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美土堡群位于福建省沙县凤岗街道水美村。该土堡群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总占地面积10240平方米。
历史沿革
据当地族谱记载,水美土堡群建于清代咸丰、同治年间,是福建省安溪张氏家族为了防御土匪而兴建的。
清咸丰年间,张氏家族已繁衍至入沙第四代,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劳作,开垦耕地,以种植和加工茶叶为生,兼收购周边茶叶销往福州等地,财富日积,渐渐成为方圆几里内的大户家族,为了安居乐业,防备匪寇的侵扰,洵第四兄弟合建了村内的第一座土堡,亦拉开了张氏家族建造土堡的序幕。
水美土堡群的第一座土堡为双吉堡,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
水美土堡群的第二座土堡为双兴堡,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即双吉堡动工后的第二年,历时三年竣工。
清同治元年(1862年),水美村土堡群的最后一座土堡双元堡竣工。
建筑格局
结构
综述
水美村土堡群系由双吉、双兴和双元三座堡组成,三座土堡呈“品”字形,互为犄角,遥相呼应。双吉堡又称敬德堂,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090平方米。双兴堡又称致美堂,坐南朝北,占地面积约3150平方米。双元堡又称慎修堂,坐西朝东,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
除双吉堡外,双兴堡和双元堡均设主堡门,辅堡门,内堡墙上设跑马道。下堂前有贯通主、护厝的长檐廊,堂明间为厅,中后部设插屏门或太师壁,次、稍间设房,廊前设弓箭轩,两端进出南、北护厝。正堂面阔7间,进深7柱,穿斗式结构、悬山顶,因设大进深的堂前、堂后和廊轩,故有草架结构。中后部设太师壁。堂两边各建双重护厝。双重护厝间由过水亭连接互通,第二重护厝与跑马道内墙相连,上设带扶手的悬空斜式桥梯连接防御和居住空间。亭、桥下大通沟为堡内主要的排水系统,内侧留有贯通式檐廊作为通道和公共空间。天井两侧、后花台设书院或书楼。
双吉堡
双吉堡坐西向东,平面前方后弧。该堡建在三级台地上,占地面积6500平方米,建筑面积5372平方米。双吉堡四周砌有堡墙,因处于山地之上,地势较高,其中前堡墙为砖砌式矮墙,高度为1.3米,墙外放坡,分上下两个坡台,全部石砌;左右堡墙全为块石砌就,高约4米,依地势上升,显得层层叠叠,后堡墙呈半圆状,亦由块石砌就。该堡中轴线对称布建各功能区,即堡外禾坪、堡墙、堡门、内禾坪、上下堂,护厝、跑马道等。主体建筑面阔5~7间,进深7柱,穿斗式结构,悬山顶。
双兴堡
双兴堡坐南向北,平面前方后弧,占地面积43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65平方米。该堡中轴线上依次建有:前空坪、金刚墙踏垛、护堡池,堡墙,堡内禾坪、下堂,天井、厢房、上堂、天井及后花台、后坪、后楼兼书院、辅房、护厝、跑马道、碉式角楼等组成。
双兴堡内建筑共二进。一进面阔五间,通面阔17.32米,进深三间,通进深5.25米,穿斗式构架,砌上明造,悬山顶;二进面阔五间,通面阔17.32米,通进深11.26米;明间前部设中堂,后部置后厅,次、梢间前后置耳房(两植房),穿斗式构架,安复水椽,悬山顶。堡后楼为走马楼二层木结构,砌上明造,上堂上厅设神龛。
双元堡
双元堡坐北向南,平面近似椭圆,占地面积2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900平方米。该堡由四级半椭圆形的高护坡、和后部半圆的围墙高台阶、斜风水墙、内禾坪、辅房、正堂、天井、厢房、碉式角楼等组成。
双元堡呈前方后圆形,一层堡墙全部采用块石砌就;二层堡墙为夯土筑就;堡坐西朝东,正门东向,外为花岗岩石圆拱门,内用青砖圆拱;设有两个偏门,南称“磐安”,北称“巩固”,为花岗石条门。堡内为三进两横府第式建筑:一进,面阔五间,通面阔18.37米,通进深5.51米,穿斗式构架,砌上明造,硬山顶;二进高于一进三个台阶,面阔五间,通面阔18.32米,通进深12.05米,后部作后厅;次梢间前后间置耳房,穿斗式构架,安复水椽,硬山顶;三进又高于二进三个台阶,面阔五间,面阔18.32米,进深7.5米,二层楼房,穿斗式木构架,硬山顶。每进之间均有马巷连通横屋,整体构成九井十三厅,横屋门均开向中堂。
