵后世,历久不衰。
增江上游西林河,从龙门县城北面而来,自西向东绕城而过,然后再折向东南方向。“七级浮屠”水西塔,位于西林河自西向东南的转折处,镇住风水,仿佛龙门县城的华表,成为龙门县城的一道美丽风景线,因得“未到龙城先见塔”之誉。
水西塔,在当地又有武塔和花塔之称,武塔意在像武士扼守龙城门户,花塔则是人们对塔身样式的雅称。
“直上浮图百尺巅”
水西塔建成后,吸引不少文人墨客登塔吟诗,抒发情怀。明朝天启辛酉年(1621)拔贡、龙门人徐宇涵登塔极目,县城秀丽风光尽收眼底,随后赋诗一首:“直上浮图百尺巅,飘飘如在九重天。望穷沧海一杯水,目极罗浮半点烟。四面风云欣入抱,八方星斗俨齐肩。也知攀桂无难事,伸手依稀到月边。”望穷沧海、目极罗浮,还“伸手依稀到月边”,这种登塔的浪漫主义情怀,可以跟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观瀑心境媲美。
另据清咸丰《龙门县志》记载,在描述“浮屠”水西塔的建设始末后,还录有增城明代著名文人
胡庭兰的诗歌,诗云“雁塔新成万历间,一支文笔插云烟。高登几级眼千里,长啸一声身半天。秀气遥凌霄汉外,祥光常伴斗牛边。秋风渐近题名处,努力前途快着鞭。”
实际上,胡庭兰卒于万历九年(1581),终年74岁,其仙鹤之年,距离龙门水西塔落成之年尚有19年,胡庭兰不可能在生前登临水西塔和写诗。可能是胡庭兰在龙门的知名度太高,以致误传他到过龙门水西塔和留下诗篇,于是连清咸丰《龙门县志》的编撰人员也穿凿附会,将胡庭兰诗篇张冠李戴。
这首龙门人熟悉的、以为是写给水西塔的诗,其实是胡庭兰看见自己倡建的增城雁塔落成时写就的,时间为明万历二年(1574)。尽管有误会,却不失常理,皆因胡庭兰在龙门声名隆隆。“秋风渐近题名处,努力前途快着鞭”从增城传出,数百年来,一直是龙门人挚爱的座右铭。
塔基藏有黄金珍珠等
数百年来,水西塔以其优美的身姿,让世人的眼光无可挑剔。比如晚清拔贡、龙门文人李寿田携友人登塔,看到的是“山形蜒蜿龙蛇走,磴势岩谗虎豹蹲。七级云封花耸塔,双扉雷劈石成门。”如此胜景,足让人流连忘返。龙门人四时游玩,亦喜欢于此。
然而,上世纪70年代一场运动风潮让水西塔片瓦无存。1970年,可以称为“塔殇年”,不管是以建防空洞需要砖石的名义,还是以“破四旧”的名义,全国各地的古塔纷纷倒下。比如,惠州文星塔被取砖建防空洞,轰然倒塌。
1970年秋,龙门县龙城公社发动民工拆除水西塔,得砖10余万块,用于建筑公社农机厂围墙和公社会场。据相关资料记载,民工拆毁水西塔时,发现塔基埋藏有黄金1块、珍珠1颗、铜镜1面、宝剑2把以及明代以前的古铜钱一批,但最后这些文物都下落不明。
当地流传着一则神奇的故事。民间称,水西塔所在的芬塔山下,后来拦西林河建设水电站,工程人员在堤岸施工时,看见一条巨型白鳝,吓得丢魂落魄,后来该白鳝不知所踪。人们相传,这是水西塔镇住的怪物,水西塔被拆,白鳝得以逃逸。
传说毕竟是传说,但这为水西塔平添了几分神秘。
原地重建两年落成
卓尔不群的水西塔,在龙门的历史长河中留下深厚的烙印。龙门人没法忘记,也很快反思拆塔行为。
水西塔的重建速度算是较快的。1982年6月1日,龙门县委、县政府在芬塔山上举行重建水西塔奠基仪式,后因经费问题未解决而停工。到1992年7月,才正式在该塔遗址上复原兴建,工程1994年完工。
复原的水西塔平面为八角形,钢筋水泥框架结构,外观七级,塔内连暗层共13层,总高即地面至铜针高度为43.71米,塔体呈朱白色相间。塔首层东面开1塔门,2层以上东西南北面各置1拱门,其余各面都是些假门。楼梯与其他古塔相似,都是从首层塔门右壁中间穿壁而上,每面塔檐上、下以狗牙砖叠涩出挑,中间置黄琉璃瓦、瓦当、滴水。檐角向上微微翘起成尖状,檐角下悬共吊56个铜铃。
白天,水西塔巍峨壮丽;晚上,塔身灯光闪亮,犹如“灯塔”。400多年后,水西塔又继续庇佑龙门。
现今的水西塔是重建物,要看它原来的样子,只能靠旧影像了。旧时,龙门县城建筑不高,所以,当时的照片,很容易将水西塔纳入其中。1986年9月,龙门县政协编撰《龙门文史》第一辑,封面用了水西塔的照片,这是一张摄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照片,照片中,水西塔虽历尽沧桑、塔身破损,但雄风犹在、英姿逼人。
建筑格局
在楼房鳞萃比栉的龙门县城,坐落于山顶的水西塔可谓是一眼望见的地标性建筑,素有“未到龙城先见塔”的说法。近日,记者迎着西林河畔东南方向,走过横卧碧波的河堤,越过西林桥,来到了水西塔山脚下。在葱茏的绿荫中,只看到半个塔身,它屹立于群山叠翠之间,阅尽整个县城的沧桑,让龙门这座城市显得更有层次感和立体感。
以水西塔为中心建成的塔山公园,山地面积约2000亩,记者踏上松涛掩映中的阶梯步道登高寻古。上到山顶,仰视古塔,似乎已高入云端。这座古香古色的宝塔就这样静静地矗立在山顶,成为公园里独特的核心景致。据介绍,水西塔共7层,总高(地面至铜针)43.71米,塔体呈朱白色相间,首层东面开1塔门,2层以上东西南北各置1拱门,其余各面均为假门。楼梯从首层塔门右壁中间穿壁而上,每面塔檐上、下以狗牙砖叠涩出挑,中间置黄琉璃瓦、瓦当、滴水。檐角向上微微翘起成尖状,檐角下悬铜铃(全塔共吊56个铜铃)。除此之外,水西塔塔身外壁上轮廓彩灯,夜晚望去,犹如一座“灯塔”,成为当地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参观信息
开放时间:5:00-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