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肿的病因有内外
二因。外因有风
邪外袭、
疮毒浸淫、水湿浸渍,而致肺失通调,脾气受阻;内因有饥饱劳倦,伤及脾胃,或久病房劳,伤及肾元,导致脾失传输,肾失开合,而成水肿。 病理变化为风邪外袭,内舍于肺,肺失宣降,水道不通,以致风遏水阻,风水相搏,流溢肌肤;肌肤因痈疡疮毒,未能清解消退,疮毒内归脾肺,导致水液代谢受阻,溢于肌肤;水湿之气内侵,或平素饮食不节,多食生冷,均可使牌为湿困,失其健运,水湿不运而泛于肌肤;
湿热久羁,或
湿郁化热,
中焦脾胃失其升清降浊之能,
三焦为之壅遏,水道不通,而成水肿; 饮食不节,劳倦太过,脾气亏虚,运化失司,水湿停聚不行而横溢肌肤;
房劳过度,
肾精亏耗,肾气内伐,不能化气行水,而致
膀胱气化失司,开合不利,水液内停,形成水肿。
2.功能性
水肿一般体检无异常,
器质性水肿则有相应的体征,如心脏性水肿,可有器质性杂音或
心脏扩大;
肾性水肿可有明显下肢凹陷性压迹;肝性水肿可有腹部
移动性浊音等。
1.
风水泛滥症状:
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来势迅速,多有
恶寒发热,
肢节酸楚,
小便不利等症。偏于
风热者,伴咽喉红肿疼痛,
舌红,脉浮滑数;偏于
风寒者,兼
恶寒,咳喘,
舌苔薄白,脉浮滑或紧。如
水肿较甚,亦可见
沉脉。 证候分析:风邪袭表,肺失宣降,不能
通调水道,下输
膀胱,故见恶风发热,肢节酸楚,小便不利,全身浮肿等症;风为阳邪,其性轻扬,风水相搏,推波助澜,故水肿起于面目,迅及全身;若风邪兼热则咽喉红肿热痛,舌红,脉浮滑数;若风邪兼寒,邪在肌表,卫阳被遏,
肺气不宣,故见恶寒发热,咳喘;若肿势较甚,阳气内遏,则见沉脉,或沉滑数,或沉紧。
2.
湿毒侵淫症状:
眼睑浮肿,延及全身,
小便不利,身发疮痍,甚者溃烂,
恶风发热。
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滑数。 证候分析:肌肤乃肺脾所主之域,湿毒侵淫,故肌肤疮痍;湿毒未能及时清解消散,内归
脏腑,使
中焦脾胃不能运化水湿,失其升清降浊之能,使肺不能
通调水道而小便不利;风为百病之长,故病之初起,多兼风邪,是以肿起
眼睑,迅及全身,有恶风发热之象;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滑数,是风邪夹
湿毒所致。
3.水湿浸渍症状:全身水肿,按之没指,小便短少,身体困重,胸闷,纳呆,
泛恶。苔白腻,脉沉缓。起病缓慢,病程较长。 证候分析:水湿之邪,浸渍肌肤,壅滞不行,以致肢体浮肿不退;水湿内聚,
三焦决读失司,
膀胱气化失常,故小便短少,水湿日增而无出路,横溢肌肤,所以肿势日甚,按之没指;牌为湿困,阳气不得舒展,故见身重神疲,胸闷,纳呆,泛恶等症;苔白腻,脉沉缓,亦为湿胜脾弱之象;湿为黏腻之邪,不易骤化,故病程较长。
4.
湿热壅盛症状:遍体浮肿,皮肤绷急光亮,胸
脘痞闷,烦热口渴,
小便短赤,或大便干结。苔黄腻,脉沉数或濡数。 证候分析:水湿之邪,郁而化热,或湿热之邪壅于肌肤经隧之间,故遍身浮肿而皮肤绷急光亮;由于湿热壅滞
三焦,气机
升降失常,故见胸脘痞闷;若热邪偏重者,
津液被耗,故见烦渴,小便短赤,大便于结;苔黄腻,脉沉数或濡数,均为湿热之征。 以上四型为水肿之
阳水。
5
脾阳虚衰症状:
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院腹胀问,
纳减便溏,
面色萎黄,神倦肢冷,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沉缓或沉弱。 证候分析:
中阳不振,健运失司,气不化水,以致下焦水邪泛滥,故身肿,腰以下尤甚,按之凹陷不起;
脾虚运化无力,故脘门纳减,腹胀便搪;脾虚生化无权,阳不温煦,故面色萎黄,神疲肢冷;阳不化气,则水湿不行,而见小便短少;
舌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沉缓或沉弱是
脾阳虚衰,水湿内聚之征。
6.肾阳衰微症状:面浮
身肿,腰以下尤甚,按之凹陷不起,心悸,
气促,腰部冷痛
酸重,尿量减少或增多,四肢
厥冷,怯寒神疲,面色灰滞或?s白。
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证候分析:腰膝以下,肾气主之,
肾气虚衰,阳不化气,水湿下聚,故见
腰以下肿甚,按之凹陷不起; 水气上凌心肺,故见心悸气促;腰为肾之府,
肾虚而水湿内盛,故腰痛酸重;
肾与膀胱相表里,
肾阳不足,
膀胱气化不利,故尿量减少,或因下之不固而
多尿.故有浮肿与多尿并见;肾阳亏虚,
命门火衰,不能温养,故四肢厥冷,怯寒神疲;
阳气不能温煦上荣,故面色灰滞或眈白;
舌淡胖,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无力,均为阳气虚衰,水湿内盛之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