双元堡附属建筑有酒窖、粮仓、农具房、厨房与柴火间、后花台、鸡圈、猪圈等。南面跑马道西头上建有长3.14、宽1.46、深1.06米的酒窖。粮仓是每一座土堡必备的设施,水美土堡中的跑马道上的箱柜式粮仓,护厝中的粮仓,后花台上的粮仓,堂上移动式仓柜。农具房及茅房,一般放在外重护厝的前后两端;厨房大多在护厝的合适空间,后堂次、稍间一般为堡主的厨房。后花台还是种植花草、晾晒衣被、小孩玩耍的地方。靠堡墙处设立敞开的房间以存放柴草。书院及书楼约定俗成地放在厢房、后天井、后花台的合适部位。
特点
综述
水美村土堡群三座土堡布局结构均衡严谨,梁窗雕刻精美,保存完整。三座土堡聚建一处,平面前方后弧,砖木土结构,内部设高大的防火墙,防御、生活设施齐全;屋脊和屋面层层叠叠;“品”字形碉式角楼守护土堡整体。
双吉堡
双吉堡属围龙屋土堡,前方后圆,为殿堂式二进式房屋。
双兴堡
双兴堡规模较大,尤其是防卫能力大大提高。堡内建筑亦为殿堂式,共二进。一进面阔五间,地面采用三合土,并刻有装饰图案,如花瓶、花卉等;二进面阔五间,中堂为地砖装饰,侧房走道为地砖,地面均为三合土。
双元堡
双元堡前堡的两角及后圆正中构有角楼,为三点式炮楼,与遍布堡墙的58个射击孔构成坚固的防御体系,正门、偏门木板均包铁皮,门后安有横栓,可牢固地抵御外来的进攻,门上方还有防火攻的注水口,一旦闭塞大门,堡内居民可数月不出堡。
双元堡的装饰艺术,讲究雕梁画栋,无论是木雕、石雕、壁画,还是柱础石雕、天井花台架装饰等,均精致讲究;堡内板石为阶,地面均采用青砖铺面,厅堂等地面更是讲究花格式样。
文物遗存
彩绘
水美土堡群彩绘多采用红、褐、黑、白、土黄、漆金等手法。
双吉堡堂前檐廊与书院屋架交接处的防水墙,上彩绘天官、天女送子、昭君出塞、如意灰塑等。护厝内墙上灰塑蜂窝状的孔饰,其面手绘色彩,意喻堡主生活红火。随脊檩上刻变体夔龙纹,象征甜蜜生活、缠缠绵绵。
木雕
水美土堡群木雕有圆雕、高浮雕、镂空、满工、线刻等形式。
双吉堡下堂及书院的架梁上用木雕刻划《西厢记》人物典故,三国典故、八仙过海等图案,凤穿牡丹纹,象征富贵花开,幸福满堂。
石雕
水美土堡群石雕多为浅浮雕和线刻为主,极富地方特色。
双吉堡轩柱础石为委角束腰方形,上浮雕暗八仙和瑞草,暗示驱邪、迎瑞、保平安。轩架上的驼峰上用变体夔纹和牡丹纹装饰,轩的金檐柱为方形,础石亦方束腰,四面开光内浮雕牡丹,折枝梅花,缠枝羽扇,边饰为竹节和牡丹叶纹,为典型乾隆石雕。
历史文化
彩绘、雕刻艺术
水美土堡群装修装饰较精美,以木雕为主,彩绘为辅,石雕兼而有之。木雕有圆雕、高浮雕、镂空、满工、线刻等形式,彩绘以红、褐、黑、白、土黄、漆金等手法,石雕多为浅浮雕和线刻为主,极富地方特色,值得深入探究。
相关人物
水美村土堡群系村里张姓族人所有。堡主的先祖,来自福建省安溪张氏移民。据张氏族谱《岭美后贤宗谱》(安溪蓬莱张氏族谱·卷一)记载:“七八郎公,葬于元顺帝三十四年乙巳十二月初五日(公元1398年)”这七八郎公为一世祖,至十三世祖志广公时,于清乾隆三十九年甲午(1775年)二月初六日躬率元知、元齿、元叟、元曹四子由安溪蓬莱移居延平府沙县九都垅东水尾后底乡(今凤岗水美村)安居,为入沙县一世祖。
入沙第三世锺开,字君雕,号达世,生于乾隆五十四年(1790年),卒于道光十八年(1839年);族谱记载:“道光十八年(1839年)自构房屋一座,坐申寅兼庚甲,上下两栋,号聚成堂,土名匏包丘。”生四子:洵华、洵第、洵秀、洵章。
文物价值
沙县水美土堡群建于清代咸丰、同治年间,早期因防御周边匪患侵袭而兴建,具有防御与居住双重功能并重的建筑特点,其建筑形式、平面布局、建筑用材、防御特点独一无二,是沙县现存最大的土堡建筑群,是三明地区唯一的土堡聚集建造的例证,是福建省内保存较为完好的闽南式古民居建筑群,也是中国传统建筑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补充。
保护措施
2009年11月16号,沙县水美土堡群入选福建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10月16日,沙县水美土堡群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了沙县首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址
水美土堡群位于福建省沙县凤岗街道水美村。
交通
自驾前往水美土堡群:从沙县出发,路程大约12千米,约需24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