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牛属(学名:Bubalus):哺乳纲偶蹄目牛科下的一属动物。水牛皮厚、汗腺极不发达,热时需要浸水散热,所以得名水牛。体格粗壮,被毛稀疏,多为灰黑色;角粗大而扁,并向后方弯曲;蹄大,质地坚实,耐浸泡,膝关节和球节运动灵活,能在泥浆中行走自如;水牛耳廓较短小,头额部狭长,背中线毛被前向,背部向后下方倾斜,角较细长共有4种,世界上只有约4000只野水牛存在,并且正在严重的受到家养水牛的基因污染。
民都洛水牛分布于菲律宾民都洛岛,仅存约200头;
山地水牛和
低地水牛均分布于印度尼西亚苏拉威群岛,数量亦为稀少,三者体型较小,曾经另置于倭水牛属(Anoa),《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这两个属均并入“水牛属”,注明分类有争议。
形态特征
水牛仅有四个物种,体型最小的是
低地水牛,又称侏儒水牛,体长180厘米;肩高80-90厘米;尾长40厘米;重量150-300千克。毛色黑褐,雄性比雌性颜色更深,幼仔出生时为红褐偏橙色。低地水牛在头上和四肢下部都有白色标记,咽喉处有白色月牙形标记。体型最大的是水牛也称野水牛,体长2.4-3米,肩高1.5-1.9米,体重1000-1200千克。是一属体型大的偶蹄动物。
水牛皮厚、汗腺极不发达,热时需要浸水散热,所以得名水牛。体格粗壮,被毛稀疏,多为灰黑色;角粗大而扁,并向后方弯曲;蹄大,质地坚实,耐浸泡,膝关节和球节运动灵活,能在泥浆中行走自如;水牛耳廓较短小,头额部狭长,背中线毛被前向,背部向后下方倾斜,角较细长。
近种区别
栖息环境
喜欢栖息在热带的高地森林、原始的低地森林、热带平原的水边、丛林、竹林或芦苇丛中。
生活习性
野水牛除低地水牛野水牛常单个或成对活动外,其他均结成小群甚至几百头的大群。它们喜欢到泥潭打滚,借以散热和防止昆虫的叮咬。水牛在早上和傍晚进食,主要食物是草、叶子和水生植物。感官敏锐、嗅觉发达。
民都洛水牛是独居的,并不会以群族聚居。只有幼牛才会表现出一般水牛的群族行为及阶级。雄牛及雌牛全年也会接触,但只会有几小时。有指它们的独居行为是对其森林栖息地的一种适应性。雄牛很多时是独居,且似乎带有攻击性;雌牛则可以独居、与雄牛或与三头不同年龄的幼牛同住。民都洛水牛像其他的牛科般会在泥坑中打滚,这可能是为避免昆虫咬伤。民都洛水牛生性凶猛,它们在受威胁时,会低下头,以角相向,且会不断摇头。
低地水牛通常单独或成对生活在热带平原的水边,喜欢泡在水里,喜食水生植物的嫩枝叶,白天与傍晚活动,中午休息。他们活动迟缓,不擅长跳跃,即使在奔逃时也是慢吞吞的。它们在穿越矮树林时会把角靠在脖颈上防止被钩住。被敌人紧逼时,低地水牛是非常危险的对手,它们的犄角会像匕首一样发起攻击。低地水牛生性孤僻,易怒,尤其是在发情期时的年轻水牛,请不要对它们做出有含恶意的行为和动作。
分布范围
分布于孟加拉国、印度、尼泊尔、不丹、泰国、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菲律宾的民都洛。
繁殖方式
水牛是一夫多妻制,繁殖在热带地区的雨季,通常是10-11月,雌牛每2年产一胎。水牛是牛科中孕期最长的,大约300-340天。雌性1岁半性成熟,雄性为2岁。野生水牛寿命是12岁。
低地水牛全年可繁殖,孕期275-315天,每胎产1仔,6-9个月时断奶,2-3岁性成熟,低地水牛寿命28-30岁。
民都洛水牛每胎会产一子,妊娠期为300天。每胎要相隔两年。幼牛会由母牛照顾2-4年才能独立。一般寿命为20岁,最高可达25岁。
该属物种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7年 ver3.1。
极危(CR)——1种;濒危(EN)——3种。
种群现状
由于长期的人为狩猎,栖息地场所丧失,遗传基因杂化和污染,野生亚洲水牛全部成为濒危物种。
参考资料
Bubalus.The IUCN Red List.2020-03-01